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的案例分析

2014-11-17徐中华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新课导入案例分析小学数学

徐中华

摘 要: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一直在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改进,新课导入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开端环节,其好坏直接关系到整堂课的成功与否。如何开一个好头越来越为教育者们所深思。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使用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关于新课导入的教学方法,旨在丰富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形式,提高其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96-01

一、前言

小学数学是一门启蒙儿童逻辑思维,开发儿童智力的学科,在小学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如学生因课程内容枯燥而走神,或是因内容较深奥而一知半解等问题。对于小学生而言,四则运算显得繁琐,空间图形的认识也难以理解。但在数学家克莱因眼中,“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所以,如何激发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认为数学是一门如克莱因眼中奇妙的科学显得很重要。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开端环节,采取哪些教学方法能在这一环节中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新课导入的方法及案例分析

如同新闻中的导语,书籍的序,歌曲的前奏一般,新课导入是一堂课的开端环节。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就好比一个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女,充满神秘感,瞬间激起学生好奇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做好新课导入这一环节能为整节课的成功奠定基础,同时,这一环节的质量好坏也是体现教师个人感染力和吸引力强弱的重要环节。下面,结合实际教学和对具体的新课导入的案例分析,谈谈新课导入的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技术,图片导入法

小学生懵懂天真,对于传统的以单纯的讲述法为依托的课程习以为常,渐渐麻木而缺乏兴趣。随着科技的进步,教学形式也得到了改进。目前,许多的教室里都配有如计算机、投影仪、幻灯机这样的多媒体设备。小学生充满好奇心,这些区别于传统的教学设备带来的新鲜感常常能够刺激他们的探知欲。

案例1:《轴对称图形》教学。

课堂伊始,老师使用电脑播放幻灯片。

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形是什么吗?

学生:蝴蝶、蜻蜓、红双喜。

老师: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图中的奥秘?如果我们将它们从中间对折会怎么样?

老师拿起一张蝴蝶的图片,沿着对称轴对折。

学生:重合。

老师:对,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图形,打开课本,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寻找轴对称图形的奥秘。

案例分析:案例1中,老师采用了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导入新课,丰富的图片让学生觉得新鲜有趣甚至兴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快就被调动起来。同时,把握住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探求知识,激发了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的兴趣。

2、放低心态与姿态,游戏导入法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难发现,孩子们的天性是爱玩爱闹,游戏充满了他们欢乐的童年生活。在游戏中,他们的精力最旺盛,他们的兴趣最浓厚。在教学中,有的老师把能够带给学生快乐的形式融入到了新课导入的环节里,取得了成功的结果。

案例2:《可能性》教学

老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游戏。

话音刚落,学生们就热闹地议论起来,难掩兴奋,接着老师拿出一个抽奖箱。

老师:这个抽奖箱里,有10个红球和10个黄球,我们派一个的同学来摸球,其他同学来猜颜色。

老师请学生甲来摸球。

老师:你们猜他手中的这个球是什么颜色?

学生:黄色。

老师:确定吗?

学生:不确定,也可能是红色。

老师:你说得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让人不确定的神奇的数学名词,可能性。

案例分析:在许多小学生的心目中,成熟稳重的老师是一个严肃的代名词,他们从心底里畏惧老师。陶行知先生曾说:“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这句话的意义在于作为老师,面对小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教学必须从孩子出发,放低成人的姿态,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世界。通过这个方式,老师们能够更加了解学生,亲近学生,从而用他们最能够接受的方式去传播知识。案例2中,老师采用了他们最喜欢的游戏的方式,将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有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知识并记忆深刻。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调动了课堂轻松欢乐的气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与老师亲近,也更容易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

3、悉心观察儿童生活,从兴趣话题出发法

由于小学生心智尚处于基础发展阶段,直接灌输深奥的理论知识难免会造成他们对于学科的困惑,当他们发现自身理解能力跟不上老师的传播内容时,就会产生自卑的心理,甚至对这门学科失去学习的兴趣。老师在教学时如果能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慢慢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就会造成截然不同的效果。

案例3:《除法初步认识》教学

老师:你们知道灰太狼爱吃什么吗?

学生: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

老师:对,狼爱吃羊。那如果森林里有两只灰太狼,他们抓到了四只羊,为了公平,他们要怎么分呢?

学生:一只灰太狼吃两只羊。

老师:要是有四只灰太狼,十六只羊呢?

同学们皱起了眉头,显然遇到了困难。

老师:我们来学一个数学的好方法,来帮他们好好分一分。

案例分析:案例3中,这位老师善于留心儿童们的日常生活,利用学生爱看的热播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作为话题展开提问。在以这个话题为依托的讨论过程中,师生关系被拉到一个平等的层面上,互动起来简单轻松。

参考文献:

[1] 吴振宇.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的几种方法[J].新课程, 2009,10 (25):66.

[2] 夏宗政.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的教学案例分析[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3, 1(1):109-110.

猜你喜欢

新课导入案例分析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冷库建筑火灾特点及调查方法研究
让语文课堂评价语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