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莱比锡之声”
2014-11-20
I ART:你曾提到萨克森的演奏方法制造了“莱比锡之声”。能谈谈你们从格万特豪斯乐团的传统中继承到了什么?
马蒂亚斯·穆斯多夫(莱比锡弦乐四重奏大提琴手):所谓“莱比锡之声”的美誉来自于《纽约时报》。萨克森式的运弓方法很特别。我们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三个乐手来自于不同的地方,分别在柏林、德累斯顿和魏玛接受了音乐教育,而德累斯顿和莱比锡的联系是悠久的。如果考察每个城市的乐团和音乐学院,就会发现它们之间有极深的渊源,乐团的音乐家们在音乐学院中教学,培养出具有独特演奏音色的学生,继承着伟大的传统。莱比锡门德尔松音乐学院的重要意义在于格万特豪斯乐团可以从这里保持自己的悠久传统,保持自己弦乐的独特音色,经过了一百年、两百年的沉淀,每个音乐学院就都有了自己的传统音色,进而反映在乐团的音色上。这就是为什么莱比锡格万特豪斯乐团和德累斯顿国家乐团是如此独特,你从广播里听他们的演奏,就会发现这不是别的乐团。如果你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由这样的乐团里的乐手教你音乐,你自然就会拥有这样的声音。
I ART:历史上许多伟大作曲家都在莱比锡居住并把作品给莱比锡的音乐家们首演,比如舒曼、勃拉姆斯和门德尔松,你们这次也将演奏门德尔松作品。这种地理上的优势是如何有助于你们对这些作曲家作品的理解的?
马蒂亚斯·穆斯多夫:当你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的时候,能不受到影响吗?拿巴洛克时代的作品打比方吧,如果你在美国去教堂演奏巴赫,那么很可惜,美国教堂的管风琴都是当时人们根据欧洲的管风琴再造的。但是在莱比锡附近,很多管风琴就是巴赫时代的,甚至还有巴赫本人使用过的。所以在这样的管风琴上演奏,你会更加有感觉。音乐如何进行,为何当时巴赫要这样创作,会感受更深。对门德尔松的音乐,也同样如此。当你在莱比锡漫步,处处可见门德尔松等作曲家的遗迹和影响,发现舒曼的房子,发现理查德·瓦格纳出生的地方,发现马勒的遗迹。所有这些造就的氛围对音乐是很重要的,这是文化历史的影响。人们会加入四重奏,人们会去圣托马斯大教堂聆听男童合唱团。我儿子就在圣托马斯大教堂唱歌,巴赫曾经工作过的地方。
I ART:一直以来,无论是音乐会上的演奏,抑或是专辑的录制,乐团演绎的曲目范围十分宽泛,不仅涵盖大量德奥作曲家的经典作品,亦包括近现代作曲家具有实验性的新作,如约翰·凯奇,沃尔夫冈·利姆等等。请谈谈乐团在选择现代曲目方面的思考。
马蒂亚斯·穆斯多夫:我们大约有25%的曲目都是现代音乐。不过虽然他们为数众多,可是演出次数却没这么多。我们觉得我们有责任帮助当代的作曲家们,因为许多优秀的青年作曲家没有机会听到他们写出的音符被真正地演奏出来,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时代的悲哀。那些几百年前的作品被大家广为流传,可是今天的作曲家没有这样的机会。只要是我们特别喜欢的当代作曲家,我们就会尽全力帮助他们把作品带到舞台上。
I ART作为一个弦乐四重奏组合,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显然极为重要,在平日的排练及工作中,成员之间是如何磨合、交流的?
马蒂亚斯·穆斯多夫:我们刻苦努力,我们一起理解音乐,一起研读四重奏的四行乐谱,以期达到最高的默契程度。从巴赫到辛德米特,我们从乐谱中去解读作曲家不同的思想,进而理解音乐,达到默契。我们所接受的教育很重要,共同的理念让我们很容易沟通。我们每天都排练,从周一到周五每天都坚持两个小时到四个小时,这种刻苦的排练是达到和谐与默契的自然途径。就像是婚姻一样,开始的时候一切都是神秘的,摩擦不断,经过了长久的磨合,自然就能达到默契沟通。(采访/编辑:王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