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言词汇积累“活”起来
2014-11-17杨芳
杨芳
在传统古文教学中,主要教法是“串讲”,也就是先讲单个字词的释意,然后再连词成句。学生对词汇句子的读读背背仅仅停留在表面,其结果是认识思维能力偏低,语言品味运用能力得不到提高,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由于古文这种特殊文体特点,必须充分认识学生的学习能力,加强知识积累。在文言积累这一环节中,教师如何才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一、调动经验,缩小距离
文言积累在古文教学中似乎很难,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很少用到,所以很多学生抱着资料书、死背译文来应付考试。其实,只要留心就会发现身边常用的成语、听到的影视台词中有它的痕迹,这些本身就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契机。
1.成语 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常常是历史故事或哲学典籍中的文字的积淀。其中多数都是从古代传承下来的,和文言文里的一些字词句意思、用法非常相似。(1)词义。例如《唐雎不辱使命》中的“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中的“易”字,就可以联系“以羊易牛”、“公平交易”、“易子而教”中的“易”进行解释。(2)用法。《狼》中“其一犬坐于前”中“犬”字用法与“蜂拥而至中“蜂”字相同。还有一些成语是从课文中直接诞生的,如《出师表》中的“妄自菲薄”、“引喻失义”等。
2.现代语言 实际上,汉语的语法从古到今变化相对较稳定,有些古代语言仍然存在于现代语言之中。例如:由《大道之行》“故不亲其亲,不子其子”中意动用法,可以引入歌词“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另外,还可引入影视台词,比如《陈太丘与友期》中对于“尊君”和“家君”中两个词的理解,可引导学生联系古装影视中“犬子”和“令郎”等称呼,这样,丰富了学生古汉语知识,也助其了解古代文化。
二、类归梳理,培养语感
1.随文性积累
随文积累就是紧紧围绕文本,深入挖掘,有重点识记文言词汇。(1)用法。例如《马说》中的一词多义“之”、“其”、“策”、“食”,桃花源记》中的古今异义词;鲜美、无论、绝境、交通。(2)含义。如《岳阳楼记》中有一段精彩的景物描写:“长烟一空、皓月千里、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这些词语本身就是集视觉、听觉于一体,联系生活经历就会出现共鸣,积累中好像眼前就浮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
2.专题性积累
如:一词多义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属予作文以记之。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环而攻之而不胜。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综合比较,左列的“之”字,是在动词后面,多是指代某事、物等;而右列“之”字前面的词表修饰或限制,而后面多为名词,可译为“的”。
在专题性积累中,需要学生能够温故知新,尤其是已学过的相关词句的积累要扎实、准确。在这方面师生一定要下苦功夫夯实基础。
三、追本溯源,激发兴趣
汉字是一种象形表意文字,具有语义联想性思维方式,可以引入一些常用的字符。比如:“金、木、水、火、土,人、言、目、口、手”为部首的形声字都是“以音附意”或“以形示意”。这种认识可以延伸到《醉翁亭记》“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中“暝”“晦”“明”等词,其含义与“日”有着紧密的联系。让汉字“活”起来,让汉字“说话”。
四、自主合作,增强信心
1.借助注释、工具书自主学习
比如《曹刿论战》中“可以一战”注释:“可以之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以”是“凭借”,再如《陈涉世家》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中的“宁”注释:“难道”联系注释这个句子就不难理解了。
2.小组合作
对于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才能让学生有主动质疑和探究的时间。不少教师为了教学进度不得不唱“独角戏”。其实,这只是为了教学而教学,没有考虑学习效果。其次,教师要保护学生发问探究的热情,激发学生发问探究的兴趣。例如学习《小石潭记》一文,有的学生对于“青树翠蔓”中“蔓”字读音产生分歧,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查工具书,然后在组织学生结合文意对于其义项进行分析,最终明确正确的读音。
综上所述,文言文的积累,是一种繁杂而又系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教学中,教师应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自学和积累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