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路径探析

2014-11-18张建颖

文教资料 2014年19期
关键词:团组织共青团大学生

张建颖

(南京邮电大学 团委,江苏 南京 210023)

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路径探析

张建颖

(南京邮电大学 团委,江苏 南京 210023)

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导向的就业指导服务已成为高校教育的一个新指向。共青团的性质决定了其始终要将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充分发挥共青团的自身优势特点,强化服务意识,切实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服务工作,是高校团组织在新历史时期一个重要的课题。

高校共青团 大学生 创新创业

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全面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时代的选择和现实的需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职能的重要体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扩大就业发展战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方针,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到新的高度。高校共青团工作具有覆盖面广、紧密联系青年、影响力大等诸多优势,作为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围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从服务青年的角度出发,探析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路径。

一、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定位

高校共青团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实现自身的基本职能,应当从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出发。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一方面帮助大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增加就业机会,另一方面扩大团组织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加强团组织自身建设。两方面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新形势下,共青团组织应当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主动将自身工作纳入学校育人工作中,改进工作思路,明确定位,更好地发挥团组织的作用[1]。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设计到教育系统的各个环节和诸多方面。高校共青团在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主要可以承担以下两方面作用。

(一)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创新创业精神。

高校共青团作为青年大学生的群众组织,担负着建设校园文化的任务,凭借着对广大青年的号召力,对大学生予以引导,鼓励并帮助大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创新创业精神。

(二)提供学生活动载体,训练创新创业思维。

高校共青团提供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活动载体,如创业大赛、主题团日活动、企业见习、社会实践等,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地将创新创业思维植入,以点带面地提高群体对于训练创新创业思维的重视[2]。

二、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困境

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是广大青年学子最根本的利益诉求,高校共青团组织的职能之一就是服务广大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新的历史时期则赋予成长成才一个新的方向——创新创业。新形势下,社会环境的变化多样,大学生就业的压力逐年加大。当今高校为了有效缓解这一困境,逐步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负责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由此形成由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和团委两个班子共同服务大学生们的创新创业的格局。不同部门在开展共同工作中难免会存在一定尴尬和困境,共青团组织在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途径和方式方法上,存在时间短、经验少等问题,产生一些弊端与不足,这些不足和弊端已成为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绊脚石。

(一)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角色不清晰。

目前各个高校都设有专门对口负责就业工作的部门,如招生就业处等,创业作为就业的一种形式,团组织以何种角色介入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之中去,诸如此类的界定并未明确。而角色得不到明确,将会导致高校团组织对自身认识不足,职责不清晰,工作不明确。

(二)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职能不明确。

共青团作为党的可靠后备军和得力助手,以思想引领、服务青年学生为职能,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只是万般工作中的一项,并未明确定义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业的工作职能。目前,共青团只是根据形势发展需要提出了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口号,但具体明确到做什么、怎么做还有待探索。

(三)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渠道不丰富。

目前,各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渠道主要以依托各类创业竞赛、跳蚤市场、创业园区等平台进行学生的创业服务。就载体来说,服务的形式单一而且流于形式,成效更是无从谈起。以“创青春”创业计划大赛为例,现在一些高校为了能够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并没有真正从学生自身创新创业出发,而只是注重根据赛事的特点、喜好等进行创业规划,表面上在赛事中拿到好成绩,但学生并未从竞赛中获得实践和体会。

面对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中还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只有正视它们,科学分析,找准自身定位;认真思考,找寻自己的工作重心,发挥团组织自身的优势和发掘团组织的自身特色,结合招生就业处的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职责相互补充,协力做好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务实创新,勤于实践,善于总结,积极开拓实践平台,丰富育人服务载体,提高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与水平。

三、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有利条件

(一)组织优势。

高校共青团是广大青年学生信赖的组织,有着科学完备的组织体系,从团支部、团总支、院团委到校团委,每个层面都比较完善、自成体系。不仅如此,从学校到学院,还有各级学生会、科技协会、青年志愿者联合会等学生组织和社团,从平面到立体,由静态到动态,覆盖面广,组织结构严密有序,对于紧密联系学生、了解学生、服务学生起到很好的作用。高校共青团依靠自身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开展活动,吸引广大同学自觉参与,通过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接受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

(二)资源优势。

当前高校共青团工作更强调社会化运行机制,组织覆盖面广,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从纵向上分析,从班级团支部到年级团总支、学院分团委、学校团委,拥有相对稳定的团干部队伍,层层推进工作;从横向上看,各级团委高度注重人力资源社会化和活动阵地社会化,通过联系各行各业组织、青联组织,依靠青年企业家的作用与社会各界建立联系,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在发布校园招聘信息、推荐实习就业岗位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三)载体优势。

高校共青团组织与招生就业处、就业指导中心等其他学生工作部门的职能不同,是与大学生联系最为紧密,对学生实际需要和思想动态掌握最及时和全面的部门,在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可以借助自身丰富多彩的载体优势,更有针对性的解决和引导大学生面临的困难和需求。科技竞赛、创业大赛、社会实践、企业见习实习活动、宿舍文化节、社团巡礼节等校园文化活动,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创新观,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社会竞争力[4]。

四、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路径

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需要提高重视程度,明确目标,发挥学校学科优势,多方争取支持,整合社会资源,以学生活动为导向,多元化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一)明确角色定位,发挥基层团组织作用。

高校共青团应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作用,明确自身角色定位,积极弘扬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迎接新的挑战。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弹性学分制推行等产生的学生班级属性管理的淡化削弱了传统共青团组织的优势;多样化的学生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也给传统创新活动的组织带来了新的问题。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应当解放思想、转变角色,主动将团工作纳入学校育人工作体系,在育人实践中发挥作用,明确定位。

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创新创业活动应选准切入点,从实用性应用型出发,注重理论知识的启发、普及和运用。作为群众组织,共青团并不承担教学、科研的职能,工作重点应放在理论知识普及、竞赛等活动,通过营造浓郁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广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应结合专业知识、市场需求,活动的内容着重于专业知识的运用,提倡多学科的融合交叉。共青团组织的创新创业活动应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计划,应采用灵活、自发的形式多以讲座、交流、竞赛、展览等活动的方式,形成生动有趣、吸引力强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为主[5]。

(二)完善服务机制,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共青团组织不能单纯依靠活动开展工作,必须构建从活动到阵地、从项目到机制、从校园到社会的综合格局,充分发挥自身桥梁与纽带的作用,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1.组织制度。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共青团通过第二课堂引领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阵地,更是一项涉及高校学生管理、教学科研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庞大系统工程,单纯依靠团共青团力量不能实现目标。因此,理顺并建立一套科学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组织制度、整合优化各方资源迫在眉睫,明确团组织与其他各职能部门的角色、关系与职责,形成由学校党政领导带头,学生管理、教学、科研及团委构成的一套组织体系,职责明确,分工合作。

2.支撑系统。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必要的支撑保障,涉及从经费支持、专家指导、场地到位等一系列基本条件的保障。因此要建立专项资金、聘请专任指导教师、配套相应场地如创业园区、实习见习基地等,与相关企业、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创造条件帮助大学生深入生产活动第一线,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查找不足、提升自我。

3.评估机制。

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对于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可或缺,确保教育朝着既定目标发展,一般从学生层面和组织层面两方面考核。学生层面的评估主要考量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人次、创造成果的产业化程度、获奖荣誉的数量等,组织层面的考核主要包括对于组织体系、制度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考察。除了评估机制以外,建立激励机制也势在必行,通过结合评估机制,采用与学分挂钩、推免、报送等多种方式对于在创新创业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个人予以奖励。

(三)创新服务载体,探索科学育人途径。

1.以学生为本,塑造大学生正确的创业观。

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创新创业观,是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根本。如果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偏离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那么这样的教育无疑是失败的。

贴进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的创新创业教育,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校园文化是学生成长的外部环境,具有陶冶、凝聚、激励和导向四大功能。高校团组织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组织例如创业论坛,校园跳蚤市场、市场营销大赛等活动。通过各种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树立正确的创业观,提高创业能力。

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抓手,助推学生创新创业的思想意识培养。目前各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团组织可以借助原有课程体系开展活动,用科学先进的理论知识为学生消除陈旧的就业、创业观,培养学生正确的创业意识。这就需要团组织将意图、目标与相关教学部门充分沟通,高校团干部可以积极投身教学环节,以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

2.以践行为重,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

鼓励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勤工俭学。通过让学生以打工的形式初步接触社会,体味赚钱的成就感与满足感,从而进一步与创业教育联系起来,鼓励学生在帮别人做的同时,了解营销等的基本要领,在有一定经验后,鼓励进行创业。

鼓励大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通过组织寒暑假的社会时间活动,在实践中近距离了解社会的现状和需求,为学生进一步把握市场,积累创业经验提供良好的平台,切实提高学生创立的竞争力。

鼓励大学生利用竞赛进行模拟实践。借助课外科技竞赛,拓宽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目的,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挑战杯”、“创青春”、数学建模等各类大学生竞赛或活动。通过竞赛,虚拟创业空间,拓宽创业形式,从而更好地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增强学生创业的主动性。

3.以服务为根,护航大学生创业梦想。

高校团组织要做好提升教师自身水平的服务。首先,要积极发掘各类培训项目,鼓励、支持相关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使其随时掌握最新的创业教育的基本知识和动态。其次,要积极利用社会资源,聘请校外创业教育的专家学者,成功创业青年企业家,政府官员等成立教师导师团,加强对青年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的指导。

高校团组织要以做好提升学生创业园引领学生创业的服务。高校团组织作为创业园的主要管理者与维护者,切实做好学生入园的审查制度,拟定详细的管理规定,定期进行指导,以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可持续创业。

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高校团组织应始终坚持以育人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争强服务意识,拓展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团组织的优势,扩大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社会对于共青团工作得新要求。

[1]傅强,陈军,李铭霞.浅谈高校团组织如何为学生创新创业服务[J].中国高教研究,2002(10):35-36.

[2]隋俊宇.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工作思路——以北方工业大学共青团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03):64-66.

[3]金宏妍,蔡星周,姜学永.共青团参与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增权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28-29.

[4]陈颖,王元元,张永华.高校共青团实施创业教育的路径探析——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95-98.

[5]温崇明.高校团组织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策略研究[J].文教资料,2010(35):221-223.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指导项目“基于TAM模型的校园手机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2013SJDFDY130),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指导项目“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2011SJD880135),南京邮电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校级规划重点项目“基于TAM模型的校园手机报应用研究”(XC213003)。

猜你喜欢

团组织共青团大学生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发挥群团组织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探析如何加强油田社区基层团组织建设
大学生之歌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
抗洪中的共青团
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思考
发挥群团组织带头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吴洪芹接受境内外媒体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