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术班说课为例谈“学情分析”
2014-11-15彭爱芬李樟凤
彭爱芬 李樟凤
摘 要: “学情分析”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和教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在说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情分析是否透彻和完善可以推测出老师对学生和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有效的学情分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实现因材施教的重要手段。作者在讨论学情分析的基本内涵、作用及常用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本班的说课情况分析“学情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 学情分析 学术班说课 最近发展区
1.学情分析的重要性
优秀的教师不仅要熟练地驾驭教材,更要真正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从而确定学生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和不同学习活动中的“最近发展区”。而从知识技能等方面阐述“最近发展区”就是教学目标,因此只有针对具体学生才能界定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没有知识经验基础,任何讲解、操作、练习和合作都很可能难以落实。由此可见,学情分析是进行良好教学的前提,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学情分析的内涵
不同的学者对学情分析的定义不同,但是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国内研究者基本达成共识,即教师为了有效教学而开展的对影响学生学习各因素的诊断评估与分析,其目的是为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提供准确的信息和依据,顺学导教(陈瑶,2014)。但是对于学情分析是分析什么,研究者各执一词。戈一平(2010)认为,学情分析的内容一般包括“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已知、学生的未知、学生的能知、学生的想知、学生的怎么知”六个方面。吴绾茹(2011)“以构建生态课堂为目标的学情分析”的主要内容有:(1)学生的知识储备;(2)学生的能力水平;(3)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4)班级整体个性。二者都是从比较狭隘的角度分析学情分析,认为学情分析主要指在教学前对与教学活动直接相关的学生情况的研究与分析。
杨彰发(2010)、陈瑶(2014)较全面地将学情分析划分为三个阶段:课前、课中和课后。陈瑶认为课前学情分析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的学习策略。课中学情分析,一是分析学生的课堂进入状态,学生的课堂进入状态关系到整堂课学习效果。二是分析学生的课堂表现状态,包括学生心理状态和学习用品的准备。课后学情分析主要是分析学生对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具体体现在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教师根据学生在三个不同阶段不同维度方面的表现可以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杨彰发认为“学情分析”的内容主要有:(1)学生起点能力的分析。主要包括学生的认知基础、接受水平、学习能力和思维规律等;(2)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分析。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3)对“可能情况”的预测分析;(4)对学生行为的实时分析;(5)对学生状况的反思分析。
由此可见,不同的研究者进行学情分析研究的视角及对学情分析研究内容的界定既显示出一定的共通性与一致性,又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与多元性。在进行学情分析的过程中要根据研究需要加以借鉴。
3.学情分析常用方法
学情分析是老师的一项基本功。要有效地提高学情分析的准确性,提高教学效率,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观察法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方法。但观察法很容易造成片面、主观看法,因为老师对学生的行为可能只是表象认识,主观猜测的看法则流于片面。这就需要和学生面对面更多地沟通和交流。
调查法是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调查老师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情况有客观了解,但是对学生其他的非智力因素方面的了解还是不多。非智力因素是不直接参与学习活动却制约整个学习活动的因素。它内涵广泛,包括学生的兴趣、学习动机和心理状态。仅仅通过问卷调查或学生的试卷和作业是了解不全面的。
经验分析法是最方便的方法之一,不需借助其他工具仅依靠自身经验便能完成,这也是一线教师最常用的方法。学情内容的分析离不开经验的支撑,但仅仅依靠经验分析又远远不够,易于陷入经验主义和主观主义的误区。并且对于缺乏教育研究方法训练的新手教师或边远落后地区的教师而言,要科学、有效地获取第一手资料难度太大,不易于采用问卷访谈针对某一个现象或者某一个问题面对面地进行深入了解和长期的分析研究。不同的研究方法各有利弊,因此在进行学情分析时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或者将不同的方法进行综合运用。既要抓住学生整体的特征又要对个体因素了如指掌。
由于本班的学生都是新手教师,教学经验比较缺乏。对学情分析的把握大多是根据个人经验及主观判断评价的。当然也有部分学生是源于自身实际的教学实践。
4.学情分析存在的问题
本班本次的说课情况反映出学情分析这一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4.1仅关注课前的学情分析,缺乏课中和课后的考察。
部分学生只对学生上课前的情况做了分析而对课中和课后学生的情况没有做出分析和预测。教学过程中无论教学目标还是教学内容都无法依照预案按部就班地执行。例如王莎莎讲earthquake时,认为学生对一些社会性的话题比较关注,对人与自然的话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在课中和课后的环节设计中没有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和教学后的表现做必要的说明。教学内容既存在预期的学习内容,又存在课堂实践出来的学习内容和学生最终体验到的学习内容(卢敏玲,2006)。所以,要考察教学内容是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教师必须综合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层面的内容。
4.2主观臆断学情,缺乏实证调查和研究。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某些老师没有认识到学情分析的重要性,认为只是备课中的形式而已,往往根据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一刀切”,没有根据班级学生的差异作出不同的判断。还有的老师备课时有学情分析但是落实到教学环节中后又抛诸脑后。这样势必影响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新老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更应注重实际调查,以对学生的情况有全面、准确的把握。
4.3学情分析太泛,显得空洞。
在学生上交的说课稿中可以看到一些模糊的字眼,如学生的听力水平有待提高、已掌握长难句、学生表达能力太弱等。这些表述都太宽泛,针对性不强,要对症下药就会力不从心。教学设计应贴近真实的课堂,反映学生的真实知识技能和情感状况,否则再好的教学活动设计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张英,2010)。
4.4注重对学生群体共性的分析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考察。
当前中国由于教育资源匮乏,一个班级往往五六十个学生,甚至两个年级合在一起授课。这样的现象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难度,无法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只能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大概估计。教师习惯或是被迫考虑绝大多数学生对某个内容的普遍可接受程度而不考虑不同类型学生对同一内容的不同学习倾向和学习方式,更不会顾及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征(安桂清,2013)。这样容易造成教师教学进度和学生掌握的程度不匹配,使得学生两极分化。
5.如何提高学情分析的有效性
第一,学情分析要注意阶段性。钱军先(2014)认为学情是一种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的关于学生学习的一些情况体现,它具有恒常性。因此,学情分析应该开始于学期初的教学计划拟订阶段,体现在教学工作计划中。每一个阶段结束后都要对学习情况做出总结,以调整下一阶段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第二,学情分析必须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学情分析的涉及面广泛,关键是抓住与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关系比较密切的特点,特别是学生掌握预备技能的程度。第三,学情分析要保持灵活性。虽然学情具有恒常性,但它的表现形式是丰富多样且随时变化,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即时瞬间的学习情况,更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分析并加以利用。在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情况会超出教师的预料,所以教师要随时准备二次备课,顺着学生的思维进行调整。
6.结语
学情分析主要是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发展而逐步得以重视的。教学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自我表演,脱离学情的教学活动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情分析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到方向性的指导作用。教师要重视对教学对象的分析,这样有助于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英语教学,真正落实“尊重差异”、“以学定教”和“据学施教”的思想和策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分层教学效率。对于新手老师来讲,提高学情分析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卢敏玲,庞永欣,植佩敏.如何照顾学生个别差异[M].课堂学习研究,2006.
[2]钱军先.学情分析:有效教学的核心与关键[J].教育研究与评论,2009.
[3]戈一平,徐承博,陈宇卿.为了学习者的学而教[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4]杨彰发.如何做好学情分析[J].贵州教育,2010.
本研究得到江西省普通本科高校中青年教师发展计划访问学者专项资金项目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