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今是何世”翻译之我见

2014-11-17马东智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4年11期
关键词:战乱朝代桃花源

马东智

《桃花源记》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为其《桃花源诗》所作的一篇“序文”,这篇散文以简炼的文字、委婉的文笔、非凡的文采虚构了一个“没有君主,没有赋税,没有战乱,人人劳作,家家快乐”的人间仙境——世外桃源。它因被视为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杰作而备受推崇,被选作中学教材,是学生必背的篇目之一,教师在授课时也是高度重视。但文中的“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的翻译,多年来一直存有争议,学生手中的资料和《教师教学用书》都是这样翻译的:“(他们)都过来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了?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是魏和晋了”。而许多语文教师和语言文字工作者则认为这一句的解释应该是“问现在是秦几世了?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是魏和晋了”。大体有以下这样几个理由:

一、从“世”字的释义上考证解释

例如,徐惊尘《谈“问今是何世”的“世”》:“世”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写作,是“三十”的意思,后演变为“世”,小篆写作许慎的(说文解字》和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把“世”字释为“三十年为一世”。《辞源》中的“世”字条下的第①个义项就是“三十年”。可见,“三十年”是“世”的本义。三十年,表示一辈子,一代人的意思。所以,又引申为“父子相继曰世”。(见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世”字表示“父子相继”的意思时.上古称“世”而不称“代”,自从唐人避唐太宗的名讳(李世民),才改“世”为“代”,“世”才有了“代”义。也就是说,“世”字的“朝代”,“时代.之意是唐以后才兴起的。而生活在东晋末年的陶渊明,自然是不会使用唐以后才兴起的词义的,因此,把“世”字释为一朝之中由于“皇帝的更替”而导致的“辈数”、“代数”之意,更为确切些。

再如,吴国兴《“问今是何世”释》:在唐朝以前,“朝代”,是由“代”表示的,“世”与“代”有所区别。《周礼·秋官·大行人》中有“世相朝也”一句,郑玄注曰:“父死子立曰‘世”。《左传·昭公七年》“从政三世”,也是“祖孙三代从政”之意。胡亥继位秦始皇,史称秦二世,也是取“父子相继”的意义。我们常用的“世袭”、“世卿”、“世及”,等无不都是取此义。而“代”的意义,《史记》中有“三代之事,何足法也”一句,“三代”即指“夏”、“商”、“周”三个朝代,可见“代”指“朝代”。这种分工情况直到唐为了避太宗李世民的讳才有所改变,世的“父子相继”之义为“代”取代,相袭沿用至今。但《桃花源记》是晋朝作品,翻译时必须考虑到当时语义的区别。

二、从上下文文意理解解释

桃花源中的人“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他们与外界隔绝的时间是秦时,又身处“绝境”,对秦后的朝代更替无从得知,显然不知道秦王朝已被推翻,所以他们觉得统治外面世界的,仍然是秦始皇的子孙,因此才会有“问今是何世”(问现在是秦几世了)的问题。他们虽然“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但一定了解“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我就叫做始皇帝,后代就从我这儿开始,称二世、三世直到万世,永远相传,没有穷尽。)的说法,问出这样的问题也是合情合理的。

三、从源中人的实际认知解释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其中的“乃”是副词,是“竟,竟然”,表示出乎意料之外的意思。渔人对桃花源中人提出的“现在是秦朝第几世了”的问题感到吃惊:已经经历了几次朝代的更替,这里的人竟然毫不知情!如果他们所问的是“现在是哪个朝代”,渔人的吃惊从何而来呢?更有意思的是,“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这个渔人给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知道的事情,他们听了都很惊叹惋惜)。从桃花源中人对汉、魏、晋政权更替感到惊讶,对秦的灭亡感到惋惜,可以看出桃花源里的人并不知道秦朝灭亡、世事沧桑巨变,才“问今是何世”。因此,这句话应该翻译为:问现在是秦朝第几世了?

笔者比较同意关于“问今是何世”的第二种译法,也比较同意以上几种观点,但我认为把这一句译为“问现在是秦几世了?”还应该有以下两个理由:

第一,从全文所表达的社会意义来看,世外桃源展现的是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怡然自乐的社会生活。作者将淳朴厚道的民风,单纯热情的人情,神奇美丽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个和谐的整体,以饱蘸陶醉喜悦之情的简约文笔真切描绘出蕴含着厚实的社会人生内容的优美画面,确令人深为感佩。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桃源人没有经历由战乱导致的封建君权的更替,也没有“圣君贤臣”的管理教化,不是生活得挺好吗?因此,“问今是何世”的意思就要用心去体会了。桃花源中人不满秦朝的暴虐统治,认为秦的统治长久,秦王朝的君权顺利更替,所以他们选择了“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而不做秦的子民的生活,由此可见将这句话翻译为“问现在是秦朝第几世了”才能体现出作者要表达的深刻社会意义。

第二,从作者的个人经历和社会理想来看,陶渊明所处的是战乱频繁,动荡不安,封建剥削残酷,民不聊生,政治黑暗腐败的社会时期。他少年时期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走上仕途。任江州祭酒。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之后他先后投入桓玄、刘裕、刘敬宣等人门下,担任各职仕宦十三年,至辞彭泽县令结束。这十三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最后赋《归去来兮辞》,表明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因此,陶渊明借“桃花源”这样一个去处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渴望,仕宦的十三年,使他看到了一个不争的事实,给人民带来巨大痛苦的不仅仅是暴虐的秦朝,更是交替登上政治舞台的高踞人民之上为私利互相攻伐的各代统治集团,他们给现实社会带来了战乱,剥削……真可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所以,陶渊明借人人渴望家家期盼的“桃花源”辛辣的讽刺了不仅秦、不止汉,无论魏晋的各个封建王朝。作者不仅无情地鞭打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更重要的是对君权的质疑和大胆否定。因此,“桃花源”便成了作者理想的化身和寄托。

据上,笔者认为:“问今是何世”翻译为“(他们)问现在是秦朝第几世了”,更加的符合陶渊明的本意。

猜你喜欢

战乱朝代桃花源
走进桃花源
再造“桃花源”
Searching for lost daughter 战乱分离母女终团聚
《四季桃花源》独幅版
猜朝代
隐匿的桃花源
朝代谁也不服谁
朝代谁也不服谁
不懂就百度
6年战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