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地方综合性大学本科生从事科研活动的思考

2014-11-18徐婷

文教资料 2014年19期
关键词:科研活动本科生学院

徐婷

(扬州大学,江苏扬州225127)

对地方综合性大学本科生从事科研活动的思考

徐婷

(扬州大学,江苏扬州225127)

本文通过对地方综合性大学本科生科研现状的调查,了解了本科生的科研形式、科研保障及科研成果等方面情况,发现本科生科研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最后从完善本科生科研管理体制、健全本科生科研激励机制、提高本科生科研能力三个方面对本科生科研发展提出建议。

地方综合大学 本科生科研 现状与思考

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对于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国内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研究型大学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举办各类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随着高教改革的深化发展,社会对大学生要求的不断提高,以Y大学为代表的地方综合性大学近年来非常重视本科生科研,大力推进各级各类科创活动,以此作为改善本科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学习、研究、实践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

一、本科生科研发展现状

(一)科研活动形式多样

1.各类科技创新竞赛

在Y大学,各学院都严格按照学校的相关要求,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竞赛,例如每隔一年学校组织的“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此外,很多工科类学院还结合自己的特色,依托优势学科举办学科创新竞赛,例如:电子设计大赛、建模大赛、力学与结构创新设计比赛等。这些活动为大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术科研氛围,激发了他们主动学习、研究的热情。

2.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研究

学校每年都会动员、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的申报,经过学院初审与推荐、学校评审等环节,将所有项目按照资助项目类型分为推荐申报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校重点资助项目、校一般资助项目和校立项不资助项目等。相比文科学院而言,工科学院历年的申报数量相对较高。

3.毕业论文(设计)活动

这是对所有大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训练,也是学生在大四学年必须参与的基础性科研活动。

4.研究性的学习活动

一方面,部分专业教师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科研能力,邀请部分本科生参与自己或者研究生的课题研究,从事一些文献搜集、实验操作等基础性的研究工作。另一方面,学院为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激发其科研热情,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定期为学生举办各类学术讲座、学术报告活动,学生也会依托各专业协会开展基础的学术研究讨论活动等。

(二)科研保障坚实有力

首先,学校与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科研活动,校、院团委负责“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科创基金项目申报、各专业社团举办的学术研究论坛等活动的宣传、组织、监督与管理,而教务部门则负责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各类学术科研讲座、研究性教学或学习活动,两部门通力合作共同保障相关活动顺利开展。其次,学校每年都会划拨25万元经费用于大学生科创基金项目,科技发明类和自然科学类重点资助启动费为1200元/项,一般资助启动费500元/项,哲社文学艺术类重点资助启动费为600元/项,一般资助启动费200元/项。部分工科学院对于校立项资助的项目都会给予配套经费资助,并且针对少部分学校立项不资助的项目也会给予经费支持。最后,校、院出台相关政策保障各类活动顺利进行。为培养学生的学习研究、实践创新能力,学校出台了《关于推进研究性教学的若干意见》,要求专业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主体的参与,通过师生互动交流与研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充分发挥研究生的教育资源,改进本科教学工作,学校出台并实施了“研本1+1”引领计划,希望通过举办各类结对活动,促进研究生、本科生共同成才。为激发学生进行科学研究与创造发明活动的热情,学校2001年出台了《关于实行学生创新成果奖励学分的暂行规定》,对参加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获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限第一和第二作者)、发明创造获得市级以上科技奖励或国家专利等同学给予创新成果学分奖励。对于在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获奖的同学,校、院也根据获奖情况给予物质奖励,同时各学院在当年综合素质测评中给予加分,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免试攻读本校硕士研究生;对于相关的指导教师,按照具体情况计算教学工作量并给予物质奖励。

(三)科研成果丰硕

一方面,近年来大学生参与挑战杯、大学生科创基金项目申报的人数与获奖数逐年递增,在省级及以上比赛中的获奖比例呈递增趋势。以大学生科创基金项目为例,2012年共获得各级科创项目557项,2013年获得707项,2014年获得843项。另一方面,通过对有科研经历学生的访谈中了解到,参加科研活动,学生不仅能拓宽专业知识面,巩固课堂知识,而且能提高自身的科学研究与实践创新能力,比较突出的就是文献资料检索、发现分析处理问题等能力的提高。此外,参与各级各类科研活动获得的奖励,可为学生以后的求职应聘、学习深造添砖加瓦。

二、本科生科研活动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本科生参与度较低

以申报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基金项目情况为依据,参与科研活动的学生占本科生数的比例普遍较低,平均各院参与人数不足15%。通过对各院管理者、教师、学生的访谈中了解到,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如下:(1)学院对本科生科研的奖励覆盖面较窄。虽然各院制定了本科生科研的奖励办法,对参加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的同学有配套的物质、精神奖励,但是标准相对较高,大部分学生无法达到这一标准,这样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2)本科生科研活动宣传不到位。各院一般会通过班主任、学生干部会议等对校级及以上的科研活动本身进行宣传,但本科生参与科研的重要性、必要性、途径或流程,大部分学生并不知晓。(3)部分教师对本科生科研缺乏重视。有部分教师认为,对于以后选择不读研的本科生来说,平时只需要完成学校指定的学习任务,多加强社会锻炼即可;有部分教师虽然支持本科生从事科研活动,但他们认为本科生科研能力不足,不愿意让本科生参与自己的课题研究。(4)部分学生缺乏科研意识。虽然受访的大部分学生都肯定了本科生科研的重要性,但少部分学生依然认为科研是研究生阶段的事,本科生只需要通过各科考试,考取一些相关证书就可以了。(5)科研经费不足。随着每年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人数的增多、科研活动的多样化发展,校、院划拨的学生科研经费明显不足。

(二)本科生科研能力缺乏

本科生的科研能力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自学能力、接受知识的能力)、科学实践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创新的能力等方面。经调查,学生在高年级从事一些科研活动时经常因缺乏相关研究能力而引发一些问题。事实上,学生缺乏基本的科研能力与学校的本科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密切相关。例如,学院未设置专门的科研类课程,学生无法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且部分专业课程开设过迟,导致部分学生在基础年级有心却无力从事从事科研活动,等高年级具有一定知识储备时却又要忙着为求职应聘做准备。大部分教师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也使得师生在课堂上缺乏互动交流,学生缺少主动探索问题的空间,另外“一卷定成绩”的考试评价方法难以衡量学生学习的真正成果,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三)本科生科研管理不到位

在学校,虽然校、院团委及教务部门共同承担本科生相关科研活动的组织管理,但没有统一的本科生科研组织机构。本科生科研是专业研究活动,但其管理人员多是校、院行政人员,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教师参与较少。此外,本科生科研管理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以《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管理办法》为例,其内容涉及立项审批、过程检查、结题验收、经费报销、科研评价等方面,但具体规定依然不完善。管理人员十分重视科研项目的立项与申报,但对过程管理相对松散,部分工科学院对学生科研项目的中期检查仅流于形式。并且在项目完成后,校、院并没有重视一些优秀科研成果的应用与推广。

三、完善和改进本科生科研活动的建议

(一)完善本科生科研管理体制

各学院要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如可以成立类似于“本科生科研办公室”的专门性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有关政策规定,多渠道筹集本科生科研经费,安排本科生的校内及校际间的学术科研交流活动,组织策划各种级别的本科生科研活动,并负责检查、考核活动开展的具体情况。还要完善本科生科研日常管理制度,内容涉及各类科研活动的组织管理、活动阵地的管理、本科生科研项目管理、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等。另外,可以尝试推行本科生导师制,挑选适合的教师担任本科生的导师,对他们进行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留英学者吴松弟在他的《素质教育在英国》一书中介绍了牛津大学学院的导师制:“与牛津大学独特的学院制度相配套的是各学院的导师制。根据这一制度,每位学生(包括本科生)都有自己专业或课题方面的导师,负责专业方面的辅导。”“学生各学期的任务就是到导师那上专业指导课,一般每周一、二次。”[1]还可以建立本科生科研梯队,即在教师的带领下,不同年级、不同研究水平的本科生与研究生或者低年级的本科生与高年级的本科生组建科研队伍。

(二)健全本科生科研激励机制

首先要增加本科生科研投入。必要的经费保障是开展本科生科研活动的前提,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地域优势,广开渠道,多方筹资。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内和校外媒体,大力加强本科生科研的宣传工作,以争取到政府、科研单位、事业单位、各类企业等方面资助。另一方面,加强校际之间的合作,利用他们的实验室和资金优势,为本科生提供科研机会。其次要进一步完善本科生科研激励制度。对本科生科研的奖励应该是多层次的,有国家级、省级的,也有校级与院级的。在学分奖励、物质奖励、综合素质评定等方面考核中应该降低标准,不能只是单纯地以在省级或省级上以上的科研竞赛活动中获奖作为衡量标准。此外,还要建立对本科生科研指导教师的奖励制度,物质与奖励精神奖励并重。再次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本科生科研评机制。在评价过程中,可以采取过程性评价工具,如等级量表(包括数字图表或检核表的形式)、自我汇报表(或学习日志)、观察表等。最后,学校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本科生科研氛围,为其搭建有效的科研平台,如为学生开辟专刊(论文集)或开通专门的网络平台,鼓励学生在校刊、校报上发表文章等[2]。

(三)提高本科生科研能力

一方面,学校要进一步优化本科生课程体系,为本科生开设专门的科研课程,如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科学研究方法或实验方法课程等。还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状况制订适合的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抓住不同的培养侧重点,因材施教。另一方面,学校要积极推进“研究型教学”工作。首先,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科学研究性思维;其次,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一些学术前沿课题引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进行专题讨论。此外,还要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采取多元化的考试评价方式;最后,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本科生科研意识,提高自身的科研指导水平。

[1]吴松弟.素质教育在英国[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73-76.

[2]徐婷.地方综合性大学本科生科研状况研究[D].徐婷:扬州大学,2012.

猜你喜欢

科研活动本科生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计算机学科科研活动行为规范建议
学院掠影
国际商务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动力与模式分析*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本科生科研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索——以经管类本科生为例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
让教授回归本科生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