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经济区发展阶段划分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2014-11-20周进生潘习平
吴 青,周进生,潘习平,宋 伟
(1.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地学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83;2.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人文经管学院,北京100083;3.国土资源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近年来,我国矿产资源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促进了矿业经济区的发展,成为推动区域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制约我国矿业经济区发展的因素依旧严峻,如重要矿产资源储量消耗快于储量增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和结构性矛盾、资源性产品成本核算尚未与国际接轨、矿产资源宏观调控体系不完善等。因此,我国的矿产资源发展迫切需要推进区域矿业经济的发展,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国家或地区相关部门提供矿业经济区开发利用情况的决策依据,从而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
1 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根据消费品部门与资本品部门之间净产值的比例,把工业化过程分为消费资料占统治地位、资本资料迅速发展、消费资料与资本资料规模大致相当、资本资料超过消费资料并继续上升四个阶段;美国经济史学家罗斯托以主导产业、制造结构和人类的追求目标为标准,提出了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经济增长需经历传统社会阶段、起飞准备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高额消费阶段、追求生活质量六个阶段的观点;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以人均GDP变化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为标准,将区域经济发展分为初级产品生产、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发达经济初期、发达经济时代六个阶段;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以空间结构、产业特征和制度背景为标准,将区域经济发展分为工业化过程以前资源配置、核心边缘区、工业化成熟、空间经济一体化四个时期;美国区域经济学家胡佛与费希尔从产业结构和制度背景出发,将区域经济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自给自足经济阶段、乡村工业崛起阶段、农业生产结构转换阶段、工业化阶段、服务输出阶段。
国内学者也对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做了大量理论与实证的探讨。影响力较大的阶段划分理论如陈栋生提出将区域经济发展分为待开发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陆大道认为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要经历农业占绝对优势、由农业经济向工业化过度、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后工业化五个阶段;蒋清海则根据制度因素、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和总量水平,将区域经济发展分为传统经济、工业化初级、全面工业化、后工业化四个阶段。《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根据资源保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差异,将资源型城市划分为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四种类型。
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按经济增长的程度、经济结构的成熟和高级化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等标准提出了各有侧重点的区域发展阶段理论,研究表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经济有着不同的产业结构特征、支柱产业选择和经济发展驱动力。
2 矿业经济区发展阶段划分及特点分析
矿业经济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经济区,既具有一般部门经济区的功能,又具有特殊的保证矿产资源可持续供给、矿业技术创新、资源综合利用、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维持矿业秩序等矿业经济宏观调控与管理的经济区。矿业经济区发展以矿产资源的成矿条件与开发程度为基础,因此资源优势是发展阶段划分的主要依据和根本出发点,本文以产业经济学霍夫曼定理中对工业过程的阶段划分为理论基础,同时参考《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对资源型城市的综合分类,对矿业经济区进行了发展阶段划分。
本文以矿业经济区矿产资源储量、矿产资源开发、资源服务年限、科技支撑能力、环境容量、政府政策为标准,将矿业经济区划分为四个阶段:富集型-成长型矿业经济区、成长型-发展型矿业经济区、发展型-成熟型矿业经济区、成熟型-转型矿业经济区,并总结矿业经济区发展阶段的各自特点(表1)。
表1 各矿业经济区发展阶段特点
3 矿业经济区阶段发展趋势
矿业经济区阶段发展趋势是依次按照富集型-成长型矿业经济区、成长型-发展型矿业经济区、发展型-成熟型矿业经济区、成熟型-转型矿业经济区的纵向顺序发展的,前一阶段科学、有序地发展促进下一阶段地更好发展,而同时发展中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也会不可避免的带入下一发展阶段,影响下一阶段的良好发展态势。
矿产资源的成矿条件与开发程度是矿业经济区发展的先决条件,资源优势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政府的政策导向又是关键性因素,政府制定矿业经济区科技进步和环境保护政策并引导、监督有效实施,这可以促进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减少因盲目开采带来的资源枯竭,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使矿业经济区科学、有序发展成为可能。
但从目前总体情况来看,国家政策关注更多的是发展后期的矿业经济区,忽视或者少有关注正在高速成长的新的矿业经济区,这些矿业经济区不能再走成熟型矿业经济区粗放式发展的老路,应该探索提出具有前瞻性的更适于矿业经济区稳定发展的政策。
4 矿业经济区各阶段可持续发展模式及实现途径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由于矿产资源对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其不可再生性,使得可持续发展是评价矿业经济区发展的首要目标。
富集型-成长型矿业经济区矿产资源具有较大潜在价值,是矿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因此开展找矿战略突破是矿业经济区发展的重点,运用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全面推行“公益先行、商业跟进、基金衔接、整装勘查、快速突破”地质找矿新机制。创造良好的外部支持环境和政策保障,使土地资源、水资源供应充足,运输、电力条件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出台财税、金融、人才支撑政策,运用矿业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利用成熟型-转型矿业经济区转型、矿业企业寻找替代生产基地的时机,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成长型-发展型矿业经济区矿业产业已成为主导产业,矿业产值占GDP比重大,要鼓励矿业企业积极采用新技术,努力提高工艺和装备水平,优化产业结构,使矿业生产总值不断提高。同时推进绿色矿山建设试点和建立标准体系,使矿业经济发展中的污染物的排放与环境容量相适应。矿业经济区间的协同性表现为打破区域界线建立矿业产业集群,横向产业集群推行矿业产业的集中化和专业化,提高规模经济效益,纵向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实现矿产品的就近和就地转化,并强调发挥各种要素资源的整合功能,强调政府、行业协会、金融部门与教育培训机构对产业发展的协同效应。
发展型-成熟型矿业经济区虽然主要矿种保有储量递减,但产能稳定,矿产资源的开发、加工具有雄厚基础和先进的技术,在软实力上为产能稳定提供保障,可持续全面发展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贯彻落实资源节约优先战略,加强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水平,加快转变矿业发展方式,增强资源保障能力。勘查开发资源接替区,改善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提升环境容量、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规范资源开发补偿机制、资源产地储备补偿机制、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为可能的经济转型做准备。
成熟型-转型矿业经济区矿业发展增速为负数,并在整个产业结构中地位和作用持续下降,矿产资源濒临枯竭,治理和恢复生态环境压力大,迫切寻找转型出路。发展多支柱产业之路才有可能缓解矿产资源对区域经济的“挤出效应”,摆脱“资源诅咒”的陷阱,使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区域经济发展优势,实现矿业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转型中的难题是资金问题,政府通过财政拨款、税收优惠政策,给予财力性转移支付等方式帮助转型矿业经济区缓解财政压力。
综上所述,富集型-成长型矿业经济区要突出实现找矿战略突破;成长型-发展型矿业经济区要提高矿业生产总值;发展型-成熟型矿业经济区以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为重点;成熟型-转型矿业经济区迫切寻找顺利转型出路。矿业经济区可持续发展,才能最终实现经济增长、资源供给和生态环境的均衡。
[1]David,Doloreux,Saeed,Parto.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Current discourse and unresolved issues[J].Technology in Society,2005(27):133-153.
[2]Knudsen.Shift share Analysis:Further Examination of Models for the Description of Economic Change [J].Socioeconomic Planning Sciences,2000,34(2):177-198.
[3]Dubberly H.Toward a model of innovation[J].Interactions,2008(1):28-34.
[4]Martinez-Fernandez C, Wu C,Schatz L,etal. The shrinkingmining city:urban dynamics and contested territo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2012,36(2):245-260.
[5]王凯,周进生,郭艳芳.我国矿业经济区划分方案初探[J].中国矿业,2011,20(1):14-18.
[6]陈映.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述评[J].求索,2005(2):16-18.
[7]俞旸,沙景华,周进生.安徽省矿业经济区可持续发展力实证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4,16(4):1-6.
[8]谢雄标,严良.矿产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9(7):13-16.
[9]任胜钢,陈凤梅.国内外区域创新系统的发展模式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7,19(5):45-51.
[10]李国华,曹宪双.建设大小兴安岭矿业经济区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8(5):12-14,45.
[11]苏顺华,余敬,柯小玲.中国矿业城市可持续力聚类分析[J].中国矿业,2010,19(3):7-9.
[12]陈栋生.区域经济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13]陆大道.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14]蒋清海.中国区域经济分析[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15]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未来10年的生态文明之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16]沙景华,崔彬,佘延双,等.产业经济与区域经济分析方法及应用[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1.
[17]余际从,刘粤湘.矿业城市界定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