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见并发症的监测及护理
2014-11-18贾淑娟
贾淑娟
(淅川县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河南南阳 474450)
重型颅脑损伤是创伤中最严重的一种损伤,其术后并发症高,病死率高,在临床上影响其损伤转归的因素很多,如对这些因素处理得当可以使其预后得到较大改善[1]。本文对2009年2月至2014年5月淅川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1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影响其预后的严重并发症,提出相应的监测及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09年2月至2014年5月被神经外科监护室收入的21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2例,女44例;年龄11~72岁,平均45.6岁。所有患者术前GCS评分≤8分,并经影像学和手术确诊。其中硬膜下血肿105例,硬膜外血肿43例,多发颅骨骨折、硬膜下及硬膜外血肿并存22例,广泛脑挫裂伤18例,脑挫裂伤合并硬膜外血肿20例,多发颅内血肿8例。
1.2 监测方法 无手术指征患者在神经外科监护室监测救治,观察病情变化。需急诊手术者术后进入神经外科监护室。监测内容包括: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心电图、血氧饱和度、脉搏、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气分析及血液生化监测[2]。神经系统相关体征包括患者肢体运动变化、语言功能的变化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同时,应用低温毯、冰帽行亚低温治疗,抬高头部,加强脑保护。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利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定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定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手术患者178例,非手术患者38例。出院时GOS评分:Ⅰ级为痊愈,134例;Ⅱ级为中残,31例;Ⅲ级为重残,11例;Ⅳ级为植物生存,2例;死亡40例,死亡率18.5%。死亡原因以多发颅内血肿、脑挫裂伤和脑干损伤最多,占70%(28/40)。颅脑损伤后主要并发症以重度颅内高压和低氧血症多见,具体见表1。
表1 颅脑损伤后主要并发症(n,%)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病情较严重,术后并发症较多,死亡率较高。本研究结果显示,主要并发症为重度颅内高压、低氧血症、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高钠高糖血症。针对这些常见并发症,结合临床资料总结出护理措施如下。
3.1 颅内高压的护理 颅脑损伤后造成的继发性颅内高压是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3]。伤后对患者进行颅内压持续监测,能及时发现颅内迟发血肿及复发血肿,为临床进行降颅内压治疗提供依据。具体护理措施:①头部抬高30°,利于颅内静脉血回流;②亚低温治疗,体温降低1℃,颅内压及脑耗氧量降低5%;③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脑缺氧;④积极防治感冒与便秘。
3.2 低氧血症的护理 在颅脑损伤早期,颅内高压可致中枢性呼吸功能不全,导致低氧血症的发生[4]。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气管切开是早期有效的救治措施。为及时发现并纠正低氧血症,应对患者各项血氧指标进行连续监测。如果发现患者呼吸不规律或频率过低,可以行人工辅助呼吸或机械通气辅助呼吸,使患者得到有效的呼吸支持。
3.3 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颅脑损伤后造成的应激性溃疡一般发生在伤后1~2周[5]。因此,所有患者在伤后或术后1~2 d开始常规留置胃管,定时抽取胃液观察颜色。如无出血,尽量进行鼻饲流质饮食,或定时肠内营养,以保护胃黏膜,同时防止注意反流误吸的发生。已有出血者观察出血量及血流动力学,静脉应用止血药,必要时进行输血治疗。同时可向胃管内注入止血及胃黏膜保护药。
3.4 肺部感染监护 肺部感染是患者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患者由于意识障碍及吞咽、咳嗽反射消失,在建立人工气道后,更容易发生肺部感染[6]。护理措施应做到:①经常进行肺部叩诊,评估患者肺部情况;②对于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保持250~500 ml/d;③定时翻身叩背,及时吸痰,吸痰手法要轻,吸痰前后给予高浓度吸氧;④建立人工气道,吸痰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及时、合理应用抗生素。
3.5 高钠高糖血症护理 患者在1周内出现高钠高糖血症主要与意识障碍及使用高渗脱水剂有关[7]。停用利尿剂、脱水剂,应用低渗盐水输入一般可以缓解降低血钠血糖[8]。在1周后出现高钠高糖血症主要与颅脑损伤累及下丘脑,引起ACTH异常分泌有关,促进了醛固酮的分泌,保钠排钾,使血钠升高。因此,应及时监测患者血糖血钠,鼻饲饮食要根据患者的生化指标进行适当调整,且禁用10%的葡萄糖溶液,采用平衡液、生理盐水进行补液。
总之,任何并发症都可影响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在对此类患者的监测和护理中,要做到及时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1]曹顺华,姚秋辉,王东春,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监测及护理体会[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4):1572-1574.
[2]缪建平,茹卫芳.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见并发症的监测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35-437.
[3]刘秀梅,周根芝,赖立英,等.颅脑损伤持续颅内压监测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8):4475-4476.
[4]朱革珍,宗海慧.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的监测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2):73-74.
[5]李佳.重型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监测与护理[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29(4):309-309.
[6]吴亚萍.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的应用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7,6(6):381-382.
[7]曾凡荣.颅脑损伤并发低钠血症63例临床护理体会[J].河南医学研究,2013,22(2):282-283.
[8]刘宏,刘智,李文,等.重度颅脑损伤后血糖变化与预后的关系[J].河南医学研究,2005,14(3):25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