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凌 精准传达主观世界
2014-11-20
温凌擅长以不断思考、不断推翻、不断探索的方式来进行创作,他的作品以身边使之印象深刻的人和事为主,通过绘画把这些可知和不可知的记忆做精准的记录,让观者在观看的过程中以眼睛的直观印象来瞬间解读作品中的小小密码。
“春分”展览展出了艺术家温凌和烟囱的作品,温凌区别于烟囱,他的作品在时间和类别上都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分,2009年之前是架上作品,2009年至2012年的创作为单线条叙事性漫画作品,而油画自画像从1995年持续至今,可以看出温凌是一个非常有计划性的创作者。
从2009年5月份的个展之后,温凌花了半年的时间思考自己接下来的创作。受到艺术家Ben Jones和烟囱的影响,他决定画漫画故事。在这之前,他没有系统性的画过叙事性的连环画,多以单幅涂鸦为主。有时当他不知道自己要怎么画的时候,就会去“山寨”一些艺术家的作品。在“山寨”了一定数量Ben Jones和烟囱的作品后,温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单线条叙事性漫画,并从《爸爸》系列后一发不可收拾。
许多人在看到“ON∕OFF”展览中温凌的20张作品《One Day in My Life》后都会觉得很“丑”、凌乱,但温凌说:“我完全不在意,即使觉得我画得差的人也不得不承认,似乎没有漫画画成我这样的,这就是我要的。”其实在这些看似信手涂鸦的作品背后,是反复地修改和重画,光草图都画了600多张,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在这个展览上,策展人这样描绘他的作品:“美院科班出身的温凌最终投入的却是漫画这种单纯而直接的艺术实践。在《One Day in My Life》里,他描绘了某一天生活里的每一个细节,但放大了每一个细节上的主体经验,甚至使普通到有些乏味的一天获得了某种微小史诗的质感。”
他力求做到精准,这种精准是一种主观感受的精准,甚至在画一个人的嘴时,这种情绪下人物的嘴的弧度是多少度他都非常明确。这种精准地传达主观感受让温凌有一种极大的快感。
在完成了《One Day in My Life》之后,温凌开始专注于色彩。在设想使用CG绘画和丙烯之后,他尝试了PHOTOSHOP、FLASH等各种电脑绘画软件。直到最后,他发现父亲一直创作的纸上水彩能呈现出他喜欢的质感。在新创作的《Potot boys》系列中,他大量的运用了荧光色系。他认为色彩能传达单线无法传达的视觉感受,亦能更加准确的传达他的主观世界。铅笔打稿、橡皮擦誊正稿、上色、涮笔、他还原了父亲当年画儿童读物绘本时的程序。今年,他故意在父亲以前用剩下的印着“人民美术出版社”字样的水彩纸创作,这是他向宿命致敬的方式。
这一系列的作品才刚刚开始,在2006年后,温凌养成了一个工作习惯,他会用长达三四年的时间去死磕一件事,相信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对于色彩画的研究,他会有更多的惊喜带给观者。
如果说漫画和色彩画都是对温凌主观对事物感受的表达,那么从 1995年贯穿至今的自画像系列作品,就是他完全忘掉自我主观感受的表达。他通过这种方式迫使自己抛弃社会化定义的去观察和体会事物。早期温凌的自画像受弗洛伊德影响很深,但随着逐渐的吸收,这成为了他个人经验的一部分。他2008年的自画像以简笔作品为主,采用单线方式进行写实自画。在画自画像的时候,他完全忘掉对自己的记忆,画人物的时候不以人的形象定义,把它看成一个没有定义的物体,一些视觉信息,一些黑白,一些颜色。有时一张很小的自画像也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反复的观察、抛弃原有的定义,通过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创作方式相交替,带给他对世界更新鲜的感觉。(采访∕撰文:程媛媛 图片提供:星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