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唤醒学生
2014-11-17孙丹
摘 要:现今,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针对职业类院校的生源特点,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尤其对于班级中的个别问题学生,班主任应该拥有足够的热情和耐心去关爱他们。
关键词:教育;爱心;问题学生
一、案例描述
李某在老师的眼中是个问题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观察,我发现他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做事比较懒散,没有刻苦钻研精神;在生活中,与同学相处不融洽,责任感淡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
事件1
9月份,新生报到,每个学生对于我来说,都是一张白纸。学期初的军训,李某就给我留下了不好的影响。军训第二天,李某生病想请假回家。由于李某家在外地,通过和家长联系商量,家长让其在常州看病。李某坚持要回家,说需要回家休息两天。
事件2
大一上学期,李某有数次周末不归校就寝。通过及时了解,他声称是在常州同学宿舍过夜。但是他这种行为严重地影响了他自己的学习,同时还在班级里面助长了歪风邪气,其他学生也慢慢出现了这种懒散的情况。多次打电话和他妈妈沟通,询问这位学生以前的学习习惯等。他妈妈总是说小孩没什么不良的习惯。他的要求家里基本都满足,要求老师多给他自由发展的空间。在与李某妈妈的聊天中我得知:李某的妈妈认为,男孩子出现这种偶尔夜不归宿,逃课,不务正业的现象属正常。对李某多次教育后,他还是不改。在学期末,系部对其警告处分,要求他每月书写思想汇报,端正自己的态度,改掉不良的学习习惯。但是,新学期开始,李某依旧我行我素。班主任把第一学期的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和李某妈妈进行沟通。他妈妈当天从外地赶到常州,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准备陪读。
二、案例分析
作为班主任,我和李某聊天沟通了几次,发现李某这样的行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父母的溺爱引起的,导致李某为人处世方面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其实李某这种行为在现在的职业学校中很普遍,然而这种现象反映了现今社会家庭教育对小孩发展的影响,同时也对学校的后期教育提出了挑战。
1.家庭因素
“90后”的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家长一般认为只要给孩子挣足够多的钱让其能上学,由学校来管理和教育就行,往往忽略了孩子精神上的教育与引导。这样就形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形成懒散、不求上进、无知自私的性格。家长的溺爱是产生这类问题学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李某就是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他的父母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2.学校因素
学校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文化知识、健全的人格、较强的职业能力为主要目的。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应试教育体系在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方面有一定的成效,但它过分强调学生的分数,忽略了学生的品德、心理、人格和性情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培养。
李某在进入学校后,对学校的管理制度有诸多的意见和不满之处,平时对自己要求松散的他无法适应学校的教育教学生活。尽管教师和其进行了沟通教育,他还是不能端正自己的态度,改
正错误。
3.自身因素
李某是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的,没有经历生活的挫折,更没有体会到通过自身奋斗取得成功的喜悦。家庭教育放纵,学校教育严格,自身要求低,让他对现在的学习、生活很反感,很抵触。他逐渐形成了坏的学习习惯,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不健全人格。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德育工作,注重学生心理成长。
三、指导意见
1.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结合
与家长联系,共讨教育方法。经过沟通,其父母深刻地意识到自己在教育方面的失误与不足。于是我同其家长商量,暂时离开“宠境”,家长无需样样依着李某。我开始激发其改变孩子的强烈愿望,增长其对孩子改变自我的信心和希望,对不良行为采取相应措施。如,鼓励与批评相结合的方法,经常观察其行为过程。经常找机会夸奖他,慢慢发现李某开始有上进心了。
2.教育方式的转变
在教育时,尽可能地避免负面行为,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培养自信心,给他更多的关注和期望。如果教师首先能理解学生,那么师生之间的沟通往往就比较容易进行。尊重,就是尊重学生,而尊重学生的前提就是要把学生放到和自己平等的位置上,放下架子和学生平等沟通。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有思想、有个性、有独立意识的人,他们希望教师能和学生平等沟通。
3.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也证明:只有内心的需要得到满足,才能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才能积极自信地面对他人和社会。因此,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在教育中充分运用这一心理规律,给学生提供各种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发挥出他们的聪明才智,取得各种成就,为他们今后的人生创造辉煌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资源拓展
问题学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转变的过程中,反复很容易发生,这也是一种正常现象。这就要求教师有足够的耐心、满腔的热血,始终使问题学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我们还要丢掉对问题学生的偏见,多给一些鼓励,多给一些爱心,让问题学生的心中时刻充满阳光。再者,教师还要探索新的方法和技巧,努力加强对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于明丽.班主任经验交流:用真诚的师爱唤醒学生[J].新课程:下,2012(07).
作者简介:孙丹,女,出生于1986年12月,硕士,就职学校: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武进学院,研究方向:机械设计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