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删繁就简,简出语文好味来

2014-11-20赵秀琴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4年11期
关键词:纳兰性团圆小鱼

赵秀琴

崔峦先生说:“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简”是简单,但不是“粗糙”,不是“简单化”。倡导简简单单教语文,就是要求我们利用有限的时空,扎实进行语文的学习;要求我们删繁就简,抓住文本,课堂的最关键处做文章,抓住主线,松弛有度,有的放矢。

一、 简洁的主线

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在深入上下工夫,在浅出上做文章。准确地把握教材,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科学地补充教材,善于使用教材中最具价值的地方,合理剪裁,大胆取舍,而不是面面俱到、蜻蜓点水。我们来看某次活动中几位特级教师的教学设计:

《九色鹿》:说一说;读一读;写一写。

《林冲棒打洪教头》:朗读语言,聚焦人物,理解发现。

《与象共舞》:整体求略,部分求精,反复揉读。

《珍珠鸟》:读出珍珠鸟的好;写出主人对珍珠鸟的好。

《伯牙绝弦》:读通,读懂,读出味道。

这种教学设计的简约,教学主线的流畅,决不是思路的平庸和内容的简化,而是教学的高效和境界的理想。在课改调研活动中,不难发现语文课的预设面面俱到、不分主次;支离破碎、条块分割。教师在课堂上搞“语言霸道”,走“形式主义”,导致语文课复杂而又乏味。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在教学预设时,就应该“主干分明、枝叶茂盛”;操作时,就能“删繁就简,轻装上阵”。因而,语文课上,我们要在深入钻研文本和准确把握学情的基础上,舍得“忍痛割爱”,以简洁的主线贯穿最丰富的语言材料,使课堂教学成为一首流畅的诗,以简为美,何愁没有语文味呢?

二、 简约的过程

如果一堂课可以做到简约灵动,那这一定是一堂语文味十足的课,是一堂值得品味的课。记得一次调研活动中,一位老师执教《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一课,她用较快的语速带领学生们走进这个充满乐趣的世界,他们随着老师的引导,细细品味着每个标点符号的特点和表情,听到学生站起来读的时候,仿佛他们正在“争吵”着。

另一位老师似乎有神奇魔力。你听,“在小朋友们清脆的朗读声中,词语宝宝回家了,只剩下小鱼,瞧,一条小鱼跳出来了”。在同学们不经意间,老师用与众不同的声音:“瞧,一条小鱼跳出来了。”(并拿出准备好的带有生字的小鱼图片)立即吸引了大家的眼球。不只这样,老师的小鱼带给同学们一次又一次的惊喜。比如,她将“侧、册、测”这些形近字用同一种小鱼来表示,当出现“幼、幻”两个字时,小鱼的嘴巴突然勾在一起了,同学们的新鲜劲又上来了。无需老师多加提醒,同学们能自己留意到这些需要关注的细节。这些活泼可爱的小鱼加上老师多样化的识字方式,由单个识字到文中进行识字,读整句话;由个别读到集体读,这些都为课堂注入了无穷的生命力。

置身在这样的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完全沉浸在课文中,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怎能没有语文味呢?

三、 简要的语言

在被称为诗词教学的经典之作的《长相思》一课的教学中,王崧舟老师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范例——

师:同学们,《长相思》读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身在征途、心系故乡的破碎之心。我想,读到这个时候,你是不是该问一问纳兰性德了,你的脑子里冒出了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

生1:纳兰性德,既然你这么思念家乡,为什么还要去从军呢?

生2:纳兰性德,你快点回家吧,纳兰性德,你为什么不回家呢?

师:同学们,你们都问过了,是吧?你们可曾知道,这些问题,纳兰性德也问过自己,就在征途上,纳兰性德还写了一首词,题目叫《菩萨蛮》,其中有这样两句词,就是纳兰性德问自己的。(课件呈现两句词)谁来读一读?

生:(朗读)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问得好,同学们,请你再想一想,除了纳兰性德在问自己外,还会有谁要问一问纳兰性德?

生1:还有深深思念他的妻子。

师:对,你就是纳兰性德的妻子,你问一问纳兰性德?

生1:问夫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妻子问丈夫,那个“君”字改一下,改成——

生1:问“夫“。

师:对!你再来问一问。长亭外,杨柳依依,妻子站在送别的路上,问纳兰性德——

生1:问夫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好一个深情的妻子啊!谁还会问纳兰性德?

生2:纳兰性德的儿子。

师:你现在就是纳兰性德的儿子。长亭外,芳草萋萋,儿子拉着父亲的手问——

生2:(朗读)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生3:还有他的父亲。

师:你就是他的父亲了。长亭外,秋风瑟瑟,白发苍苍的老人问纳兰性德——

生3:(朗读)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老父来日不多了,不知还能见儿几面啊!还有谁也会问纳兰性德?

生4:还有他的哥哥。

师:虽然纳兰性德没有哥哥,但是你可以暂且做他的哥哥。长亭外,雨雪霏霏,兄长递上一杯酒,问道——

生4:(朗读)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是啊,同学们,许许多多的人,他的老父,他的爱妻,他的娇儿,他的兄长,还有他的朋友,都在问纳兰性德。我们再一起问一问纳兰性德吧——

生:(齐读)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这个课例中,教者在引导学生读通、读懂全词,理解到词人“身”“心”分离之后,学生很自然地便在脑海中冒出了诸如:“为什么不回家,而要去打仗,为什么去打仗了,而又牵肠挂肚思念故乡”等等一连串问题。就在学生的思绪受到这强烈的冲击的时候,教师用简洁的语言巧妙拓展诵读内容,呈现了纳兰性德在征途上写的一首题为《菩萨蛮》中的两句话,“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短短的十四个字,浅显明白,但正是词人在征途中真实的心声流露,显得极具震撼力,道出了学生“口欲言而不能言”,再通过教师巧妙地设计对话,让学生读透词心,自然而然地实现了与词人的视域融合,课堂教学也因之呈现出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这样的课,有回味、有遐想,余音绕梁,课尽而意未尽。这样的课,线条明朗、清晰,从头到尾,如一泓山泉,潺潺流淌。语文课就这么简单。

“删繁就简”的语文课是有深度的课堂,是有语文味的课堂。只要我们能有效把握本味语文课堂的脉搏,简化了又有何妨?简出语文好味来不是更好?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县马鞍镇山海小学)

猜你喜欢

纳兰性团圆小鱼
行书纳兰性德《长相思》(35cm×35cm)
中秋节——八月十五庆团圆
团圆中秋
纳兰性德: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小鱼
小鱼
小鱼
点绛唇·咏风兰
真切自然:纳兰性德悼亡词风格
《小团圆》是否有出版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