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口述史教学在党史教育中的运用
2014-11-18刘玮婷
刘玮婷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350108)
试论口述史教学在党史教育中的运用
刘玮婷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350108)
口述史教学作为上世纪六十年代兴起的一种新式教学方式,具有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束缚、培养学生主体作用的特点。由于中国共产党党史近时性的特点,将口述史教学运用至党史教育中,更能突出其优势与价值。本文试图在此基础上,分析口述史教学在党史教育中主动、被动两种教育形式的运用。
口述史 党史教育 教学
中国共产党党史教育在我国历史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党史内容理论性太强的特点,使青少年学习党史的兴趣不大。如何调动青少年学习党史的积极性,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口述史教学是现代历史教学中的新型教学方式,该方式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培养,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世界各国历史课程的学习都开始推广这种教学方式。笔者认为,将口述历史教学运用到对青少年的党史教育中,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学习党史的热情,从而达到我国党史教育的目的。
一、口述史简介及目前的应用情况
根据唐纳德·里奇的定义,口述历史可以解释为以录音访谈的方式搜集口传历史及具有历史意义的个人观点[1]。可以看出,现代口述历史包含着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指的是在历史研究中所需要的口述史料,另一方面指的是对口述史料进行加工、整理的过程。与传统历史埋头书斋的研究不同,口述历史是一项动态的历史研究过程,在这种研究过程中,极大地提高了历史研究者的能力,丰富了传统的历史文献资料,改变了历史学枯燥的面貌。正是由于这些特点,口述历史在美国学术界有了蓬勃的发展。1948年,美国历史学家艾伦·内文斯教授在哥伦比亚大学创立了口述历史研究室,标志现代口述史学的诞生,随着口述历史在历史研究中的使用,它开始影响正规的教学。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口述历史教学作为一种新式教学方法出现在了传统学校课堂中。
现代口述历史教育正式以美国教师埃利奥特·威金顿在盖普—娜库奇中学创立的“狐火计划”为起点,其带领学生对当地居民进行口述历史访谈,搜集当地社区的历史变迁,进而创办《狐火杂志》。这种教学模式深受学生喜欢,大获成功,随即被广泛移植入美国各地学校。中国的口述历史教学直到改革开放后,随着现代口述历史理论的引进,才开始发展起来。与美国口述历史教学发展相比,中国现代口述历史教学发展的特点表现为理论研究较为广泛,实践相对比较匮乏。其中与口述历史教学有关的理论主要有:黄敬品的《美国口述历史教学研究》、杨祥银的《美国口述历史教育的兴起与发展》、吴孟显的《口述历史在国史中的应用价值及存在问题》、宋文文的《基于案例分析的中学历史口述史教学探究》、杜钢的《口述史方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等等。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口述历史教学在历史教育中的运用,而具体到口述历史教学在党史教育中的运用则鲜少涉及。笔者认为口述历史教学在党史教育中的运用更有优势与价值,所以想就此问题进行探讨,同时为口述历史教学在党史教育中的运用提出建议。
二、口述史教学在党史教育中的优势与价值
口述史教学有利于更好地实现现代历史课程的要求,同时它在党史教育中有着更为明显的优势和价值。
(一)口述史教学符合现代历史课程的要求
现代历史课程对于历史教学的实施提出了新的要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中学历史教学提出新要求——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开始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历史知识也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应该掌握历史的思维与方法,最后实现历史情感的升华[2]。对于高校而言,重视历史本科专业生的学术体验质量,帮助他们将教室中、书本上学的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这是大学历史教育中提倡的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3]。由此得知,现代历史课程对于历史教学实施的要求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笔者认为,在传统历史课堂中增添口述历史教学方式,有助于实现现代历史课程的要求。首先,口述历史教学有利于历史课堂中新型师生关系的塑造。口述历史教学摆脱了以往枯燥的教学模式,学生和教师形成了合作关系,同时教师在口述访谈过程中只起辅导作用,真正实施口述访谈的是学生自己独立的操作,这就实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其次,口述历史教学有利于增进课堂与社会的融合。口述访谈是一项动态的过程,需要学生离开课堂到社会中进行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学生可以依照个人的兴趣爱好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性研究,有利于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弥补传统课堂与社会脱节的不足。再次,口述历史教学有利于学生历史思维、方法的养成和历史情感的升华。口述访谈过程中,学生通过与具体的人物、事件的接触,对于教科书上的内容有更直接的体会,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情感的升华。
(二)口述党史是对历史教科书中党史资料的重要补充
我国目前使用的历史教科书中有关中国共产党党史内容的描述,主要是关于中国共产党政治史、军事斗争史、党的建设史和思想史等领域的内容,对于下层民众对中共的认识的转变,以及对其政策的反应、中共所领导的各项建设的社会运行等方面则关注较少[4]。历史教科书中对中国共产党的重大决策及历史功绩说教式的描述,既脱离了学生日常生活,还会造成学生学习时的逆反心理,从而认为党史内容枯燥乏味。口述史学主张“自下而上地看历史”,即从社会变迁的角度观察历史,这就为党史研究增添了一个新的视角,弥补了传统文本史料中对社会具体变化记载较少的不足[4]。同时,口述党史的受访者主要是普通民众,例如1959年60岁以上的政协委员所写的自传及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四史运动”收集的史料等,这些当事人中有很多都是下层社会成员,他们探讨党史变迁时是从自身日常生活变化出发的,使党史的口述史料比较鲜活,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综上所述,口述党史史料为传统历史教科书增添了较易被学生理解接受的党史内容。
(三)口述党史教学有利于青少年正确党史观的形成
对青少年进行党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党史观,理解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历史进程的作用,并能升华至情感层面,形成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和热爱,进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作出贡献。历史教科书中的党史知识对学生有一定的启迪作用,但传统历史课堂容易造成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学生不能从情感上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的重要作用。口述党史教学需要学生离开课堂,对社会中党史事件当事人进行访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能受到受访者的感染,理解当时事件的具体情况。同时中共党史是一个延续至今的历史,它曾经发生过的事件仍然在影响着我们当下的环境和生活方式。学生在口述党史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可以实地调查曾经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对于现代生活的影响,从而对这些重要的党史事件将会有更为深刻的了解。通过口述党史的教学过程,青少年能够实现情感上对于中共党史的理解。
三、口述历史教学在党史教育中的应用
根据杨祥银对口述历史教学的定义,口述历史教育是指将口述历史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应用到教学过程当中,即出于教学目的而收集、整理和应用的口述历史访谈[5]。在此定义之下,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口述历史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可以区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参与口述访谈的过程,即“主动口述历史教学”;另一种是将口述历史作为一种史料对教材进行补充,即“被动口述历史教学”,这两种口述历史教学模式在党史教育中可以同时使用。“主动口述历史教学”可以充分调动青少年学习党史的主动性,更好地体会历史教材中的党史观;“被动口述历史教学”作为教材的补充,能帮助青少年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重难点。
(一)主动口述历史教学在党史教育中的运用
笔者以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党史教育为例,叙述主动口述历史教学在党史教育中的具体实施过程。新课程改革后,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要求高中学校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教学任务对学生进行培养。“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针对自然、社会、生活等问题选取专题进行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6]。以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三中“学习与探究之二”《“三代人眼中的教育”访谈录》为例,这是一个典型的口述历史教学课题,教科书中对这个访谈录作了较为详细的活动目标、准备、步骤、说明的要求,让学生能够初步理解这个访谈录的意义及开展方式[7]。根据教科书的要求,“三代人眼中的教育”访谈录主要是调查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受教育的经历及其对教育问题的看法。在这个调查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教育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学习社会调查的方法、从微观角度感悟历史,最终能够认识到“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在具体操作方面,这个访谈录可以安排在学生有充裕时间的暑假进行。访谈开始前,教师将学生分为7~8人的学习小组,并组织学生进行一次集体的访谈培训。培训主要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教师教导学生准备口述访谈的问题和应掌握的技巧,同时准备必要的工具、确定访谈对象等;其次,教师指导学生进行20世纪60年代后中国教育政策的文献收集,在大量阅读文献后,各小组根据自身对中国教育变迁的理解制定访谈提纲。访谈进行过程中,各小组一个星期提交给教师一份研究进度,教师根据各小组的研究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让学生们能够及时对访谈内容进行整理。暑假最后一个星期,教师让各小组提交最终的访谈报告。访谈结束后,教师将各组访谈报告在课堂中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访谈中出现的问题及20世纪60年代后对中国教育的看法。教师继而让每位学生写出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对于“科教兴国”战略理解的文章,最后由学生选出较能全面反映中国教育概况的小组报告及个人文章,做成历史访谈专栏板报。通过学生对“三代人眼中的教育”访谈录的实施,学生能够了解从新中国成立前中国80%以上都是文盲到现代教育普及的发展历程,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意义。将口述历史教学运用到高中党史教育中,是新课程改革后“研究性学习”的要求,有助于学生掌握中共党史内容,形成对中国共产党的正确认识。
(二)被动口述历史教学在党史教育中的运用
被动口述历史教学即将口述历史作为一种历史材料对历史教科书中的党史内容进行补充。教师在选择具体的口述史料时,应该注意要和教科书紧密联系起来,尤其对于教材中的重难点内容,可以通过口述史料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内容。同时教师选择的口述史料应该在学生的理解范围内,尽量选择与学生生活相接近的口述史料,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且了解教材以外的党史内容。在进行“抗日战争的爆发”相关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使用崔永元出品的《我的抗战》中“卢沟晓月”这一篇章的视频资料,通过亲眼见证“卢沟桥事变”普通民众的描述,了解当时日本对待中国残酷的侵略行径,从而使学生们了解全民族抗战的必要性,理解只有全民族抗战才能抵抗日本的侵略。除了视频资料,教师也可以挑选一些口述访谈著作中的章节,作为帮助学生理解教科书的材料。例如在有关“改革开放”等中共中央制定一系列重大政策的内容中,教师可以使用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中关于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时,中央领导人制定改革开放政策所面对的国内外形势的描述,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改革开放在中国出现的背景及意义。由此可见,被动口述历史教学作为一种历史材料,它的生动性和有趣性,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党史的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党史内容。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口述史教学迎合了现代历史课程对党史教育的要求,赋予了党史教学前所未有的趣味性和活力。口述史料的生动性,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离开课堂进行社会调查,更有利于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实现情感的升华。这不仅是对于现阶段教学模式僵滞的一个巨大突破,而且对培养高素质人才有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1][美]唐纳德·里奇.王芝芝,等,译.大家来做口述史:实务指南(第二版)[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
[2]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岳珑,王雁玲.“口述历史研究与实践”课程设置与历史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8(4).
[4]宋学勤.中共党史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5]杨祥银.美国口述历史教育的兴起与发展[J].史学理论研究,2011(1).
[6]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指南(实验版)[S].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朱汉国.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