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语言 丰实思维
2014-11-20杨槿
杨槿
新接的这个五年级学生习作基础薄弱,对于当堂写作,他们也有不同的应对策略:有的是“搬运工”,提前做好应对,将作文选上的相似作文提前读熟;有的是“速记员”,干脆坐等,老师说一句他立刻记一句;有的是“磨洋工”,一直磨到你不得不放他回家。
一、 “老师和你们一起写!”
仿写是练习写作的主要方法。我降低难度,从仿写入手,在课文中寻找训练点,当堂练习仿写,请三个习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在黑板上写,其他学生在练笔本上写,而我则用小黑板写2-3篇下水文。听说老师和他们一起写,而且当堂展示,同学们的兴趣被激发了出来。写完后,大家一起交流,评价黑板上的小练笔。
在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课时,我以“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作为仿写心理活动的训练点,将“思《国榷》,想艰辛”写具体,师生一同写作。不一会儿,黑板上出现了这样的片段:
[师范文1]谈迁想:“为了《国榷》,我熬白了头发,熬花了双眼,熬驼了脊梁;为了《国榷》,我满腹经纶,家中却常常无米下锅;为了《国榷》,我……”(评点:排比句有气势,省略号留下思索空间。还可写谈迁“悲痛欲绝地想”。)
[师范文2]谈迁凝视着空荡荡的桌面,想:“《国榷》啊,你就是我养育了二十多年的孩子,你现在在哪里啊?为了写成你,别人的挖苦、嘲笑我都不在乎;家徒四壁,我也从没放在心上;为了抄一点资料,心甘情愿走一百多里路。你怎么能离我而去?怎么能忍心让我的一片心血化为乌有?”(评点:可以把《国榷》想象成人来写。)
生1:体弱多病的谈迁呆呆地坐在桌前,双眼无神,“苍天啊!你为什么要这样跟我过不去,我这唯一的心愿为什么还不能实现呢?”(评点:发自内心深处的呐喊。)
生2:两行热泪在谈迁消瘦的面颊上流淌,他肝肠寸断、痛不欲生,真想一头撞死算了。(评点:灵活使用文中语句,成语运用恰当,并合理联想。)
生3:两鬓斑白的谈迁捏紧拳头,咬牙切齿地想:“可恶的小偷,如果我抓住你,一定让你碎尸万段!”(评点:想象有合理性,如扣住“致命的打击”来写就更能反映谈迁所承受的厄运。)
这样,每次练习,同学们至少能读到4-5个例子,并且通过评点,发现例句的成败之处,使学生觉得自己动手写原来也有法可依、有样可鉴,大大激发了写作的兴趣,丰富了语言积累。
二、 “如何看待好人与坏人”
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既是引导学生思考的契机、进行情感体验的载体,也是极佳的写作素材。语文课上,大家齐读:“新写的《国榷》共104卷,428万4千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汪汪!汪汪!”几声“狗”叫紧随其后,我一回头,又是小A,这个学生自控力差,课堂上常常出现有意无意的破坏性行为。
我假装没听见,准备下课再找他。我继续说:“同学们……”“汪汪!汪汪!”这时,我强压怒火,问他:“小A,你是想当好人还是坏人?”
“好人、坏人都是人。”小A理直气壮地回答。我急中生智,“同学们,好人、坏人都是人,没什么不同,你同意吗?请用几句话写出你的理由!”
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写出自己的见解:
生1:好人、坏人要是一个样,谈迁名垂青史,那个小偷也该留下姓名。(好个活学活用的典型。)
生2:好人、好人要是一个样,那“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诗句不会脍炙人口。(引经据典,头头是道。)
生3:好人是人,是活得好,受人尊敬的人;坏人也是人,是活得差,一出现就人人喊打的人。(还真有点哲学家思辨的感觉呢!)
同学们的练笔和点评都讲得头头是道,这时候,小A同学也有点不好意思,安静地听讲了。
三、 “习作的综合评分为……”
课堂练笔虽然有许多优势,但由于时间短,写出的片段还是比较粗糙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让学生掌握修改文章的方法,养成认真修改文章的好习惯,对提高习作水平是十分有益的。
课堂中的小练笔,有精彩之作,也存在着偏题、语句单调贫乏的现象,因此,交流例句及评点后,及时动笔进行修改,才更有实效,但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因而每周末,我要求同学们从完成的课堂练笔中选择一个自己认为最精彩的片段进行修改,并重新誊抄,进行评价。
我在习作评价中设置了加分一项,学生对自己的习作有两次修改的机会,修改质量高的可以加分。而每单元的小练笔评价也和习作评价结合,成为本次习作的综合评分。这样做是将修改习作的方法落到实处,让学生们在积极的鼓励与肯定下,逐步养成认真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案例反思】
1. 师生同写,形成习作磁场。阅读为学生打开了通向世界、连通古今、通向内心的门户,为写作找到了切入点并树立了写作的范例。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我选择在课堂仿写句子、句群以及段落的方式作为突破口,对学生进行表达训练,提高习作的兴趣,丰富语言文字的积累,打通生活积累与文字表达的壁垒,让写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磁场。
2. 情动辞发,唤醒内在积累。教的价值在促进,教的本质在引导。学生在其感兴趣的方面有了较深的情感体验,在 一定情境中遇到这方面的话题则情动而辞发,唤醒脑中丰富的、沉睡着的积累。
写作是学生对生活的加工、提炼和再现,习作教学应走“回归、体验、表达生活”之路,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勇于实践,敏于观察,解读社会生活这部无字之书,积累直接经验,丰富自己的写作资源库,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在教学中,教师要敏感地抓住各种生成性资源,成为学生观察的源泉,思考的起点,习作的素材。
3. 反馈修改,体现过程价值。“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评价理念。习作评改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调动学生习作积极性,不断增强学生认知内驱力的过程。对学生修改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时刻关注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的进步和变化,让学生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和成功的经验,当然也会遇到失败的教训。而这种新的认识、新的经验和教训又会使学生期望在下一次习作中获得进一步的满足。这种期望和满足感就成了他们写好习作的一种重要的、稳定的推动力。
(作者单位:南京市天妃宫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