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前置性作业教学方法的思考与收获
2014-11-17张鹏丽
摘 要:前置性作业是在传统的预习作业的基础上拓展了内容,更具科学性和趣味性。以小组为单位给学生布置前置性作业,在讲授的时候做到正确引导,课堂学习效果十分明显。
关键词:前置性作业;提问;方法
前置性作业,又称前置性小研究或前置性学习。对于前置性作业我以前只是粗浅的认识,认为前置性作业就是预习新课,头天晚上把要学的内容让学生看一下,看看例题,做做课后的练习题,不懂的地方老师第二天再讲,并且常常这样做。实际上前置性作业指的是教师讲授新课之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
在2014年前半年,学校开展了“相约星期一”的教研活动,我们数学组确立了“前置性作业的探讨与实施”的主题活动。每位老师就这个话题谈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经过与同行的探讨与交流并学习借鉴别的老师的教学经验,我明白了前置性作业内涵以及在布置前置性作业与课堂学习之间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果不明显的原因。
首先,设置前置性作业要求老师必须熟悉并吃透教材,领悟相应的重、难点,教学目标要定位准确,如果老师布置前置性作业对目标把握不准确,那么课堂上学生的交流也只能停留在泛泛而谈的层面上。其次,布置前置性作业应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本班的学生情况而定。另外,布置作业不能全部放开不管,如何搜集资料、怎样获取信息、如何筛选资料和整理数据、如何在课上展示搜集的资料,还要告诉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看书、可以请教同学或身边的人等等。特别是对完成不好的学生或小组要耐心引导,想办法进行帮扶。最后在展示作业成果时要及时做出评价,正确的提出表扬,不对的找出错误原因及如何改正。让学生互评、自评。
数学组的老师们都带着自己研究成果上了一堂公开课,我们先后听了邱静校长的《百以内数的认识》、李翠芳老师的《年、月、日》、张锐老师的《用乘法口诀求商》、杨艾老师的《分数的混合运算》……每位老师都在课前准备了前置性作业,上课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14年,我带的班级是六年级毕业班,当时新课已经结束,剩下的都是复习课,我想复习课怎么上?我忽然记起2013年冬天听过安宁区十里店二小朱丽娟老师的一节整理复习课,内容是“圆”。她上得非常成功,课前就给学生布置了前置性作业,以小组为单位整理有关圆的知识点。把有关圆的知识点用拎葡萄、画树状图、列图表等方法让学生课前以前置性作业的形式自己归纳总结出来,各小组分工不同,组内成员又有不同的分工。课上学生真正发挥了主体地位,有的学生在讲解,有的在动手操作,有的学生在板书,有的学生配合讲解播放自制的多媒体。全体学生和在座的老师都陶醉在浓浓的探究氛围中,一起探讨、交流、思考。
从这节课中我受到了启发。于是,我选定“图形的面积”这一整理复习课,因为一些基本图形的面积我们已经学过,如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的面积。我以小组为单位给学生布置前置性作业,第一组学生搜集这些面积的计算公式,有文字和字母表达公式,第二组学生负责搜集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并指出它们之间的联系,第三组学生用剪一剪、拼一拼等动手操作的方法演示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第四组学生找出这些图形面积之间的联系,第五组学生搜集常见的组合图形,当然可借助多媒体展示或讲解。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前置性学习是一堂课的开端,是学生自己探索理解的自学过程,也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环节。第二天,学生都带着自己准备的材料,一个个踌躇满志跃跃欲试等待上课,我知道他们想迫切地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我也被学生炽热的学习氛围所感染。
汇报开始了,第一组学生中的一个学生说出各种图形的计算方法,另外一名学生板书,说的不完整或错误的地方立即有人补充或纠正。接着第二组学生的代表讲述了这些面积公式的推导办法,一边说一边在展台指着自己示意图讲解,讲得那么认真,那么自信,俨然就是一个小老师,老师和学生被他们的演讲深深地吸引住了,学生时而点头,时而凝神思索。第三组学生的代表是用图片展示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剪好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在他们手中一会儿平移,一会儿旋转,并把图形贴在前面同学公式的旁边,图文并茂,很好地诠释了面积公式的由来。第四组学生代表从容自然阐述面积之间的联系,有一位学生说当梯形的下底不变上底越来越小,小到零时梯形就变成了三角形。当时学生都凝神思索了片刻,然后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为学生能深入思考而兴奋激动。最后一组的学生把他们搜集的各种组合图形通过平移、旋转、割补等方法求出组合图形的面积。
整节课学生兴趣盎然,他们讨论着、聆听着、思索着……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几个后进生都时不时地举起了手,真是意犹未尽。
我能深切地感受到开展前置性作业与数学课堂学习的有效对接,教师设计课堂教学预案有了更强的针对性,课堂教学真正为学生所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参考文献:
姜汝亮.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新课程学习:下,2014(01).
作者简介:张鹏丽,女,出生于1972年7月,本科,就职于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培黎小学,研究方向: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