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的有效性

2014-11-18黄静

文教资料 2014年19期
关键词:中餐汉语有效性

黄静

(北京师范大学 汉语文化学院,北京 100875)

试论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的有效性

黄静

(北京师范大学 汉语文化学院,北京 100875)

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在教学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教师提问行为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从教师课堂提问的类型、课堂提问的策略和课堂提问的对象三个方面,并结合教学观察和实践的案例,论述如何提高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行为 对外汉语教学 问题类型 提问策略 提问对象

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大部分是通过问答的形式实现的,课堂提问行为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深化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重要手段。教师精心设计的每一个课堂提问都能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可理解输入,为学生制造用汉语进行交际的机会,从而促进学生汉语输出。教师的提问行为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不正确的提问行为不仅无法发挥其效果,而且达不到教学目的。本文就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探讨教师课堂提问行为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一、教师课堂提问的问题类型

教师课堂提问的分类在大体上是一致的:最早学者们将问题分为封闭性问题和幵放性问题,Chaudom(1988)和Ostein(1995)则将教师的课堂提问分为聚合性问题(convergent questions)和发散性问题。在二语习得研究界考察教师提问时,较普遍的分类标准是展示型问题和参考型问题。“展示型问题”指的是答案一般在课文中已经确定,提问者要求学生将既定答案说出来的问题,提问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强化学生对所学词语、句型的记忆和应用。“参考型问题”是指答案不固定,学生回答时可以自由发挥的问题,提问目的是通过信息差引导学生说出更多课文以外的内容,提高学生应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在对外汉语课堂上,有效的教师提问行为应当是展示型问题和参考型问题相结合使用。初级阶段的教学主要是词汇和语法的讲解,教师通过使用大量的展示性问题,可以有效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另外,初级阶段学生掌握的词汇和语法有限,回答参考型问题有较大的难度,因此,初级汉语教学教师提问主要以展示型问题为主,以增加学生开口说话的机会。

例如:教师提问有关课文内容的展示型问题:“这个‘我’以前包过饺子吗?”学生可以很容易回答,但是当问道:“以前在美国的时候,你包过包子或饺子吗?”“以前,你在中国还吃过哪些中餐?”学生就反应不过来。

在学生掌握词汇和语法点、能够较好地回答展示型问题之后,应适当提出参考型问题以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交际能力。随着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和语言点的增加、交际能力的提高,到了中高级阶段,教师就要适当降低展示型问题的比例,增加参考型问题的数量,以提高学生的交际表达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熟悉教材和教学等级大纲,使提出的问题适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参考型问题中应避免生词和新语言点的出现,否则会造成学生回答问题时的难度和压力,最终导致学生不理解问题,或虽然理解问题但无法做出正确的回答。

二、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的策略

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的策略主要有追问、转移、重述、改述、提示等。“追问”是指在学生回答不完整时,引导学生进行完整的表述,或者学生回答正确,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继续提问,引导学生做出更复杂的表达。“转移”是指当学生无法回答或回答错误时,教师转向其他学生提问,或者就同一个问题向多个同学提问。“重述”是指当学生没有听清楚或没有听明白教师的问题时,教师重复所提的问题。“改述”是指当教师所提问题过难或过长,学生无法回答时,教师改用学生熟悉的词语或缩短问题的长度来帮助学生回答问题。“提示”是指学生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或者回答不正确时,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提示,引导学生完成回答。

在汉语课堂上,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灵活应用课堂提问策略。如果学生无法回答出问题,教师要猜测学生遇到困难的原因,如果是没有听清楚,教师可以重述问题;如果学生是由于忘记了表达中需要的词汇或语言点,教师也可作适当的提示;如果是因为问题中有学生不理解的词汇或语言点,教师就要及时改述问题。如果教师在提示后,学生无法作答,教师可及时采取转移策略,避免在一个学生身上拖延太长时间耽误教学进程,但是在提问一两个学生后,应再回来提问该学生,减少学生的压力和紧张感。例如:

T:你喜欢自己去旅行还是跟旅行团一起旅行?

S1:旅行团。

T:哦,为什么呢?

S1:这样比较便宜,你不用找宾馆,很方便。

T:很好,S2,你呢?

……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成功运用追问的提问策略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在讲解较复杂的语言点时,可先提问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回答,然后继续追问,增加难度,引出所学的语言点,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学生遇到复杂的句子常常会采取回避策略,通过追问的策略可以引导学生说出“比较”、“不用”等词汇。

另外,我们在教学和听课时观察发现,大多数教师在指定学生回答问题时,通常是先点名然后说问题,这样就造成其他不用回答问题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先提出问题给学生两秒左右的思考时间,然后指定学生回答问题会有更好的效果。

三、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的对象

教师在课堂提问中不仅要注意所提问题的难易度,而且要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只有当教师提问的内容和难度与回答问题的学生汉语水平相符合时,学生才能顺利回答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了解每一个学生学习汉语的现有水平、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的学习风格和特点。在提问中,尽量让水平较高的学生回答难度较大的问题,让水平低的学生回答难度较小的问题,这样既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公平的机会回答问题,又可以避免水平高的学生觉得问题简单而注意力不集中,而水平低的学生回答不出问题产生畏难情绪和不必要的压力。

课堂提问的对象与课堂问题的分配有关,提问分配是指教师如何均等合理地向每个学生提供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全体同学共同思考的提问技巧。教师课堂提问时,应当给所有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以提高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问题分配方式通常有:集体回答、自愿回答、点名回答等。教师可以提问一些简单、答案固定的展示型问题让全班集体回答,在学生人数较多的课堂,无法让每个学生回答问题时可较多采取这种形式。另外,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增加趣味性的笑点问题活跃课堂。教师在采取自愿回答问题的同时,也要适量应用点名回答的方式控制课堂,使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避免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的学生得不到回答问题的机会而降低课堂注意力和学习积极性。例如:

T:你们喜欢吃中餐吗?

S:我们喜欢吃中餐。(集体回答)

T:谁不常吃中餐?

S1:我不常吃中餐。(自愿回答)

T:为什么?

S1:我觉得中餐太油腻了。

T:嗯,很好,谢谢。你觉得中餐好吃吗?S2(点名回答)

S2:我觉得中餐很好吃。

T:同学们,你们知道S3最喜欢的中餐是什么吗?

S:她最喜欢的中餐是面条。(集体回答,笑点问题)

在此案例中,教师把集体回答、自愿回答、点名回答的提问方式结合在一起,使全班学生注意力集中,又不至于感到紧张。由于学生之间都知道学生S3很喜欢吃面条,上课回答问题也常提到面条,因此教师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S3最喜欢的中餐是什么吗?”学生很容易回答,能引发笑点活跃课堂氛围。

四、结语

教师课堂提问的问题类型、提问的策略、提问的对象等都会影响提问行为的有效性,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环境选择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同时注意提问的方式,针对问题的难易度选择对应水平的学生进行回答。每种提问的方法都有其优势和缺陷,教师应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综合考虑提问的类型、提问策略和提问的对象,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提高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的有效性,通过教师问题的提出和学生问题的回答,推动课堂顺利进行。

[1]叶俐芬.初级阶段国际汉语教师课堂提问行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11(4).

[2]马欣华.课堂提问[J].世界汉语教学,1988(1).

[3]郑贻瑜.对外汉语初级听说课教师提问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4).

[4]黄伟.中美课堂提问研究述评及比较[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1(7).

猜你喜欢

中餐汉语有效性
海外中餐繁荣基地齐聚扬州,共商海外中餐发展
以食为“桥”推动中餐文化走向世界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河中餐厅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