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在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4-11-17何兵兵
何兵兵
摘 要: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十分重要。不同的情境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不同的知识需要不同的情境,这就要求我们注意研究如何创设情境。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它将会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 情境教学 教学应用
所谓教学情境,是指知识在其中得以存在和应用的环境背景或活动背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得以在其中应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一、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化学与生活联系密切,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从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入手创设情境,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又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学习《金属的利用和保护》一节时,结合农村家庭的特点,利用家中厨房里常常出现的菜刀生锈的现象,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讨论解决铁生锈的条件,然后教师加以补充说明。再结合生锈条件,说明农村其他农具如锄头、犁等农具不用之后要把它们悬挂在房屋外壁的半空中的原因。再结合探究实验就可以全面认识金属的性质和具体掌握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
从化学学科和农村生活的结合点入手,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为学习化学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样有意义的学习才可能发生,所学知识才易于迁移到其他情景中而得到应用。
二、联系社会实际,提取情境素材
化学与社会紧密相连,是一门孕育巨大创新机会的学科,它与社会生产及生命、环境等方面有广泛而紧密的联系。
例如:在学习《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一节时,利用一些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说明吸烟有害健康,也可从近几年出现的酒精中毒,工业用盐中毒,变质食物中毒,煤气中毒等事件中提取情况素材讲解化学知识。
这样不但学习了化学知识,而且懂得了一些生活常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不感到枯燥乏味,而且掌握了很多安全技巧。
三、巧妙设计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巧妙设计问题情境,便于展开讨论、理解及问题解决等活动,是物理、化学等学科适用的设置情境的有效方法。
例如:在学习《制取氧气》一节时,要讲解催化剂时,学生较难理解,我们可以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的实验,设计一些小问题进行引导;如不加或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对产生氧气的速度有何影响?加入二氧化锰后生成氧气的质量有什么变化?反应完毕后二氧化锰如何回收?等等,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催化剂的概念,理解催化剂,达到教学目的。
需要值得注意的是,提出的问题要具有科学性,难易适度,由易到难,达到每一问都能使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同时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四、应用化学实验,创设教学情境
化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主要标志是实验。因此化学教师要抓住以实验为基础这一基本特点,做好各种实验,以生动、形象、鲜明的实验现象对学生的认知情感、认知意志产生影响,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揭开化学知识的奥秘。
例如:在学习《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节时,老师走进教室说:从今天我们进入一个美丽的世界,放飞手中的氢气球,上面写着“欢迎学习化学”,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化学?”“氢气球为什么会飞?”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学生生平第一节化学课,看到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转眼间银白色金属变成白色粉末,可谓吸人眼球;碱式碳酸铜的分解实验,绿色粉末逐渐变黑变少,石灰水变浑浊了引发学生思索,激发学生兴趣。
又如:在讲“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演示实验时,让学生用一个质地硬软适中的塑料瓶充满二氧化碳,倒入浓的氢氧化钠溶液,瓶子立刻变形还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因为质地比较软,瓶子被扭曲得不成样子这样的现象一定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运用化学实验创设情境,不仅能直观地教给学生知识,还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更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五、恰当应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运用录像或网络资源讲述、介绍教材内容,使学生具有亲临其境的感觉。
例如:在讲《水的组成》一节时,结合电解水实验,再将微观变化设计成动画,可形象地将难于理解的“微观分子怎样分割成原子的?原子又是怎样重新组合成新分子?”问题直观化、简单化。从而使学生对“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的道理更容易也能更深刻地理解。
现代多媒体技术,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观看不易实现的实验,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创设化学教学情境的方法很多,但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局限于一种方法,往往要灵活应用多种方法,以达到教学目的。否则,创设情境的教学素材所涉及的知识若远离农村学生的实际,生搬硬套,则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弱化学生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