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练就一双语文的慧眼

2014-11-20潘文彬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4年11期
关键词:李时珍爱迪生教者

一、 检查预习,指导写字

师:同学们,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理想吗?

生: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军人,如果能当上特种兵就更棒了,那一定很神奇。

生:我想当舞蹈演员,我在电视上看到杨丽萍阿姨跳的孔雀舞,真是太令人羡慕了,我也想和她一样。

师:你们的理想不但美好,而且远大。这节课,周老师要送给大家一把神奇的钥匙,它可以帮助你们打开理想之门。让我们一起走进第22课,去寻找这把钥匙。(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课前,大家预习了课文,文中有10个生字,其中6个一类字要求大家会写。请翻开书,看看在这6个生字所组成的词语中,如果让你选择一个词报给大家听写,你会选择哪个词语?(指名报词)

【点评】教者把听写词语的选择权交还给了学生,新颖别致,给学生一种陌生新鲜的感觉。学生在选择的过程中,对这6个生字新词必然要进行一番观察、比较和遴选,从中挑选出自己认为最值得报给同学们听写的词语。其实,这种选择就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学习和巩固。如此来听写词语,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增强了听写词语的趣味性。

(生分别报小贩,专利权、自勉、迷恋、纲目、自谋生计,然后全班集体校对、订正)

师:这些生字,不仅要写正确,还要写美观。请你对照生字表,把你觉得写得好的字,在下面画上五角星。(生自评、师巡视)

师:刚才老师在巡视中发现,大家都没有在“勉”字下面画五角星。看来,大家都觉得这个字比较难写。我们一起来仔细观察这个字,谁来说说写“勉”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生:应该把“免”写大一点,里面的“力”写小一点。

生:“免”字的竖弯钩要写长一些,“力”字才能站得稳。

师:关于这个竖弯钩的写法,老师这儿有一个口诀:“竖弯钩,宽而平,‘力字靠里边。”看老师来写一写这个字。(师范写,生再练,反馈)

【点评】虽为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但对于学生普遍认为不易写好的“勉”字,教者能够舍得花时间进行细致入微地指导,且教之有方。足以见得,教者尤为重视写字教学,能够在课堂上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练好写字这项“童子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打好基础。

二、 把握中心,理清结构

师:这篇课文的课题是《滴水穿石的启示》,那么,“滴水穿石”到底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画出有关的语句。

生: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这就是“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师:这是“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也是这篇说明性课文所要说明的道理。(板书:说明道理)

师:作者是怎么把这个道理讲清楚的呢?请大家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圈画出相关的语句。(生默读后交流)

生:作者在课文中举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这三位名人的例子。(板书:举例说明)

师:课文除了举三位名人的事例,还举了什么例子?

生:还举了雨水的例子。(板书:雨水)

师: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看来作者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不仅举了正面的事例,还举了反面的事例,这样就更有说服力了。还有要补充的么?

生:作者在一开始就写了太极洞内,水滴滴穿石块的奇观,自然地引入滴水穿石的启示。(板书:奇观引入)

师:(指着板书)这篇说明文就是先用奇观引入,接着举例说明,最后说明道理,结构非常严谨、清楚。

【点评】“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叶圣陶语)这就意味着阅读理解要从理清作者的思路入手,因为只有理清了作者的思路,学生才能循着思路正确理解作者对事物的真切认识,体验作者所表达的真诚情感,领会作者写文章的真实意图。教者深谙此道,所以,在教学中,能够用精当的问题驱动学生的思维,通过浏览、默读、圈画等方式,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进而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结构。

三、 品味语言,揣摩表达

师:让我们先来看一看太极洞内的这个独特的奇观。(出示并指名读)

生: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块,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师:作者一开始就写了“滴水穿石”这个奇观,目的就是为了——引出自己的观点。(板书: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师: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水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吗?(指导朗读)

师:如果大自然的奇观还不足以让我们领会“滴水穿石”的精神,那么,课文的第3自然段又给我们举了三个成功者的事例。自已读一读这三个事例,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生:他们都是一直在努力着,不断地克服了困难。

生:他们都具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师:的确,他们都是靠着这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战胜了困难,取得了成功,都是紧紧围绕“滴水穿石”的启示来举例说明的。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他们的职业不同有的是画家,有的是医生,有的是发明家。

生:他们的目标不同,李时珍是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爱迪生发明了很多东西,齐白石是要让自己的绘画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师:虽然他们的职业不同,目标不同,但都是用“滴水穿石”的精神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生:他们是不同时代的人。李时珍是古代的,爱迪生是近代的,齐白石是现代的。

生:他们有的是中国的,有的是外国的。

师:你们的发现都很了不起。同学们,李时珍出生在医学世家,爸爸和爷爷都是医生;爱迪生只上了三个月的学,后来一直都是靠自学;而齐白石则是在快五十岁的时候才专攻绘画的。

生:我发现他们三个人接受的教育是不同的,但是最终都取得了非常伟大的成就。

师:是的,他们的起点不同。作者列举了古今中外、三个行业的成功者的事例,就是为了告诉我们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有这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这也是说理性文章列举事例的一大特点——选取最有代表性、最典型的事例。

【点评】教者只用了“自已读一读这三个事例,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这样的问题,就开启了学生的思维,自然而巧妙地引导学生潜心会文,探寻、发现文本的秘妙,快乐地分享自己的收获。如此教学,简约灵动,给人的启迪是——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激活,就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就会演绎出精彩的课堂。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奥秘就在于:一是要有极具开放性的问题;二是要给以学生自由探究的时空;三是要让学生体会到交流思想、分享智慧的快乐。

师:谁来读一读描写李时珍的语句,大家仔细听,认真想,这段话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生:先写了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接着写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最后写他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师:你的表达很有条理,如果能够再简洁一点,就更好了,谁愿意再来试试看?

生:先写了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接着写他二十几年不懈努力,最后写他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出示:立志学医——不懈努力——写成巨著)

师:同学们概括得非常好。请同学们拿起笔,自学后面两个事例,提炼事例中的关键词或寻找文中词语来概括事例内容,揣摩遣词造句的独特之处。

生:我对爱迪生故事的概括是:迷恋电学、孜孜不倦、千项发明。

师:你提炼了文中的关键词,概括得准确、精炼。

(出示:爱迪生迷恋电学 孜孜不倦 千项发明)

生:我的概括前面两个跟他是一样的,第三个我写的是“发明大王”。

师:你没有用文中的词语,而是用上了课外积累的词语,同样概括出了爱迪生一生伟大的成就。很好!

生:我对齐白石的故事是这样概括的:挥毫作画、坚持不懈、炉火纯青。

师:老师跟你想的一样,我们真是心有灵犀啊!(出示PPT:齐白石挥毫作画 坚持不懈 炉火纯青)

【点评】从课文中提取关键词语来概括事例内容,也是学生应练就的一项“童子功”。这里,为了培育学生的这项“童子功”,教者采用了扶放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亲历语文实践的过程。对于李时珍的事例,教者扶得比较多,学生在教师的帮扶之下,读文思考,尝试概括,一步一步地逼近目标,获得了一种语文实践的经验。而对于爱迪生和齐白石这两个事例,教者则大胆放手,让学生凭借已经获得的语文实践经验去阅读,去思考,去提炼。如此教学,先扶后放,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乎儿童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

四、 比较写法,迁移运用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四年级学习的《李时珍夜宿古寺》这篇课文吗?回忆一下,想想这两篇课文对李时珍的描写有什么不同?(出示两篇文章)

生:《李时珍夜宿古寺》写得比较具体详细,而这篇课

专家看课

文是比较简略地介绍了李时珍的故事。

生:《李时珍夜宿古寺》中有很多对他的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而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却没有。

师:正如你们所说,说明性文章不必对人物的行为举止进行细致刻画,不必对人物的心理、语言进行具体描绘,只要叙事简明准确,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就可以了,这就是说明文在举例说明时的特点。

【点评】通常情况下,语言文字的表达有两种形态:一种是用简洁凝练的语言来概括事情的过程,这样的表达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一种是用具体细腻的语言来描写事情的经过,这样的表达具有鲜明的形象性。教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能够巧妙地运用学生已经学习过的《李时珍夜宿古寺》这篇叙事性课文,来让学生比较两篇课文对李时珍的描写有什么不同。这一比较,学生一下子就能够真切地感受到,高度的概括性是说明性文章在列举事例时的表达特点。

师: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说明文列举事例时要简明准确这一特点,如果让你再来写一个事例,一定也不难。请同学们翻到第5课《装满昆虫的衣袋》,回忆一下法布尔的故事,然后根据说明性文章的表达特点把它改写成一个事例,添加到《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中去。(学生在练习纸上完成后,指名交流)

生: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特别爱观察昆虫。有一次,父母发现法布尔不见了,很着急,最后在田野里找到了他。原来他在田野里听到了纺织娘的叫声,很想看个究竟,就全神贯注在野外寻找了三天。还有一次,他在放鸭子的时候,为了捡贝壳和彩色石子,很晚才回家,父母都责骂他,说他是小傻瓜,捉小虫子会中毒,可是还是无法阻止他对昆虫的迷恋,经过很多年,最终写成了《昆虫记》。

师:你的介绍很有趣,但是说明文对故事的介绍要求的是简明准确,不需要过于具体详细,你愿意再试着说得更简练一些吗?

生: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特别爱观察昆虫,有一次,花了三天的时间在田野里找到了会唱歌的纺织娘,即使被父母责骂,可还是无法阻止他对昆虫的痴迷,最终写成了《昆虫记》。

师:这一次,你对课文中介绍的两个故事做了非常精炼的概括,真棒!还有谁愿意来读一读?

生:法国杰出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各种小虫子非常着迷,他观游鱼、捉甲虫、逮纺织娘……经过几十年的仔细观察和研究,终于写成了著名的《昆虫记》。

师:“观游鱼、捉甲虫、逮纺织娘”,这三个短语用得好,言简意赅,让听的人一下子就明白了。

【点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者高明之处还在于能够再一次运用学生已经学习过的《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叙事性文章,让学生把它改写成一个事例,添加到《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中去。这样的练笔设计,自然巧妙,落雪无痕,让学生在实践中对说明性文章的叙事特点有了更加深切的理解和感悟。而这样的练笔,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读写结合。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一起去欣赏了太极洞内“滴水穿石”的奇观,了解了课文中举的事例,也感知了说明文列举事例的特点,更被文中小水滴那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所感动,让我们再次读一读“滴水穿石”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总评】听完周丹老师执教的《滴水穿石的启示》这一课,我最强烈的感受就是,周老师具有很强的课程意识和生本意识,她用她的那双语文的慧眼发掘了文本中的语文元素,并能够巧妙地运用这些语文元素,为学生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语习文,练就一双语文的慧眼。周老师的这堂课,带给我们如下一些思考。

第一,要练就学生的一双语文的慧眼,就得立足学生的实际,最大限度地调动儿童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第二,要练就学生的一双语文的慧眼,就得关注语文的本体,最大限度地发挥文本的例子作用,让学生能够透过文本这个独特的语言现象,发现和感悟语言文字的表达秘妙,获得语言文字的运用智慧。

第三,要练就学生的一双语文的慧眼,就得注重课堂的细节,及时地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点点滴滴的细节,合理利用好这些细节,耐心地启发引导学生学语习文,因为教学是一种需要在细节上耐心又耐心的过程。

第四,要练就学生的一双语文的慧眼,还得重视学习方法的习得,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能够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策略和方法,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打基础。

(周丹,南京市建邺区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语文教研组长;潘文彬,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特级教师,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校长)

猜你喜欢

李时珍爱迪生教者
解码李时珍
人人认识的爱迪生
中国药神李时珍
发明大王爱迪生
发明大王爱迪生
到底谁骗谁
爱迪生的“135岁”
音乐表演技能培养之我见
某生课寝
受教者主体性视角下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