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费论》对“实践本体论”的反思

2014-11-18聂云川

文教资料 2014年19期
关键词:唯物主义本源本体论

聂云川

(贵州师范大学 历史与政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以《费论》对“实践本体论”的反思

聂云川

(贵州师范大学 历史与政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于实践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问题争论不休,其中“实践核心论”与“实践本体论”这两种实质上是同一观点的学派占据主要地位。本文通过对恩格斯论述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解读,指出实践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应有的地位,实践的确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哲学理论的主要区分点,但是这种主要的区分点并不能成为“实践本体论”及其“核心论”成立的理由。

实践 本体论 现实性

马克思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因此,哲学总是与时代的脉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哲学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也会以不同的面貌出现,就算是一门原先流派的哲学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着其理论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当然也是遵循这一理论的发展路径的。

一、“哲学基本问题”与实践

“实践唯物主义”的提法是在马克思的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提出的:“对于实践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是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着现存事物。”①而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即《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更加确定“实践”的范畴是区别于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和17、18世纪法国机械的旧唯物主义哲学的主要内容。但是,理论与理论之间的区别并不等于是理论与理论之间的最高范畴,一个理论体系最主要的内容范畴并不等于是这个理论的最高范畴,本源范畴;核心范畴也不等于最高范畴和本源范畴。“实践”范畴能不能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个理论体系的最高范畴和核心范畴、本源范畴,关键要考察什么是本体论及该理论体系的本体论实质上是什么的问题,而不是该理论体系的核心的内容,创新的内容。

在马克思主义中“实践”是基本范畴,它是相对于人的认识和理论而言的。的确,在认识论当中,对于人们的认识和理论来说,“实践”是“核心”或“中心”,是当之无愧的“派生者”大师。但是,“实践”范畴在认识论中的这种哲学地位并不能代表其在本体论中仍然具有这种无条件地凌驾于其他一切范畴的能力之上,本体论范畴和认识论范畴虽然是两个有密切联系的范畴,但是,这两个范畴是不同的范畴,一个是研究人的认识能力的大小及其可能性的范畴,一个是探讨关于世界的本源的范畴,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范畴内容。

本体论学说是研究关于世界的本源的理论,是研究“存在背后的存在”的理论。恩格斯在《终结》中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一个重大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关系的问题,凡是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都是属于唯心主义哲学,而主张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则是属于唯物主义各个派别。”因此,恩格斯说得特别清楚,既然是“全部哲学”,自然包括他和马克思两人共同创立的新唯物主义哲学,在当时的理论学术界,已经有不少人开始曲解马克思主义了,他们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签随意乱贴,将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新唯物史观简单地歪曲理解为“单纯的经济决定论”。恩格斯在1888年写《终结》的初衷就在于系统梳理马克思和其本人共同创立的新唯物主义哲学的诞生演变历程,并对各种歪曲理解他们新学说的人进行一次总的回应。因此,《终结》一文,作为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人共同学说的一次总论性文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正是这篇文章被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和国内实践派唯物主义者轻蔑、歪曲,认为这仅仅是恩格斯本人的思想,是“通俗的唯物主义”,言下之意,恩格斯写的这篇总论性文章可有可无。这种不负责任的随意简单的否定态度我们不讨论也罢。

恩格斯随后说道:“‘唯物’和‘唯心’两个词,只是在此意义上(即世界是神创造的,还是从来就有的)才有绝对的意义,除此之外,‘唯物’和‘唯心’两个词没有任何多余的意义,它们是在这里,而不是在其他地方所使用。”可见,恩格斯说的“唯心”和“唯物”两个词的意义再明显不过,就是研究关于世界本源存在的本体论学说,可是后人不论是不是马克思主义者,都一概地在这上面乱贴标签,不论什么,只要是有错误的学说就是唯心的,就是应该万劫不复打入十八层地狱的,而丝毫不去理会唯心和唯物究竟是在什么意义上才能被使用。

恩格斯在《终结》中又说,“唯心”和“唯物”只在世界本源意义上讨论才有绝对意义,除此之外,“一旦进入现实世界”,“唯心”和“唯物”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而且,在这里起作用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立即就具有绝对的意义”②。因此,从本质上说,本体论学说是一个假命题,因为这个命题的理论逻辑假设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存在的,因为现实的世界是一个永恒运动、不断变化、无限发展的世界,根本谈不上世界有无本源的问题。但是,因为在人类的思维意识中,理论学说必须有一个可以被绝对支撑的逻辑前提,因此,本体论学说才在理论哲学上具有绝对意义。恩格斯说道,“唯心”和“唯物”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根源于愚昧的原始人的万物有灵的“灵魂意识”,这也是本体论学说能一直占据近两千年的东西方哲学界雄霸不倒的主要原因,只是到了近代,在建立在机器大工业和科学实验基础上的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才一扫这种“史前意识”的阴霾,这也间接证明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新唯物史观的伟大性,解说了恩格斯为什么将马克思本人的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实践”特别标注为“实验和工业”。因为在当时,只有他们两人深刻地认识到了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生产力的巨大威力及其带给人类社会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将“实践”范畴抬高到无以复加的本体论地位的学者丝毫没有注意到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人的学说,他们对整个世界的认识同样遵循着伟大的辩证法的定律,他们同样变化着对这个现实世界的认识,深化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因此,企图将马克思本人早年的著作作为马克思本人终生信奉的教条,才是真正赤裸裸的形而上学认识思维。而且,这些著作的 “不成熟性”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所以在马克思生前没有出版而任由其躺在马克思本人的书桌里,就是因为手稿表现出来的不成熟性和唯心的人本主义性质,抬高这些思想不成熟性的手稿无疑是错误的。

二、结语

笔者认为,现实性本身就包含着实在性和历史性两个方面,而实在性就是唯物性,历史性就是辩证性,历史性包含着时间性和空间性,因此作为马克思主义学说相对于机械唯物主义哲学和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最主要的创新内容的“实践性”范畴就是现实性范畴,就是“感性的,活生生的”生活世界,就是一个如同自然界一样的不断运动变化发展、永恒运动、普遍联系的人类世界,这当然不是一个在概念中存在的世界。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哲学的主要区别,而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凌驾于旧哲学理论体系的最高范畴,同样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高范畴、本源范畴。恩格斯本人用一句话概括了唯物史观的所有内容就是 “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学说”,中国古人认为能用一句话概括自己此生学说的人是圣人,这无疑证明了恩格斯的英明性和智慧性。

因此,所谓“实践唯物主义”,无论怎么样的人类实践历程,它终归是唯物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本人从来都是认为自己的哲学体系是“唯物主义哲学”。因此,既然是唯物主义哲学,“唯物”就是最基本的前提,“唯物”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最大前提。实践范畴最多只是个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二级次元性范畴,虽然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体系的主要理论区分点,但终究不是“终极”的概念。因此,恩格斯说得很明确,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本体论问题,虽然哲学史包涵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三相一元性统一,但本体论无疑是最高范畴,因此将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的观点可以告一段落了。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罗连禅.德国古典哲学的困境和出路.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VOL26(9).

[4]欧阳康.实践哲学的反思与建构.实践与实践哲学研究,2002(3).

[5]王宏宇.略论实践哲学与文化哲学.学术交流,2009(10).

猜你喜欢

唯物主义本源本体论
唯物主义何以言“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前世”“今生”与“再生”
实践唯物主义的三重辩护
保函回归本源
追溯本源,自然生成*——《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教学设计
析错因找方法 溯本源寻对策
CP论题能为本体论论证提供辩护吗?
张栻的本体论建构及其体用逻辑探析
张载哲学的本体论结构与归宿
纤维新材料:本源与生机
哲学唯物主义不必拥抱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