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新闻评论需把握五个要素

2014-11-19陈爱海

中国广播 2014年11期
关键词:贴近性新闻评论思想性

陈爱海

【摘 要】做好新闻评论,要把握好真实性、思想性、重要性、时效性、贴近性五大要素。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评论的生命;新闻评论要凭借独特见解吸引受众,而不仅是新闻本身;抓住重大新闻事件展开评论,是新闻评论的优势所在,也是新闻评论的价值所在;新闻评论也是“易碎品”;新闻评论不是单向传播,而是双向互动。

【关键词】新闻评论 真实性 思想性 重要性 时效性 贴近性 广播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由英国伦敦经济学人报纸有限公司出版的杂志《经济学人》创办于1843年。在美国《时代》周刊、《新闻周刊》《商业周刊》逐渐失去光芒的今天,这本杂志的销量却直线上升。为什么会这样?外界给出的原因之一是,这本杂志“有点像英国古老大学的导师,典雅而风趣,有观点”。它不但报道新闻事实本身,更注重在此基础上发表分析、意见与评论。

在新闻不断碎片化、快餐化、娱乐化的今天,中国新闻界或许可以从《经济学人》成功的众多要素里,分拣出于己有用的东西,这便是“观点”和“评论”。新闻评论不但有用处,而且有前景。

2010年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推出以“评论立台,评论树帜”为宗旨的《央广财经评论》栏目,一改广播电视媒体整点播出资讯的普遍做法,在周一至周五每天9:00~20:00,逢整点播出15分钟的评论节目。三年来,这个栏目受到了业界、听众和专家的好评。作为该栏目的主要负责人之一,笔者认为,要做好新闻评论,关键要把握好真实性、思想性、重要性、时效性、贴近性五个要素。

一、真实性:真实是新闻评论的生命

我们从曾经热闹一时的“中国大妈讹诈外国小伙”事件说起:明明是骑车的外国小伙撞倒了“中国大妈”,传到网上后竟然“有图有真相”地变成了“中国大妈”碰瓷讹诈1800元,随后在互联网和各大媒体上引发了铺天盖地的评论和指责。不少人迅速站上道德制高点,把“丢人现眼”“素质低下”甚至“不要脸”等帽子,统统戴到“中国大妈”头上。这其中不乏本应“视真实为生命”的传统媒体的声音。幸好警察出现,视频作证,事态逆转,原来是“老外”撞倒了“中国大妈”,而且这“老外”还是个无证驾驶的非法上路者。

转型期的中国,固然一定程度存在道德滑坡、素质低下、精神“缺钙”等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把某一新闻事件不加分辨地跟道德、素质等问题勾连在一起。这样以讹传讹、“以讹评讹”的新闻评论,是相当危险的。

如果说公众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媒体和“自媒体”发出的声音,还能保留几分警惕,对其真实性打个问号的话,那么面对我们称之为“官媒”的主流媒体发出的声音,又有多少人会先质疑、思考,然后再做出自己的判断呢?如果公众的思维一再被他所信任的媒体误导,他还能相信谁呢?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评论的生命。如果我们所评论的新闻事实本身是不真实的,或者真实性还有待确认,那么就算我们入木三分、语言犀利、角度独特、反应快速,这样的新闻评论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甚至违背本意,和我们当初的出发点南辕北辙,只能起反作用。

二、思想性:有观点才是硬道理

有人这样描述当今社会人们接收讯息的景象:早上起床,坐在马桶上看手机报;出门等公交,拿出手机刷微博;上班拜访客户,途中通过手机收发电子邮件;下班后等朋友聚餐,再浏览一下微信朋友圈里都在说什么。而在互联网上,各大网站的“标题党”、关键字、热搜词,等等,千方百计地吸引受众眼球。一些传统媒体从业者不免因此感叹“生不逢时”“事业顶到了天花板上”。

生活在新媒体时代的人们,真的就这样满足于快餐新闻、碎片信息,不再需要探究客观事实背后的原因、意义、趋势了吗?当然不是。正因为当今新闻资讯过分“碎片化”,人们才更渴望有人为他们细细“咀嚼”新闻。那么问题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新闻评论拿什么“抢食”?

无疑要靠思想性。如果把受众的关注度看作一杯大“羮”的话,人人都想分得一小杯。一篇没有思想或者思想贫乏的新闻评论,就算字数再多、篇幅再长、词藻再华丽,也不过是一堆没有骨头的肥肉而已。看着挺高大,实际上没有竞争力,有“羮”也未必能分到你的杯里。

对新闻评论来说,有观点才是硬道理。这里说的观点,就是思想。思想从何而来?就事论事、“就着新闻说新闻”是难以表现出自己的思想的。一个好的新闻评论者,一定善于挖掘新闻本质,并围绕这个本质展开评论、呈现观点、引导舆论,在有限的篇幅中,不人云亦云,不说“正确的废话”,而需凭借独特的见解吸引受众。

某一事件之所以成为新闻并得到传播,是因为这个事件本身包含了值得公众关注的信息价值。而新闻评论必须站在时代前沿和理论高度,着力揭示事件表象之下的深刻内涵,从而或给人以启迪、或给人以激励,引导受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重要性:重要的才是有价值的

《央广财经评论》栏目曾经就节目收听市场份额与选题内容的关联性做过一个对比。在为期近两个月的总计480期评论节目中,选取了每周收听市场份额前三名的节目,共24期。

对比结果显示,进入前三名的有诸如“国务院宣布取消和调整314项行政审批项目”“中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份额国预期落空”“文化部调整撤销105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说经济增速放缓对就业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等,我们通常认为具有重要性的“大选题”共19期,占比近80%;而在同一时间段关注的诸如“淘宝商城请神秘买家打假”“内地精英赴美生子数量5年内增长10倍”“‘末日谣言导致各地抢购蜡烛”“业内人士说‘在中国吃猪肉等于自杀”等话题,看似吸引眼球,却无一进入收听市场份额前三名。

我们据此推断,听众收听中央电台经济之声及其财经评论节目,更多关注的是对宏观趋势的判断、经济政策的解读、重要数据的分析等。那些所谓吸引眼球的事件,作为新闻报道可能是有价值的,但作为展开新闻评论的依据,在重要性上是有欠缺的。道理说不深,观点展不开,“你说的我都懂”,当然无法吸引受众。

有一些新闻事件,尽管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但人们也许一眼就可以看出其中的意义、内涵;而另一些新闻事件,普通人可能左看右看也只是看个“热闹”,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时候就需要我们的新闻评论来帮助他们看看其中的“门道”。以前文提到的“国务院宣布取消和调整314项行政审批项目”为例,为什么取消和调整?取消和调整后会怎么样?对老百姓会有影响吗?这一系列疑问,都需要媒体来解读评论、解疑释惑。抓住重要的、重大的新闻事件展开评论,是新闻评论的优势所在,也正是新闻评论的价值所在。

四、时效性:新闻评论也是“易碎品”

美国新闻学经典教材《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的作者梅尔文·门彻(Melvin·Mencher)说,新闻是“易碎品”。实际上,在信息传播渠道多、传播速度快,人人手握“采访机”“全民皆记者”的网络时代,新闻尤其容易成为“明日黄花”。

新闻评论也一样。我们知道,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针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的新闻文体。人们关注新闻本身,是因为他们需要了解新情况、掌握新信息;人们关注新闻评论,是因为他们需要了解和掌握其他人对这些新情况、新信息的看法、判断、观察和思考。

虽然我们不能要求新闻评论像新闻报道一样,追求“刚刚、正在、几分钟前”的强时效,但也决不能把新闻评论做成“旧闻评论”。时过境迁之后,除非新闻事件本身出现新动态、新趋势,否则就难免陷入老生常谈、“炒冷饭”的境地,引不起受众的兴趣。

需要指出的是,时效性并不是新闻报道的唯一原则,当然也不是新闻评论的唯一原则。过于追求时效性,缺乏深入调查,没有细心求证,急于成篇,会导致新闻评论缺少必要的时间沉淀和理性思考,流于表面,失之肤浅,难以放出思想的光芒,无法照亮受众的心灵。

五、贴近性:新闻评论是一种“双向互动”

2013年6月19日,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了当年5月份全国74个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排名。石家庄、唐山、邢台、邯郸、济南、保定、郑州、北京、衡水和天津排在“空气质量较差”前十名;海口、惠州、福州、珠海、舟山、中山、深圳、江门、东莞和厦门则排在“空气质量相对较好”前十名。

对这样一则新闻,人们可能关心什么?从一串城市名字里,我们可以发现什么?笔者次日据此写了一篇评论。对比一下可以发现,10个空气质量较差城市,居然有6个在河北:石家庄、唐山、邢台、邯郸排在前四位,保定、衡水分别排在第六和第九位。更不可思议的是,剩下4个竟然全是和河北相邻的:济南、郑州分别是河北邻省山东、河南的省会城市,北京、天津则被河北包围。再对比一下,空气质量较好的前10个城市,广东有惠州、珠海、中山、深圳、江门、东莞6个。

这样就发现问题了:广东的面积是18万平方千米、河北是19万平方千米;广东人口1亿出头,河北人口7000多万;2012年广东经济总量5.7万亿元,河北才2.6万亿元——都在发展经济,都在做大GDP蛋糕,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河北付出的是浓烟滚滚、污水横流,得到的是效益低下、经济低迷。说到底,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真的走进死胡同了。

从一个每月例行发布的排名中,挖出这些信息内涵,听众听后都会有所触动。新闻评论归根结底是写给人看、说给人听的。如果我们评论的话题跟多数人无关,或者所说的话多数人听不懂,高高在上、板起面孔说大道理,而不是平易近人、娓娓道来地“拉家常”,就避免不了自娱自乐、自说自话的尴尬。

如果说新闻报道更多是“我说你听”的单向传播,那么新闻评论更像是“你一言我一语”的双向互动。新闻评论是说者和听者一起分享心得、碰撞观点、交流感情的新闻样式,说者要把话说到听者心里去,就必须研究如何通俗易懂地说话,深入浅出地讲理,只有这样,读者才会愿看、爱看,听众才会愿听、爱听。用“生活中来”的语言,评论发生在老百姓日常生活里的事儿,这样的新闻评论,才能让受众产生亲近感,才能起到以事说理、引导舆论的作用。

(作者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

(本文编辑:莫玉玲)

猜你喜欢

贴近性新闻评论思想性
找准“德性” 灌启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如何凸显思想性
起承转合+思想性
浅论县市级电视台民生新闻的贴近性与人文关怀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新闻评论教学改革探索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的发展策略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新闻评论”中的教学模式探索
新闻评论中的“神话”
电视社教节目分析之《健康之路》
用评论打造核心竞争力
追求初三数学中考复习课引入的科学性和思想性:以《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复习》一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