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亨德尔清唱剧《弥撒亚》的音乐特点

2014-11-18陈耀飞武莹吴静媛

艺术评鉴 2014年19期
关键词:亨德尔音乐特点

陈耀飞++武莹++吴静媛

摘要: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George Friedrich Handel)是巴洛克时期著名的歌剧作家。1741年他创作了一部震惊世人的清唱剧《弥赛亚》,并且因为这部歌剧,他受到了国王极高的待遇。他去世后人们将他安葬在了埋葬在国王圣贤埋葬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公墓,并在那里他建立了一座亨德尔纪念雕像。

关键词:亨德尔 《弥撒亚》 音乐特点

一、时代背景简介

(一)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点

巴洛克一词起源于西班牙语,是指各类形状有缺陷的珍珠。可以概括的指奇异独特,狂放不羁的事物。巴洛克时期是西方艺术史上的一个阶段,最先用于建筑上,形容装饰荒诞的、浮夸的装饰风格。起初带有贬义。音乐史上的巴洛克时期是指1600年到1750年,从歌剧的诞生到巴洛克时期音乐的代表人物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离世。

下面分析一下巴洛克时期几个典型的音乐特点。

1.旋律特点:巴洛克时期的旋律有着精致短小、旋律跳动性强,跌宕起伏,繁复华美,多装饰音的特点。

2.节奏特点:巴洛克时期的音乐节奏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不规则的自由节拍,另一种是方整小节的节拍,常常交替使用。

(二)清唱剧的形成及发展

清唱剧起源于16世纪,与歌剧类似,都是有剧情的歌唱演出,又称神剧或圣剧,有乐队伴奏。但是与歌剧不同的是清唱剧多了一个讲述故事的人,没有舞台的设计和服装道具的运用,却更凸显了合唱的作用。常常在教堂或音乐厅中演出,大多以宗教和史诗作为题材。

二、亨德尔简介及《弥赛亚》的创作

(一)亨德尔的生平简介及创作特点

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George Friedrich Handel)出生于1685年,于1759年逝世。德国作曲家,年少时便开始学习管风琴,后担任教堂管风琴师。1703年迁入那时德国仅有的一个有民族歌剧的城市汉堡,在歌剧院担任小提琴手,之后开始了他的歌剧创作生涯。

(二)《弥赛亚》的创作过程

清唱剧《弥赛亚》(Messiah)创作于1741年。是亨德尔最为著名的清唱剧,同时也是他清唱剧创作的顶峰。《弥赛亚》是以耶稣的降生、受死、复活为题材。作品里的多首合唱都深入人心,《阿门》、《哈利路亚大合唱》等合唱作品也都家喻户晓。

《弥赛亚》是亨德尔在事业低谷时创作的一首清唱剧,也是因为《弥赛亚》他的音乐事业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亨德尔刚刚来带英国时深受女王的喜爱。1743年《弥赛亚》在伦敦上演,当时的英皇乔治二世听到《哈利路亚》大和长沙,忍不住起立鼓掌,形成了在以后听到《哈利路亚大合唱》时便要起立的传统。之后乔治二世为了《弥赛亚》不因大量的演出而失去光彩,便下达命令不允许任何出版社出版这一部歌剧,并下令只在每一年的春天表演一场,而且仅仅有亨德尔自己才有资格指挥。

三、清唱剧《弥赛亚》的音乐特点分析

(一)《弥赛亚》的整体构思

清唱剧《弥赛亚》是亨德尔清唱剧的巅峰之作,也是清唱剧史上的不朽之作。“弥赛亚”原是希伯来文,是指受膏的人,即把油膏涂满全身的人,是复国救主的人,后泛指耶稣。

《弥赛亚》全曲共分为五十三章,有三个部分,第一部的创作分用了七天,第二部分的创作用了九天,第三部分的创作只用了六天,而管弦乐部分仅仅只用了两天。歌剧的第一部分讲的是“预言与出生”,描述了基督诞生的预言,内容是从序曲开始到第二十一章,第二部分是“受难与赎罪”,是从第二十二章至第四十四章。 第三部分“复活与未来的荣耀”是从第四十五章到第五十三章的《那被杀的羔羊是可敬的》合唱,音乐分为三段,最后在《阿门》美妙的合唱中结束全剧。《阿门》与《哈利路亚》并列为合唱音乐的精华。它是一首赞扬救主耶稣基督全部生涯的清唱剧,从旧约圣经的预言,到主耶稣的出生、受难、和复活,令人们清楚地了解了全剧的连贯性。

(二)《弥赛亚》的艺术风格表现

1.音乐布局安排

《弥赛亚》全曲宏伟,整体感非常强烈。全剧共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共二十一章,讲述了耶稣诞生的各种预言及耶稣的诞生。第二部分共二十三章,讲述的是耶稣的受难。第三部分共九章,讲述了耶稣的复活,这一部分中合唱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全剧音乐收放自如,错落有致。音乐忽而平缓,忽而激昂,忽而轻盈,忽而沉闷。亨德尔运用了多种音乐元素,使全剧富于变化,一波三折。

2.调性布局的安排

在调性上,整首作品的基调都是明快的,全剧有三分之二的旋律亨德尔都采用大调。每一部分的结束曲也都运用了大调,第一部分结束在 B大调上,其余两个部分都结束于D大调。全剧使用频率最高的调也是D大调,共有九首。而D大调往往用来展现庄严地主题,所以不难看出整首作品的基调是庄严雄伟的。整首作品的调性色彩也是比较丰富的,全剧共采用了18个大小调,各种调交替使用,条理、色调分明。听起来既有层次感也有整体感。

3.演唱形式的安排

《弥赛亚》全剧共有五十三首,其中合唱十九首,咏叹调十五首,宣叙调十五首,乐队演奏两首,咏叹调合唱一首,二重唱一首。

其中第一部分的前十二首一直都是以宣叙调——咏叹调——合唱的顺序排列,截止第十二首语言的结束。第十三首是全剧中唯一的一首纯乐器演奏的曲目。之后是三首宣叙调,紧接着是一首合唱之后是咏叹调,接下去的第一部分的最后三首又回到了宣叙调——咏叹调——合唱的次序,首尾呼应。可以看出在第一部分的演唱中合唱是中心内容。

第二部分完全打破了第一部分的顺序,是从合唱开始,出现了更多的变化和对比。第二首是咏叹调,之后又是三首合唱。整个第二部分是以合唱为主,宣叙调和咏叹调的运用极少,所以抒情的气息贯穿了整个第二部分,最后三首又回到了以一部分中宣叙调——咏叹调——合唱的顺序,顺应了观众的审美期待。

第三部分的开始是一个女高音咏叹调,接着是一首合唱,在第三部分中亨德尔又加入了一个新的元素——二重唱,使观众感到焕然一新,最后回到咏叹调,以合唱结束全剧。

四、对后世的影响及总结

出色的音乐作品是超越时空和空间的隔阂的,亨德尔清唱剧《弥赛亚》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它从起初诞生在英国,到之后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甚至在几百年后的今天也还是被广泛接受。《弥赛亚》的种子播撒在所有听过看过的人心中,无论在什么时期,什么地点,都有可能开花结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亨德尔音乐特点
亨德尔,三更半夜偷学琴
中美日动画电影音乐之比较
论李斯特钢琴作品《死之舞》的创作风格和特点
新疆维吾尔族民歌的艺术特色
论土家族打溜子曲牌的分类及其音乐特点
作品赏析——芭蕾舞剧《天鹅湖组曲》
德裔英国键盘艺术家亨德尔
简析民族器乐的历史进程及音乐特点
论亨德尔《弥赛亚》第l部第3首作品的演唱处理
音乐圣殿的领路人
——亨德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