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2014-11-17赖素珍
赖素珍
摘 要: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呢?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恰当进行范读;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多读;注重朗读的过程性评价,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学习,真正做到“以读为本”。
关键词: 小学生 朗读能力 提高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学生朗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呢?
一、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首先要让学生有读的欲望,调动其积极性,确保其主动地学习。其次在朗读中让学生进入课文和情境,只有入情入境,才能真正掌握内容、把握情感,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第一,教师可以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激起学生的朗读欲望。第二,抓住学生朗读时表现出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第三,经常开展一些朗读比赛活动。第四,认识到朗读是进行阅读理解的重要途径。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
二、范读领路,模仿入境
小学生阅历浅,知识面窄,感悟能力差,较难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有效的方法是范读。因为范读能帮助学生了解掌握课文的基调是欢快的、高昂的,还是平缓的、低沉的,给学生以方向。当然,教师范读时要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己融入作品之中,运用声调、音量、速度、停顿等变化,使语调高低起伏,抑扬顿挫,铿锵有力,使学生身临其境,备受感染。如北师大版第十册《凡卡》第十三自然段:“凡卡伤心地叹口气,又呆呆地望着窗口……”“逮住它,逮住它,逮住它!嘿,短尾巴鬼!”这是凡卡生活中的小插曲。朗读时,第一句用悲伤的语气读,声音低沉,语速缓慢。第二句是过渡句,用叙述的语气读,速度比第一句稍快些,声音高些。从“多么快乐的日子呀”开始,表情要略显欢快,朗读的语气要显欢快,音调也要相应提高些,速度要快些。到“忽然”,就可在它后面稍作停顿后,注入更欢快些的表情、更明快些的语气,声音还可以高些,速度也可以快些。学生通过教师的不同表情、不同语气,就可以体会到凡卡和爷爷逮兔的有趣生活,从而更反衬凡卡现在的孤苦、悲惨。
三、多种方式读,让学生乐读
1.表情朗读。这种朗读方式往往要求教师创设情境,语言和意境较优美的诗歌和散文较适合。教师可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要求学生对照课文,边听边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请学生朗读,对比两者的朗读情况,明白该如何读,从而领悟文章的内涵。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课文的FLASH朗读视频,让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然后对照朗读,学生一下子就进入课文情境进行朗读,取得较好的效果。
2.分角色朗读。这种朗读方式对于戏剧作品和小说中的对话描写语段较合适。它有利于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人物思想感情的把握。
3.配乐朗读。歌曲既有优美的旋律,又有美好的意境。配上乐曲朗读,可以创设情境,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活跃课堂气氛,愉悦学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进行配乐朗读时,应注意乐曲的意境、格调和旋律,它们应与课文内容相协调。欢快的乐曲应与喜剧性的内容相配,低沉的乐曲应与悲剧性的内容相配。上次外出听课,有位老师教学《鸟的天堂》,朗读作者第一次经过的天堂内容时,配上长笛演奏曲,突出体现这里环境寂静清幽而又焕发出无限生命力的特点;朗读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配上唢呐独奏曲,使学生仿佛置身于鸟的世界,陶醉在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天籁之声中,而不产生一种心旷神怡、妙趣横生的感觉。
4.对比朗读。四年级黄老师在教学《三月桃花水》一文时,为了让学生读出三月桃花水的轻柔与舒缓,她采用与《春潮》对比朗读的方法。首先播放春潮到来时的影片,让学生观看不可抗拒、令人震撼的春潮的到来,体会读这一段时应感情充沛、铿锵有力。接着又播放优美的《三月桃花水》影片,学生看着潺潺的流水、鲜艳的桃花,倾听着舒缓的小夜曲,感悟出桃花水这一段应读得舒缓、轻柔些。这样,在《春潮》的强烈反衬下,学生将桃花水片段读得轻轻柔柔、舒舒缓缓,与音乐融为一体。
四、注重评价,注入动力
1.教师评价,重在点拨。在学生读完书后,教师不给予评价或只是简单地、一概而论地说“好”与“不好”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样不但不利于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反而容易挫伤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朗读的评价不但要像一把尺子,使学生通过它衡量自己的朗读水平,找出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更要像一把钥匙,开启学生的心扉,唤起他们对课文更深层次的思考与体验,促进他们的朗读。教师应该侧重点拨,及时地给予具体的、恰如其分的评价,让学生知道自己哪个地方读得好,哪个地方还需改进。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使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得。
2.自我评价,重在反思。让学生进行朗读的自我评价,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读,可以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在反思中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有利于学生进步。
3.相互评价,重在体验。在朗读教学中,围绕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要求,展示相互评价很有必要。伙伴间的互相评价不但能促使学生在别人朗读时更注重倾听,在评价别人前主动组织语言,准确进行表达,在评价中互相激励或互相帮助,还能促使学生加强对课文的体验与感悟。所以在朗读时,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互相评价、交流碰撞的平台。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只要教师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那么,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便不难实现。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2005.
[3]小学语文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