抓好“五结合”实现“五到位”促审计服务发展提质增效
2014-11-21赵小林
赵小林
李克强总理指出,审计工作作为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维护财政经济秩序、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的重大职责。做好新形势下的政府工作,打造法治政府、廉洁政府、俭朴政府,必须适应时代要求,高度重视审计工作,把审计工作作为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通过审计推动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当好“经济卫士”,当好人民群众的“保护神”。
一、以“五结合”为切入点,突出审计重点,拓展审计广度
审计机关要围绕“反腐、改革、发展”的目标要求,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依法将所有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纳入审计监督范围,找准靶子,突出重点,抓好“五结合”。
与反腐倡廉相结合,切实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监督的经常性和独立性,决定了审计工作是反腐倡廉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审计机关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规定》和省、市、区具体要求,深入推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在审计的深度和质量上求突破,在审计的方法和对象上求创新。要开展好党政领导同步审计,加大任中审计力度,逐步探索中小学校长、社区主任经济责任审计。要重点关注领导干部在政策执行、经济决策、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履职尽责情况以及个人廉洁自律情况,严肃查处领导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要把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同时作为宣传党和国家政策、培训财务知识、灌输财经纪律的过程,切实增强领导干部科学理财、依法行政、廉洁自律的意识,念好“紧箍咒”,拧紧“安全阀”。
与深化改革相结合,切实加强财政审计。加强财政审计,强化政府经济监督,必须把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主线,主动研究,积极面对,切实发挥审计工作助推改革“催化剂”作用。要重点关注财政存量资金规模和结构,分析财政资金闲置的原因,提出盘活财政资金的措施和办法,推动公共财政改革。要加大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力度,围绕资金流向,高度关注深化改革、经济结构调整、环境治理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落实和绩效情况,进一步理顺深化改革中的财权、事权,确保简政放权工作有序进行、顺利交接、顺畅运行。
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切实加强专项资金审计。民生问题是政府工作的重心,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审计监督是加强民生资金监督的重要手段,要更好的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就必须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牵涉相当数量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加大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安居工程等保障性资金的监督,管好用好群众的救命钱。加强教育、医疗、卫生、扶贫、环保等民生资金和民生项目的审计,做到民生资金随用随审,及时发现并纠正资金筹集、管理、分配、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与转变作风相结合,切实加强“三公”经费审计。要围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聚焦“四风”,进一步加大对“三公”经费、会议费和楼堂馆所清理情况等的跟踪审计力度,及时发现和查处在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公款消费、办公住房等方面存在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要严肃查处干部借出差、开会等名义游山玩水、公款旅游、报销个人消费等问题。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专项治理,坚决纠正巧立名目乱收费、乱摊派、拉赞助等不正之风,从根源上铲除“四风”问题滋生的土壤,促进干部作风和社会风气的转变。
与提升素质相结合,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要加强审计队伍业务建设,引导他们自觉用党的群众观点和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引导他们多学习、多研究,做到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工作作风都过得硬。要通过审计监督,促进政府公务人员加强学习、严守纪律、依法办事、服务人民,争做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树立依法、文明、廉洁、高效的公务员队伍形象。
二、以“五到位”为着力点,加大审计力度,提高审计成效
审计的目的不仅是揭露问题,更重要的是要纠正错误、完善制度。审计机关要在抓好审计的同时,注重做到全面覆盖到位、问题查处到位、对策建议到位、整改落实到位和成果利用到位的“五到位”,确保在更高层次上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
精心谋划,全面覆盖到位。实现审计工作全覆盖,不留“盲区”和“死角”,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人民的热切期盼。审计机关要按照“吃透上情、摸清下情、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制定中长期规划和年度项目计划,确保所有审计对象五年内至少审计一次,实现有计划、有步骤的全覆盖。选定年度审计项目时,要突出代表性、示范性,兼顾广泛性,既有行政单位的审计,又有事业单位的审计,既有预决算审计、又有财务收支审计,既有投资项目的审计,又有专项资金的审计,从而达到审计一个点,影响一大片的良好效益。
依法审计,问题查处到位。审计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依法揭露问题。要严格按照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和审计准则规定的程序、方法、要求,科学编制审计实施方案,依法实施审计。要敢于坚持原则,严审细审,绝不放过一个疑点,不漏掉一个细节,切实把问题查清、查实、查透。在充分查清、查准问题的基础上,要依法依规做出审计决定,提出处理、处罚意见,坚持做到问题清楚、定性准确,处理适度,既不降低处理处罚标准,搞人情审计,也不以罚代审,搞“创收型”审计。
广泛调研,对策建议到位。审计建议既是发挥监督效果的有效载体,也是审计对象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要进一步强化审计建议意识,高度重视审计建议的作用,改变重收缴、轻整改、重决定、轻建议的现象。要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分析、反复推敲、多方征求意见,确保提出的审计建议务实管用,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容易理解、便于接受。要善于归纳总结、提炼,从体制、机制层面提出审计建议,实现更高层次的监督。
督促检查,整改落实到位。审计作用的发挥关键在于整改。审计机关要认真落实审计整改工作的有关办法,依法监督被审计单位认真进行整改。要创新整改方式方法,坚持“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的原则,对一般性问题,坚持边审边改,对重要问题,通过上门督导、定期回访、跟踪检查等方式帮助整改。对审而不改、屡审屡犯、达不到整改效果的,要进行通报批评,追究责任;对无正当理由拒不执行审计决定的,或发生严重违法违纪案件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浪费等问题的,要移交有关部门处理,绝不姑息迁就。
协调配合,成果利用到位。审计成果利用涉及到方方面面,必须密切配合,各尽其责,才能实现成果利用最大化。要建立健全审计成果利用机制,密切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政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实现资源共享,形成监督合力。要加强审计调研,挖潜审计结果,由“点”上着眼,在“线”上深入,从“面”上提炼,形成高质量的审计调研报告,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三、以发挥“免疫系统”功能为落脚点,凸显审计作用,服务区域发展
审计监督是依法治国的重要途径和方式,直接关系到维护国家财经秩序,关系到推进政府依法行政和廉政建设,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当前,雁塔区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机遇期,正在迈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经济发展的环境、城市发展的要求、人民群众的期盼、维护稳定的形势、领导干部面临的挑战均较以往有了极大的变化,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在这样的形势下,做好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就更加重要、更加紧迫,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审计机关要认真落实《西安市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利用实施办法(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雁塔区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意见》、《雁塔区审计整改工作暂行办法》等,依法履行职责,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充分发挥审计工作预防、揭示和抵御的“免疫系统”功能,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首先,要谋在实处。要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一根本指导思想,紧扣雁塔发展改革大局,为区委区政府谋划发展战略、制定宏观决策提供真实、准确、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当好参谋。
其次,要干在实处。要紧扣时代脉搏、紧盯社会热点,敢于担当、攻坚克难,把政府最关心、社会最关注、群众最关切的重点、难点问题,纳入审计监督范围,严厉查处违反财经纪律、破坏经济秩序、损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违纪行为。
第三,要走在前面。要创新审计监督的方式方法,对影响全局、影响发展、影响稳定的重大经济决策、重大建设项目、重大财政资金,提前介入、跟踪问效,及时发现和纠正项目管理、资金使用、政策执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偏差,有效发挥审计监督在规范政府行政行为、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预防”作用,加快推动实现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作者系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政府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