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欧饮食看中华创新
2014-11-18杨周彝
杨周彝
媒体上介绍北欧创意产业的文章汗牛充栋且多溢美之词,这次我在冰岛、挪威自驾游16 天,到雷克雅未克、安克雷里、奥斯陆、卑尔根和其他二三十个城镇“衣食住行”,发现那里的创意产业仅局限于家具、小型生活用品和办公用具领域,而且“创意”的主要手段不是创新,仅仅是“杂糅”和变形而已。
冰岛、挪威两国的住宅都是二三层红黄蓝白绿木结构,基本样式犹如一个模子翻造,极易产生审美疲劳,再看上海的别墅,没有一个小区是雷同的。
最乏善可陈的是餐饮,两个国家所有城镇的超市和餐馆卖的汉堡、热狗、意大利面条和比萨,外形、配料、口感、售价都一模一样,包括货架上的烟熏三文鱼、鳕鱼丸、肉肠、烤鸡、牛排,用“百城千食一味”形容毫不为过。
连吃十顿以上类似“ISO50000” 欧标的热狗、汉堡、意面、比萨、牛排、烤鸡,大家的胃酸开始泛滥,食欲全无。幸亏我未雨绸缪,带了20 包榨菜、咸菜,在房车营地小木屋里下厨“生产自救”:先到超市购买极贵的小包装大米(每千克约合人民币68 元,下同)、橄榄油(一小瓶36 元)、日本酱油(150 毫升40 元)、法国海盐、黑胡椒、速冻鳕鱼丸(一小盒40 元)、鸡蛋(12 枚40 元)、烤鸡、卷心菜、番茄(论个卖)、蘑菇(每千克180 元)、黄芽菜,再进行“中西合璧创新加工”——鳕鱼丸咸菜汤、黄芽菜榨菜炒手撕烤鸡丝、荷兰豆蘑菇炒培根、酸辣包菜、番茄炒蛋、干煎暴腌三文鱼,再配白米饭,几位同行者饥肠辘辘一拥而上,继而热泪盈眶——终于可以在万里之外饕餮暌别数日的家常饭了 !
16 天行程全都安排带厨房的旅馆, 十几顿饭自己烧,结果随身行李中加了一个大袋子,里面放满了油盐酱醋及各类荤素食材,不像旅游更像逃难了 !
在异国他乡饱受洋食的单调之苦, 才能真切感受到中华美食在“创意产业” 领域全球第一。
看过一本美国美食杂志主编撰写的《50 个大厨的最后一餐》。她假设一个前提,假如明天去见上帝,50 位米其林顶级大厨们今晚最后一餐会吃什么。
很有趣,这些大厨大部分选择鹅肝酱、鱼子酱、松露等欧美三大顶级美食,显然,他们的选择余地很小。换成中国大厨,我认为他们绝不会选燕鲍翅,而是完全出乎读者意料的家乡美味。
中国的餐饮确实充满创意,例如鸡, 欧洲人就只会做成烤鸡和炸鸡排,而在中国,光烹调技艺就包括炖、煮、蒸、汆、焖、烧、煎、烤、拌、扒、熏、腌、糟、炸,十八般武艺俱全;从食材处理看,从整鸡到鸡翅、鸡腿、凤爪、鸡块、鸡丝、鸡丁、鸡胗、时件(内脏)甚至鸡屁股,都可以单独烹制出无数道美馔; 从地方风味看,上海的白斩鸡、山东德州扒鸡、安徽符离集烧鸡、江苏风鸡、绍兴糟鸡、东江盐焗鸡、海南鸡饭、东北小鸡炖蘑菇、新疆大盘鸡……而且还在不断创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