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视角下高中散文阅读教学
2014-11-17李峰
李峰
在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高中语文教学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逐步走上了以审美为核心的综合能力的教学。对于高中生而言,审美不仅是学习能力的综合体现,还是陶冶情操、提升品位的关键要素。散文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比例,通过散文阅读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会审美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以苏教版教材为例,以审美为视角,探讨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开展。
一、情境再现,初步感知抓整体
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学已经不再只是追求一个结果的过程,而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动态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所获得的学习体验不仅包括知识的积累,还包括情感态度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不可忽略的一部分。情境创设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最有效、最便捷的手段。所谓情境创设,就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利用素材和辅助手段,创设出富有情感色彩的场景或者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以激发主动学习。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散文基本都是值得反复品味的美文,刚拿到一篇美文,在深层理解之前,学生需要进行整体感知,以把握文章的基调,这个时候情境的运用就显得格外重要。作为一种有效信息的输入,情境能够以具体、生动的方式传递文本的整体信息,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整体基调,同时奠定情感基础,为全文学习做好准备。
情境创设的方法因文章的类型不同。对于写景散文而言,教师要都采用直观展示的方式,用情境传达散文中所描写的美景;而对于抒情散文,教师应该从引发学生思考的角度,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进入角色,去感受人物的情感变化;而哲理散文,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所占比例最大,教师可从问题、推理的角度入手,创设情境,重在设置悬念,来揭示文章内涵。
《荷塘月色》是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最为典型的写景散文,在学习本文时,笔者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文章所描写的几个美妙的场景融合起来,做成了一个短小的视频,并且配以优美的背景音乐,幽径的小路、不同姿态的荷花、清丽的荷叶、朦胧的月色、挺立的杨柳,这些意象的完美融合让学生不禁沉醉了,他们仿佛也看到了清华园荷塘月色的美。
二、引导质疑,想象融入品语言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问是最好的思维触发器,有思才有疑,每一个疑问的背后都是一段思考在支撑,而且有效的疑问还为学习提供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当然对于散文的学习,仅仅凭借理性的思考并不能够达到丰富内涵的目的,想象的融入至关重要。在质疑之后,寻求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结合课文内容,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想象,体会作者的所感所想所悟。
散文优美的语言是不同于其它文体的一大特色,每一位作者都有自己的语言习惯和写作风格,这种特点在散文中尤为突出,体会作者的语言技巧是品味散文不可获取的一个步骤。教师不妨从这个角度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想象,感受文章语言之美。
例如:学习老舍先生的《想北平》,这个文章的题目简单的只有三个字,但是却包含了很多信息,学生首先就会产生疑问:作者对于北平的情感到底有多深?这种情感是怎样建立的?他是怎样表达对北平的思念的?带着这些疑问,学生再去读课文,他们会主动去寻找答案,理解就要深刻得多,收获完全不同。不仅如此,笔者借此机会还提醒学生,作者通篇没有直抒胸臆式地说出对北平的思念,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浓浓的思念之情,他是怎么做到的?用心去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情景,这样的北平是否也让你动情,也让你不舍?通过这一系列的质疑与想象,学生对文章的语言进行了反复的品味与琢磨,深深感受到了语言美的熏陶。
三、联系生活,主体感受巧增强
文学作品是艺术品,所呈现给我们的是已经成型的完整形象,单凭眼睛,我们只能看到它美丽的外表,但事实上,艺术品的美不仅在于精湛艺术所孕育的完美外在,更在于是它所留下的不确定性和想象的空间,文学作品亦是如此。读者用自己的认知来填充艺术品的价值,让它变得饱满、立体,作品才充满现实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讲,文学事实上是作者与读者共同创作的过程,只有读者调动了自己的主观思维,透过文字与作者产生交流,文学才具有了生命,作品也才具备了阅读价值。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也基本形成了对事物的独立见解,这些经验和想法是一项宝贵的教育资源,也是学生形成主体感受的基础。在散文阅读时,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导他们联系生活,增强主体感受,再将这样的感受融入文学作品中,仔细品味,以此形成对文章的独特感悟,实现与文本之间的对话,真正从中感受到启发,受到触动。
例如:《我的四季》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抒情散文,包含着对人生的思考,高中生正处于一个人生的重要时期,他们对人生也有着自己稚嫩但独特的体会。在学习“人生之春”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提出问题:作者的人生之春异常艰辛,但她并没有抱怨和感叹,她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呢?你们现在正在处于人生之春的阶段,遇到过哪些困难?你对自己的人生之春有哪些感悟?这是一个诱发学生思考的理解性问题,笔者通过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更加深刻地认识对待生活挑战的正确态度,融入主体感受,学生更加能够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慨和赞叹。
四、品味情感,深入理解稳提升
“形散神不散”是散文最重要的特征,所谓的“神”就是散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与核心情感。尽管作者的写作思路可能比较随心所欲,所传达的信息错综复杂,但都服务于同一个主题,即中心思想与核心情感。情感体验是组成文学审美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文学内涵的重要体现,可以说,情感才是文学作品真正的个性,读者只有不断贴近自我、回归真实的心灵,才能充分感受作者的原创动机,体会不经修饰或扭曲的真情实感。这样一个由自我逐步走向作者、产生共鸣的过程,对于学生而言不仅是一种情感上的享受,更是一种自我的升华。
文学作品的情感内涵往往是丰富的,包含诸多不确定因素,尤其对于散文而言,都是作者有感而发,感从何来?这是融合了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的复杂情感,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和个体倾向。文本情感的挖掘必须综合考虑这两个因素,以此作为参考的同时,教师还要选好最能集中展现作品内涵、又最能触动学生的角度带领学生认真感悟,综合诱发情感,全面进入文本。
例如:学习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学生对于冬天只觉得是习以为常了,也许很少有人能够体会到江南冬天的独特气质。然而作者笔下的江南冬景却有着令人着迷的魅力,最后一段将作者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笔者引导学生重点关注这一段,去体会作者在冬日的夜晚是怎样的心情,究竟这夜晚有着怎样的魅力?你从作者的视角里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因为早有丰富的生活体验作为基础,只要教师稍稍引导学生换一个角度,他们就能从习以为常的事情里看到别样的风景,理解本文的情感也不难了。
散文的学习对于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培养高尚情操至关重要,教师要以新课改为契机,全面改革高中语文课堂,围绕审美这个核心展开散文教学,以情景铺垫引导整体感知,以引导质疑激活想象空间,以联系生活形成独特感悟,以品味情感升华个人理解,带领学生进入审美境界,一步步去感受文学之美,在美的享受中提升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