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体验式就业教育实施途径与对策
2014-11-17项平
项平
摘 要:高校扩招、经济下行压力大以及复杂国际环境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导致大学生就业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就业主体不明确以及实践环节缺失等问题,体验式就业教育通过体验式实践教学环节以及前景诱导等技术手段,促进大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实现大学生和谐与全面发展。最终提出了体验式就业教育实施的基本路径,包括完善体验式就业教育的领导、执行以及服务机构,建立健全体验式就业教育运行机制等。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体验式就业教育;对策
上世纪末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已经逐渐从传统的“精英教育”演化为“大众教育”,高校扩招随之带来高校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出现一系列的包括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均衡、毕业生素质水平不高、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等问题,用人单位难以招到合适的就业人员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尤其突出。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高校教育培训课程的开展对于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引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重要意义,而从现实高校人才培养计划来看,高校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仅仅局限在所谓的就业形势分析、就业简历制作以及就业职业规划等方面,侧重于就业面试技巧等形式上的就业指导,缺乏时效性。高校通过所谓的就业生动员大会、政策资讯化以及就业宣讲会等纯粹与现实脱节的理论的指导以及灌输,忽视了大部分就业人员的就业积极性,理论与现实脱节,缺乏就业培训与实践环节,高校就业教育培养水平滞后,究其原因,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接地气。空洞无味以及教条化、缺乏实践性等问题占据重要的位置。
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对现代德育的要求,实现高等教育育人理论与实践环节的有机结合,努力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自我本位意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其自身努力的激励程度,改善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语系单一、枯燥乏味以及缺乏针对性等特点,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大学生就业教育为突破口,完善大学生就业培训体制,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本研究尝试对体验式就业教育新模式进行研究,对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行分析,尝试采用体验式就业教育课程的优势弥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以调动学生主动性以及缺乏实践环节的漏洞,充分发挥学生的本位意识,将思想政治教育从“大而空、形而上”理论教育转变为“人本化、实效化”实践教育。并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建议和措施,以供借鉴。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体验式就业教育必要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1)理论内容与现实脱节。高校改革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完整的实践体系,而且形形色色的大学生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理论层出不穷,但是也存在共同的问题就是,缺乏实践有效性,而且对于生活中所出现的具体问题缺乏针对性的指导,与现实脱钩问题非常严重,这就不可避免的导致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对自身的思想提高以及就业能力的改善用处不大。(2)教学实践环节缺失。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填鸭式的背诵与灌输取得,大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的知识缺乏自我认同意识,而且无法对其进行吸收与应用,这都不符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从实践操作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从实践到认知的过程符合人的学习的基本的规律,这就要求课程增设更多的实践环节,给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实践去体会社会中的丰富内涵,进而达到提高自身修养以及综合素质的能力,有利于成为一个创造社会价值的人。但实际过程中,教育实践环节的不足与流失导致难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作用。(3)缺乏对象主体的针对性。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重视教育工作者以及科研工作者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学管理中的权威领导者的功能发挥,重视教学内容体系的完整以及形式的完整性,但惟独忽视了学生之一最终的受众主体的主观感受,忽视了高校教学实践活动能否实现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改善学生思想品德认同的目的。
(二)体验式就业教育的必要性。(1)体验式就业教育是高校就业教育新模式。大学生自主择业就业模式的形成对于高校就业教育体系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体验式就业教育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开设独立的针对学生的自主创业就业模式的培训,自主创业模式是高校体验式就业教育模式的重要突破口。学生可以通过设身处地的融入创业情景氛围感知创业的方方面面,有利于其获得充分的自主权以及独立性。但自主创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高校学生缺乏自律性导致个人主义、实用主义以及功利主义泛滥,严重削弱了学生自主创业的战斗力以及凝聚力。体验式就业教育在解决高校学生自主创业面临的问题的解决也具有一定的优势,通过为大学生的学习以及工作前景进行诱导,帮助其形成稳定的智能结构、合理的知识结构、健全的人格结构,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纠正大学生在创业实践过程中贪小便宜、怕吃苦以及求安逸的价值观念。(2)体验式就业教育是复杂环境下的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内外部一系列复杂环境的影响,从外部环境来看,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以及国外文化冲击的背景之下,高校学生思想受此影响呈现出更加多元、更加复杂的生态景象。不可否认,在市场大潮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之下,学生群体能够更容易感知世界多元文化的丰富多彩,更能体味到经济交融以及一体化发展对世界福祉的提高作用,但也不可避免的出现大学生自主意识匮乏带来的思想道德滑坡、功利主义倾向严重以及净胜素质培养滞后的难题,这些都值得高校重点关注。从国内环境而言,高校素质教育改革、学分制改革以及国际化趋势对于学生主体性发挥、创新功能发挥以及教育实证的提升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学生个人价值的实现是与社会的需求相统一起来的,就业是学生实现社会价值的重要载体。加强大学生就业教育,促进就业教育模式转型是解决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重要途径。
二、体验式就业教育实施路径与对策
(一)体验式就业教育的组织机构保障。当下高等教育教学职能部门基本负责单位落脚于招生就业处以及各个院系下属的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从工作流程上来看,职能机构文件发出,到院系支部层层转达,最终到学生手中,对于文件精神传递过程中的学生主体参与情况、参与方式以及参与的科学效果无暇顾及,而且文件指导精神的目标明确与否、学习是否得当以及是否具有科学的激励机制与评价机制,各个部门之间也缺乏必要的配合。加强大学生体验就业教育的组织机构建设与整合,使得各个环节通力配合,降低运行的成本,迫在眉睫。
(1)领导机构。体验式就业教育作为当下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应该上升到以学校层面领导为主与实施的高度,应该直接由校领导一把手负责。具体从操作层面而言,应该以校党委行政班子领导(校长或院长)作为体验式就业教育培训中心主任,学校下属人事、科研、学生工作、教务以及后勤的领导作为分管其具体工作的副主任,学校各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担任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指导委员会委员的主要职能就是对就业教育政策的经费支持、监督执行、协调组织以及配套政策进行研究并实施,通过定期不定期的召开专题研讨会进行相应的指导,对于无法进行决策的重要事项交由校党委讨论决定。(2)执行机构。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体验式就业教育的工作应该的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与协调之下,通过共同协作与密切配合做好每一个环节的衔接工作。高校在城里体验式就业培训机构的同时,有必要从具体的操作层面进一步成立就业培训指导委员会,通过指导委员会制度做好就业培训从开始到结束的激励、组织、实施以及评价工作,以就业指导中心为主要参与单位,学生处、后勤、科研、人事以及财务各司其职,共同做好体验式就业教育的各个环节的工作。(3)服务机构。服务机构作为体验式就业培训中心的辅助环节,是保障体验式就业教育正常开展工作,发挥重要功能的保障。服务结构职能定位于学生事务管理、学生就业信息咨询服务、与企业洽谈合作事宜以及建立就业体验情景等问题。服务机构组成主要包括如下多个方面:第一,校外机构企业服务。企业在大学生体验就业教育过程中扮演了载体的角色,是体验式就业教育能够正常开展的关键,不仅承担着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岗位的只能,而且对于企业内部管理与控制也是一个自省的契机。第二,学校服务咨询指导机构,应该委任富有丰富就业管理经验的人与事担任主要领导职务,密切联系各层次高校老师参与进行,保障机制以及教师队伍的激励机制也应该加强与完善。
(二)大学生体验式就业教育的运行机制。(1)有力的组织领导。学生就业教育是全方位、开放型的,是一项整体性和渗透性极强的工作,不是几个部门和少数人能承担得起的,必须建立起完整统一的科学管理体系。可在地方政府、高校党委的双重领导下建立从政府、学校到各学院、用人单位再到就业体验指导人员的统分结合的三级领导体制:一是高校党委行政、地方政府牵头成立体验式就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宏观领导、协调体验式就业指导工作;二是学院、用人单位在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协调下,具体组织开展体验式就业教育工作;三是参与就业体验的指导人员(高校、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及高校院系负责就业的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具体负责就业体验的监督、指导、服务和考核评价工作。(2)充足的物质保障。除政策支持外,高校、当地政府以及单位要为大学生体验式就业教育提供必要的设施条件保障和经费支持。要建立起比较完备的保障机制,明确各部门、各单位在开展大学生体验式就业教育在组织落实、经费保障、目标实现等方面的有关制度,使社会实践做到活动有目标,时间有安排,组织有落实,经费有保证,实践有基地,实施有效果,优劣有评估。(3)健全的评价体系。体验式就业教育活动之所以未能得到学生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与缺乏科学合理、完善的考评体系有关。针对体验式就业教育过程和结果的特殊性,其考核评价的原则应是明晰性与模糊性的统一,定量和定性相结合,考核评价的方法则采取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相结合,具体建议如下:首先是建立考核评价的机构。其次是确定考核评价的程序,考核评价的程序是大学生体验式就业教育是否取得实效的关键,是体验式就业教育能否达到目标的制度保障。(4)高校的激励导向。要确保大学生体验式就业教育活动顺利、有效的开展,除了进一步完善相应组织机构、确立考核评价机制的同时,还需要建立有效的导向激励政策和措施"有效的导向激励在保证学生的参与面,保证教师的工作热情,保证就业体验活动能够深入、持久地开展具有重要积极的意义"因此,从就业体验教育开展的主体来看,笔者认为,就业体验相关导向激励政策应从教育者(高校、教师和辅导员)、受教育者(参与学生)两个维度来制定和实施。
参考文献:
[1] 何文明.体验式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J].职教论坛,2008,18:47-49.
[2] 李鸣,李富.体验式教育: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益路径——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J].高教论坛,2008,04: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