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拍中国珍稀兰花 大自然里最美丽的身影

2014-11-15郑洋

环球人文地理 2014年6期
关键词:崖壁兰花小花

郑洋

他们是国内著名的生态摄影师,足迹遍及全国各地。7年来,他们一直在大江南北追寻着各种珍稀野生兰花的身影,用相机记录下各种奇异、美丽的兰花:从贵州喀斯特山体中的羊耳蒜,到海南热带雨林里的三褶虾脊兰;从吕梁山腹地森林中的紫点杓兰,到京西野外的二叶兜被兰……每一次寻觅的经历,都给他们带来了许多艰辛,当然也带来了无限的快感。

一直以来,兰花都因其高洁、清雅的气质而被誉为“花中君子”。作为生态摄影师,我们无法抗拒它的魅力,即使走遍天南海北,也要寻觅到它的身影。

在全世界,兰花共有800个属,超过3万个原生种,但由于人类的过度采挖,如今的野生兰花数量已经十分稀少。因此,想要在野外一睹它的芳容,除了需要具备专业的植物学知识,还要有足够好的运气。在过去的7年时间里,我们曾走进贵州茂兰的喀斯特丛林,在满是岩石的大山中穿行;也曾在海南尖峰岭热带雨林里冒险攀爬湿滑的崖壁。每一次寻找,都是享受自然之美的过程,而每一次偶遇,都令我们激动不已……

走进喀斯特兰花王国 邂逅贵州羊耳蒜和红花隔距兰

位于贵州省荔波县的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我们这些野生兰花的“超级粉丝”来说,是无比神圣的。因为这里已记录的兰科植物为44属131 种,其中,白花兜兰、硬叶兜兰、麻栗坡兜兰是十分珍稀的种类。实际上,茂兰之名,也正是由此而来。

2013年夏天,我和同伴来到这个向往已久的兰花王国。在这片典型的亚热带喀斯特石灰岩峰丛地貌上,一眼望不到边的尖锥状、柱状、塔状石灰岩挺拔峻峭,透着异常冷峻的气息。

我们入住保护区内一个四面环山的农家客栈,由于对周边地形不太熟悉,我们决定先去住处附近的小山看看。第二天一早,大家兴致勃勃地出发了。小山的确很小,也就一两百米高,这意味着当天的行程会很轻松。但当我们进入森林开始跋涉时,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山虽然不高,但喀斯特地貌的山体几乎全是岩石,而由于长期处于亚热带湿润气候下,几乎每块石头上都长满了青苔,这让我们的行进异常艰难,只能两手抓住周围的岩石,小心翼翼地前行。更加悲惨的是,这些石灰岩的边缘极其锋利,稍不留神,手掌和胳膊就会被划出血印。

行进了一个多小时,前方忽然传来发现兰花群落的喜讯,但当我赶上去,却不免有些失望——这些兰花只有叶子没有花,难道我们来的季节晚了?正当大家郁闷的时候,一个同伴在一块岩石下找到了一小丛开放的兰花,大家开始兴奋地端详和拍摄。这丛兰花生得别致,花朵粉嫩,唇瓣形如一个个小口袋,上面的花瓣像是戴了一顶滑稽的小帽子。我们赶紧翻看手机上的兰花图鉴,终于查到了它的芳名——梳帽卷瓣兰。据资料介绍,这种兰花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广西、四川中南部、贵州南部和云南东南部,喜生于岩石上,这里的喀斯特山岩正是它们钟爱的家园。

收获了第一种兰花,大家满心欢喜。继续往山顶进发,又陆续发现了石斛、虾脊兰、石豆兰、鹤顶兰、叉缘兰和贵州羊耳蒜。除了贵州羊耳蒜外,其他兰花都只有叶子没有花,看来我们来的季节确实晚了些,不过能邂逅贵州羊耳蒜,也是一大收获。这种羊耳蒜只分布在贵州境内,花色橙黄,比起此前在四川和北京遇到的开绿花的羊耳蒜,它算是羊耳蒜家族中十分美丽的种类了。

傍晚,在返程途中即将走出森林时,我们又意外地发现了一株未知的小型兰花。这株兰花的花朵非常小,以至于大家都险些错过。我们拍下照片,准备回去后请植物学专家鉴别。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还去到了保护区内的青龙潭附近寻找兰花。在这里,我们先后发现了独蒜兰、竹叶兰等品种。值得一提的是,在一棵大树的树干上,我们发现了如珠帘般垂挂生长的红花隔距兰。在斑斓的光影中,它那娇嫩的花朵随风轻摆,好似一串串珠帘,又像是一只只飞舞的蝴蝶。这美丽动人的精灵真可谓茂兰之旅中最闪亮的兰花明星,惹得我们争相为它留影。

深入海南热带雨林 追寻崖壁上的三褶虾脊兰

位于海南岛西部的尖峰岭热带雨林,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和自然条件,孕育了许多珍稀独特的动植物。在这片神奇的天地里,兰花也生得美丽而奇异。

2013年8月,我们又一次来到这里探寻兰花的身姿。和北方兰花通常生长在低矮的草丛中不同,海南雨林中的兰花大多附生在乔木或石头上,有些种类甚至生长在几十米高的树木或高大的崖壁上,即使正值花期,如果只在地面搜寻,也发现不了它们的踪影,所以这次我们特别留意树木上是否有盛开的兰花。

我们穿行在潮湿闷热的树林里,由于身背沉重的摄影器材,走了不到半小时就已满头大汗,连身上的速干衣裤也被汗水浸透了。除了闷热,还时常有讨厌的蚂蟥来找麻烦。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要互相检查对方身上是否藏有蚂蟥,一旦发现就用自带的盐袋把它们消灭掉——蚂蟥的身体表皮有许多分泌粘液的细胞,遇到盐分后,身体里的粘液就会迅速往外渗透,直至死亡。

就这样一路搜寻,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湿滑的山路上行进了约3个小时后,我们终于在一棵大树上发现了盛开的花蜘蛛兰。这种兰花颜色艳丽,因花瓣细长、形似蜘蛛而得名。花蜘蛛兰生长在距离地面约10米高的乔木上,普通镜头根本无法拍摄,我们只能换用拍摄鸟类的长焦镜头,并借助三角架的稳定支撑,才得以将它收入镜头中:在阳光的映衬下,花蜘蛛兰飘摇的身姿显得格外娇美。

接着,我们走进了雨林深处的一片巨石崖壁区域。没过多久,就听到同伴的叫喊:“快看,那里有白色的花朵。”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们看到目标物位于几十米开外的一处5米多高的崖壁平台上。“那应该是兰花,而且是与众不同的地生兰,快用望远镜看看!”另一位同伴立即拿出望远镜认真观察。“看到了,确实是兰花,好大一株,看着像是某种虾脊兰。”大家兴奋不已,但想要拍摄到这株兰花并非易事。研究了一番后,我们决定冒险从崖壁一侧爬上去。我携带一台单反相机打头阵,两名同伴则在下面指挥我的行进路线。由于崖壁上布满了苔藓,攀爬起来十分吃力,有几次我都险些滑下来。借助崖壁上缠绕的藤蔓,我终于艰难地爬上了平台,两名同伴也紧随其后。

这株兰花是名副其实的三褶虾脊兰,每个花序都像是在翩翩起舞的小人,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把花朵塑造得如此美丽。由于平台上站立的空间十分狭窄,我们只得轮流拍摄。然而,在狭窄的空间要找到合适的拍摄角度十分不易,这时广角镜头成了最佳的选择,可以很好地拍摄植株和交代环境关系。而使用微距镜头拍摄时,由于焦段较长,必须要有后仰的动作才能完整构图,但后仰很容易摔下悬崖,所以当我拍摄时,同伴用一只手抓住我,另一只手抓住藤蔓,才帮助我顺利地完成了拍摄。

探访山西群山腹地 巧遇紫点杓兰和遭遇劫难的手参

在我国北方,山西是我们寻找兰花最主要的地方之一,在那里,我们发现并拍摄到多种珍稀兰花。

绶草就是其中之一。初见绶草,是在位于太行山腹地的山西代县岗上村。这个小山村位于滹沱河的一条支流——峪口河边,静谧的村庄环境优美,我们的驻地便是紧邻河岸的一所小院。一天清晨,我们来到院后的小树林散步,当我们正准备踩着石头跨过一条小溪时,意外地在溪边的草丛中发现了一株亭亭玉立的绶草。

绶草是我国兰科植物中分布相对广泛的一种,生于较为湿润的山坡林下、草地溪旁。在它那直立挺拔的总状花序上,开满了螺旋状扭转排列的粉色小花,如同一条美丽的红龙盘旋而上,甚是好看。这种兰花的花期相对较长,有时下部的小花已经开败并结实,中部的小花却开得正艳,而最上方的小花还含苞欲放。虽然绶草在我国分布较广,但要想一睹它的芳容,则需要极好的运气,尤其是在较为干旱的北方,所以这次发现让我们激动地按下了快门。

在山西境内,我们还发现了一种非常珍稀的兰科植物——紫点杓兰。由于紫点杓兰对于生长环境十分挑剔,种群数量相较同属“大哥”大花杓兰更为稀少,因此一直是我们追寻的目标。发现它是在山西吕梁山的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内。那天,我们行进在保护区里,在一片森林的入口处,偶然发现了它的身影。让大家吃惊的是,这株紫点杓兰竟然盛开在一坨新鲜的牛粪上,惹得同伴风趣地说:“这真是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呀!”这株紫点杓兰的花瓣上布满了紫色斑点,与林中斑驳的光线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仿佛一位害羞的少女,娇美脱俗。大家兴奋无比,纷纷拿起相机趴在地上,为这朵奇葩留下靓影。

在山西,还有一种集美丽与药用价值于一身的兰科植物——手参。自古以来,植物中被称为“参”的,命运大都不乐观。尤其是自明代以来,一本医学巨著《本草纲目》更是将众多的野生植物送上了濒危物种名录。人参目前已成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玄参、孩儿参、丹参、拳参等种群数量也在锐减,手参当然也不例外。据当地老人说,以前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林间草地上常常可以见到手参,但自从人们知道其块根可以泡酒入药、具有滋补身体的功效后,手参便遭遇了被大肆采挖的噩运。如今,想要见到它已经十分不易了。

我们发现手参是在一处山顶,大家拍摄了很久才依依不舍地离开。离开前,同伴还将一些荆棘枯枝摆放在这株手参周围,并用石头封锁了周边的道路。对采挖者来说,其实这样做无济于事,我们只是希望能带给这株手参一点仅有的“安全感”!

走向京西野外 寻访珍稀的二叶兜被兰

居住在北京,北京周围的山脉自然就成了我们长期光顾的地方。由于北京海拔落差较大,自然环境多样,因此植物种类十分丰富,其中不乏让我们疯狂的兰科家族。

2012年6月初,我们前往门头沟境内的百花山,想要寻找正值花期的大花杓兰。这种兰花的花朵不仅大,而且十分鲜艳,最大的特点是唇瓣呈口袋状,像只胖胖的小鞋。在欧洲传说里,它是由女神维纳斯遗失在林中的鞋子变成的,因此被称为“女神之花”。最初,我们一直在山腰的落叶林里行走,不见大花杓兰的踪影,然后来到山顶,才在野花遍地的草甸上发现了它。大花杓兰是一种颇为“狡猾”的植物,自己没有花蜜,而是模拟了一种有蜜的植物马先蒿,以吸引昆虫前来传粉——它粉红的花色很像马先蒿,两者的分布和花期也都重叠。

在门头沟的群山中,还珍藏着一种异常美艳的兰科植物——二叶兜被兰。这种兰花由于数量极为稀少,多年来我们一直未曾与它谋面,所以被我们列入“明星目标物种”名录。

找到二叶兜被兰的过程非常偶然。那天,我们在山中行走,途中突遇降雨,雨过天晴后,道路泥泞不堪,在爬坡时,我不小心滑倒在地,幸好及时抓住旁边的灌木丛才没有滚下山坡。正当我从泥泞中爬起来时,却忽然发现身边的落叶层上长着一株亭亭玉立的红色小花,定睛一看,原来正是我们苦苦寻觅多年的二叶兜被兰!二叶兜被兰的叶片仅有两枚,上面布满油状斑点,粉色的小花就像一个歪戴着帽子的小朋友在做鬼脸。此时我已忘记了疼痛,兴奋地呼唤大家为它拍照。这是我们此行遇到的最为珍贵的兰花,每个人都欢呼雀跃,多角度地拍摄了一个多小时,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在北京附近寻找兰花,还有一次让我们印象深刻的经历。那是在大海坨山海拔近2000米的林下,隐藏在下层低矮草丛中的一片绿色小花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当我们拨开草丛,仔细观察后确定这是对叶兰。对叶兰的花朵呈单一的绿色,如此低调的颜色加上低矮的身形,便可以很好地“潜伏”在草丛中繁衍生息。我们俯下身细细观察,在它的茎的下部,对生的两片心形叶片就像是两颗心聚拢在一起,茎的最上部生有5朵绿色小花,清新至极。而几只蚂蚁正忙碌地在它的茎上爬上爬下。“这些蚂蚁是在给它传粉吧?记得在一篇论文中看到过。”同伴猜测着。如他所言,蚂蚁们确实爬到了对叶兰的合蕊柱上,之后便沾满花粉离开了,而我们也拍了一通特写,过足了瘾。

猜你喜欢

崖壁兰花小花
沙燕:崖壁建筑师
种兰花
会下蛋的崖壁
崖壁公寓历险记
又见“小花”
兰花开
神奇的小花伞
预应力锚索技术在旱码头崖壁工程中的应用
我爱你兰花
兰花螳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