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点—轴系统理论的内蒙古物流中心空间等级划分
2014-11-16林海英内蒙古财经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70
林海英(内蒙古财经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0 引言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北部与蒙古、俄罗斯接壤,国内横跨东北、西北、华北地区。“十五”以来,自治区把握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依托资源优势,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工业经济迅速发展,形成了能源、化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六大特色优势产业,为现代物流业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内蒙古物流业也有了较快发展,物流中心是物流业的载体,建设物流中心是发展区域物流的必经之路,因此,各地区在建设物流中心时应充分考虑区域间物流中心功能的差异性,对物流中心正确划分等级。
“点—轴系统”理论是我国著名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先生根据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赫格斯特兰的空间扩散理论和佩罗克斯的增长极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宏观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入研究,于1984年首次提出的。“点—轴系统”理论反映了社会经济空间组织的客观规律,是区域开发的基础性理论,在我国国土开发和区域发展中广泛应用,对于区域物流中心的规划同样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我国北方边境口岸为基础的国际物流中心的构建与布局,在理论研究方面处于全国较领先水平,但是基于点—轴系统理论的研究还是空白,从而本文填补了该领域的研究空白,研究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点一轴”开发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各个物流网点的辐射带动作用。第二,有利于发挥物流经济的集聚效应。第三,有利于提高区域物流的可达性。第四,有利于物流网络空间规划布局与线状物流基础设施之间最佳的空间结合。
1 影响物流中心空间等级划分的因素
现代物流作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来源”,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物流中心作为现代物流的载体,是企业实现货物配送、城市之间上下游联接的纽带,集运输、仓储、搬运、装卸、加工、配送、信息处理为一体的载体。空间作为任何事物的基本属性,也是物流业发展的一个基本属性,也要求它遵循空间的内在经济规律。总体上看,由于空间扩散和空间集聚的交互作用,区域总是遵循着从不平衡发展到相对平衡的规律。但在特定时期,其发展总是表现出非均衡的特征。一般说来,影响物流业发展规模的主要因素有:
1.1 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由于现代物流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仓储、运输,还包含了搬运、装卸、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多种功能,这些功能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因此,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物流中心的等级规模。一般而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在区域物流等级体系中的地位也越高。正是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需要对该区域内物流中心进行选择,从而才能使得其在该区域网络中发挥中心节点的作用。
1.2 所在城市的交通运输状况。消费者对现代物流的要求之一就是将货物快速、安全、低成本地运达顾客,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因此,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及其无缝隙的转接是其实现目标的便利条件。水运、公路运输、铁路运输、空运均可实现及时、准时的运输。这就要求地区城市要分析自身经济发展的特点,合理地选择和利用交通运输网络,从而形成自身独有的专业化物流系统,在区域分工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效推动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
1.3 所在城市物流业发展规模。一个城市或地区物流业的发展是影响整个城市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确定物流中心时,要充分考虑该城市的物流业发展规模,其中主要包括该地区制造业(第二产业)的发展、物流行业的投入总额,推动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永续发展。迈克尔·波特①的钻石体系认为,企业战略结构的竞争对手、需求状况、要素条件、相关和辅助产业是决定产业集群的四个方面。任何一个条件的成立都能使企业或产业获得成功。因此,确定地区物流中心的等级要充分考虑以上三个因素即物流企业间的相互竞争、市场对于现代物流服务的需求以及与物流业发展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物流中心的形成与发展。
2 点—轴系统理论在物流中心等级划分中的应用
2.1 物流中心划分依据——点—轴理论。物流中心的发展是由城市发展水平决定的,即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产品进出口额、物流企业的发展规模等。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们的消费欲望愈强,社会对降低物流成本、加快物资流通速度的要求也更高,这样就有利于物流企业集群,形成等级式的物流中心,即点轴理论中的“点”发挥的作用;而物流链中的环节最终是要依靠交通基础设施来实现的,因此,物流业对交通设施有很高的依附性。假如该城市是集沿海、铁路、公路、航空为一体,那么该城市将成为物流企业集中地,即点轴理论中的“轴”发挥的作用。
2.2 物流中心划分方法——聚类分析法。聚类分析方法是依据某种方法及准则对一组样本或变量进行分类的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是从一批样本的多个观测指标中,找出度量样本之间相似程度的统计量,并在此基础上寻找各样本之间或样本组合之间的相似程度,按相似程度大小,将样本逐一归类形成一个亲疏关系谱系图用以观察分类对象的差异和联系。本文主要利用聚类分析方法,通过对3类解释性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对内蒙古地区12个盟市进行聚类,从而划分各地区物流中心等级。
2.2.1 聚类分析的指标选取
根据对物流中心影响因素的分析,推知物流中心的形成主要受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交通运输状况的影响。据《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国城市:物流中心定位》通过加权定位对各影响因素的贡献弹性的排名,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根据主成分分析可知,当方差贡献率 (贡献弹性)累计达到0.85以上时,该指标便具备了较好的代表性。因此,根据《内蒙古自治区2008年统计年鉴》可获得的数据,我们以各个盟市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作为对生产要素和产品进出口额的替换(0.639+0.287=0.926>0.85),并将该影响因素命名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同理可以确定影响内蒙古地区物流中心的其他影响因素的替换因子,如表1所示:
表1 聚类分析的指标选取
2.2.2 聚类分析结果
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得到东部和西部的聚类分析结果,如表2、表3所示:
表2 西部地区城市等级聚类分析结果
2.2.3 结论分析
(1)西部区域物流一级物流中心——包头市
包头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经济总量最大的重工业城市,以包钢、包铝、东方希望、一机、北重等超大型企业为龙头,形成了冶金、装备制造、化工、稀土等产业基地。包头是我国西北地区公路、铁路运输的重要枢纽,包头西站是西北地区货物运输最大编组站。因此,充分发挥包头作为呼包鄂经济区、呼包银经济带的中心辐射作用,基本形成以包头市作为西部区域物流的发展点,以各个东部地区的盟市为二级点、三级点,在发展点与二级点和三级点之间形成区域性的辐射带动作用,依托完善的物流通道干线,围绕区域重工业产业特点,面向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阿拉善盟等内蒙古西部地区重点发展冶金、装备制造、化工、农畜产品、商贸物流等,进而实现内蒙古西部区域物流的合理化、推进化发展。
表3 东部地区城市等级聚类分析结果
(2)东部区域物流一级物流中心——通辽市
通辽市位于松辽平原西端,东邻吉林省,南连辽宁省,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煤炭、石灰岩、矽砂等资源也十分丰富。通辽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境内有京通、通霍、大郑、平齐、通让、集通等六条铁路贯通,111、203、303国道及省际大通道、通赤高速等公路贯穿境内。通辽火车站是全国14个大型货物编组站之一,大连港在通辽设立的内陆港已建成运营。因此,要充分发挥通辽在自治区东部的区域辐射作用,基本形成以通辽市作为东部区域物流的发展点,以各个东部地区的盟市为二级点、三级点,在发展点与二级点和三级点之间形成区域性的辐射带动作用,依托铁路、公路交通网络优势,进而将辐射半径扩大,实现内蒙古东部地区与辽宁、吉林的东南贯通,从而实现区域物流的可持续发展。
(3)内蒙古地区“两区两带”物流发展格局
根据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内蒙古地区的物流基本上形成了以东部和西部的区域性物流,其中,以包头市为西部地区物流发展中心,以通辽市为东部地区物流发展中心,依据点轴理论,可以得知,内蒙古地区的东西部物流以包头市和通辽市为主要发展点,以各自的半径发挥辐射作用,从而带动整个内蒙古地区整体性物流的发展,即图中的区内物流带;另一方面,内蒙古地区与蒙古国、俄罗斯毗邻,以满洲里和二连浩特、阿尔山、策克等口岸为发展轴,依据东西部的发展点不断向外扩散,进一步推动口岸物流的发展,因此,形成内蒙古地区区域物流的“两区两带”的物流发展格局。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内蒙古地区“两区两带”物流发展格局
3 结束语
本文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对内蒙古地区的12个盟市进行实证分析,依据点轴理论,创新性的确定了内蒙古地区新的物流发展格局即“两区两带”的物流发展格局。因此,内蒙古地区要充分发挥口岸物流带,大力发展国际物流,使得内蒙古地区的各种能源、原材料不断走向国际市场,发挥内蒙古尤其是二连浩特和满洲里的国际口岸物流中心的作用;同时,也要发挥内地物流带的推动作用,带动整个区域物流的发展,从而实现内蒙古地区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注:①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哈佛商学院教授,1979年麦肯西基金会“哈佛商业评论最佳文章”奖获得者。
[1]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
[2] 陆大道.关于“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机理分析[J].地理科学,2013,22(1):1-6.
[3]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内蒙古2008年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4] 陆玉麒,董平.中国主要产业轴线的空间定位与发展态势——兼论点—轴系统理论与双核结构模式的空间耦合[J].地理研究,2013,23(4):52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