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疗效分析
2014-11-15李卫华
李卫华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在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3年1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90例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CHOP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治疗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2.22%明显高于对照组6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不良反应均为轻度或中度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轻度转氨酶升高和便秘等,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31.11%高于对照组28.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CHOP方案单独治疗相比,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在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治疗中应用效果较好,且毒副作用不会增加,可作为一线治疗方案的首选。
[关键词] 美罗华;CHOP方案;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7(b)-0102-02
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是常见的一种NHL(非霍奇金淋巴瘤),多数源于B淋巴细胞表达CD20抗原,该类肿瘤对常规放疗、化疗比较敏感,但复发率较高,且二次治疗病变缓解率不高,即使缓解持续时间也较短[1]。美罗华是一种新型的人鼠嵌合型的单克隆抗体,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研发和投入使用,该药物能与B淋巴细胞CD20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提高CD20表达的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缓解率,改善其生存状态[2]。该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在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选择收治的90例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观察比较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美罗华作为全球第1个被批准用于临床治疗NHL的单克隆抗体,可用于联合CHOP方案8个疗程治疗侵袭性淋巴瘤或联合CVP方案8个疗程一线治疗惰性淋巴瘤治疗复发或化疗耐药的惰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3]。现将该院2008年1月—2013年11月期间有关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对比治疗的研究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90例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观察组: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龄35~78岁,平均(46.8±1.2)岁;2例入侵骨髓,3例肿瘤直径大于10cm。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32~71岁,平均(45.1±1.7)岁;3例入侵骨髓,3例肿瘤直径>10 cm。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选标准[4]:所有患者均经过淋巴结活检、手术病例组织检查诊断为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免疫组化标志检查CD20阳性;存在可测量性病灶;AnnArbor 分期为Ⅱ~Ⅳ期;体力状况评价得分在2分以下,评估生存期在3个月以上;不存在神经系统侵犯和严重性器质性损害。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单纯性应用CHOP治疗方案,具体为:① 第1天750 mg/m2 CTX(环磷酰胺)静脉注射,1.4 mg/m2 长春新碱静脉注射,50 mg/m2阿霉素静脉注射;②泼尼松100 mg/m2每日口服,第1~5天。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CHOP治疗基础上第1天给予375mg/m2美罗华(国药准字J20040111,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静脉滴入。两组患者治疗中21 d为1个周期,共治疗6个周期。治疗期间若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Ⅲ~Ⅳ度骨髓抑制性发热则要立即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以及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5]。
1.3 疗效评价
通过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以及血清学检查等综合评估病灶变化。依据B细胞淋巴瘤国际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定:① CR(完全缓解):不存在可触及性的淋巴结,活检或细针穿刺检查阴性,CT检查淋巴结直径在1.5 cm以下,骨髓形态学、组织学检查结果正常,且至少持续4周以上;② PR(部分缓解):可测量的病灶均缩小50%以上;③ SD(稳定):可测量病灶增大25%以下或缩小比例不及50%;④ PD(进展):可测量病灶增大25%以上,或者出现新病灶[6]。临床总有效率=(CR+PR)/总例数*100%。记录治疗期间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45例患者共完成210个周期的治疗,对照组45例患者共完成198个周期的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2.22%明显高于对照组6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62,P<0.05)。
2.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90例患者均给予安全性评估,两组主要不良反应均为轻度或中度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轻度转氨酶升高和便秘等,观察组患者中3例出现白细胞下降,5例轻度骨髓抑制,2例胃肠道反应,1例便秘,2例恶心呕吐,1例脱发,总不良反应率为31.11%。对照组患者中4例出现白细胞下降,4例轻度骨髓抑制,1例胃肠道反应,2例便秘,1例恶心呕吐,1例贫血,不良反应率为28.89%。两组不良反应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B细胞淋巴瘤是B细胞发生的血液肿瘤,包括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7]。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和治疗取决于淋巴瘤的具体类型以及分期分级[8]。侵袭性淋巴瘤通常需要较强烈的治疗方法,但有治愈的可能[9]。美罗华与CD20抗原特异性结合后,CD20不被内在化或从细胞膜上脱落,也不以游离抗原形式在血浆中循环,不会与抗体竞争性结合[10]。美罗华与B淋巴细胞上的CD20结合引起B细胞溶解[11]。体外研究证明美罗华可使药物抵抗性的人体淋巴细胞对一些化疗药的细胞毒性敏感。国外已有许多研究报道美罗华联合CHOP、ICE、EPOCH等化疗方案治疗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高于单纯性化疗治疗[12]。该研究通过观察对比单独CHOP方案和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显示给予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的观察组有效率为82.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2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大多数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表面了含美罗华的联合化疗方案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疗效好于传统化疗方案,所以说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疗效显著,患者耐受性较好,可以扩大应用,增加临床推广。同时,本组通过对比研究,尽管负面结果不一致,但两组不良反应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面美罗华联合化疗方案治疗B淋巴细未增加不良反应。endprint
[参考文献]
[1] 杨绍灵,苏鹏,施玲玲.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与单用CHOP方案治疗初治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的对比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11,19 (10):2069-2071.
[2] 吕明恩,蔡伟波,刘仁涛,等.美罗华联合CTNP方案治疗高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13(6) :57-58.
[3] Michallet AS,Coiffier B.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treatment of aggressive non-Hodgkin lymphoma[J].Blood Rev,2009,23(1):11-23.
[4] 徐卫,李健勇.R-CHOP方案与CHOP方案治疗初治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8,16(4):933-937.
[5] 王潇潇,黄慧强,夏忠军,等.利妥昔单抗联合挽救化疗治疗复发或难治弥漫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长期随访结果[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4):867-870.
[6] Rossi D,Rasi S,Franceschetti S,et al. Analysis of the host phamacogenetic background for prediction of outcome and toxicity in diffuse largeB celllymphomatr- eated with R-CHOP21[J].Leukemia,2009,23(6):1118-1126.
[7] 林剑杨,杨瑜,何鸿鸣,等.美罗华联合化疗老年人难治和复发性弥漫大B细胞组织淋巴瘤的临床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0,17(4):319-320.
[8] 张巍巍,刘冠军,吴冬梅.61例食管系细胞恶性肿瘤的病理诊断及分析[J].当代医学,2013,2 (4):16-18.
[8] 王晓雪,高然,于锦香,等.美罗华联合 CHOP 方案与单用CHOP方案治疗III、Ⅳ期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2,41(4):373-376
[9] 戴朝霞,乌左翔,徐丽叶,等.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与CHOP方案治疗侵袭性B细胞性淋巴瘤的临床对比研究[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9, 31(3):290-305.
[10] 刘艳艳,姚书娜,杨树军,等.p53突变蛋内表达对弥漫人B细胞淋巴瘤预后的预测作[J].白血病.淋巴瘤,2011(20):486-470.
[11] 肖元廷.补体在单克隆抗体介导的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工程,2012,20(5):180-182.
[12] 徐吉兵,王季石,惠 阳.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进展[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2,4(3):160-162.
(收稿日期:2014-04-15)endprint
[参考文献]
[1] 杨绍灵,苏鹏,施玲玲.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与单用CHOP方案治疗初治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的对比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11,19 (10):2069-2071.
[2] 吕明恩,蔡伟波,刘仁涛,等.美罗华联合CTNP方案治疗高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13(6) :57-58.
[3] Michallet AS,Coiffier B.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treatment of aggressive non-Hodgkin lymphoma[J].Blood Rev,2009,23(1):11-23.
[4] 徐卫,李健勇.R-CHOP方案与CHOP方案治疗初治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8,16(4):933-937.
[5] 王潇潇,黄慧强,夏忠军,等.利妥昔单抗联合挽救化疗治疗复发或难治弥漫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长期随访结果[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4):867-870.
[6] Rossi D,Rasi S,Franceschetti S,et al. Analysis of the host phamacogenetic background for prediction of outcome and toxicity in diffuse largeB celllymphomatr- eated with R-CHOP21[J].Leukemia,2009,23(6):1118-1126.
[7] 林剑杨,杨瑜,何鸿鸣,等.美罗华联合化疗老年人难治和复发性弥漫大B细胞组织淋巴瘤的临床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0,17(4):319-320.
[8] 张巍巍,刘冠军,吴冬梅.61例食管系细胞恶性肿瘤的病理诊断及分析[J].当代医学,2013,2 (4):16-18.
[8] 王晓雪,高然,于锦香,等.美罗华联合 CHOP 方案与单用CHOP方案治疗III、Ⅳ期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2,41(4):373-376
[9] 戴朝霞,乌左翔,徐丽叶,等.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与CHOP方案治疗侵袭性B细胞性淋巴瘤的临床对比研究[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9, 31(3):290-305.
[10] 刘艳艳,姚书娜,杨树军,等.p53突变蛋内表达对弥漫人B细胞淋巴瘤预后的预测作[J].白血病.淋巴瘤,2011(20):486-470.
[11] 肖元廷.补体在单克隆抗体介导的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工程,2012,20(5):180-182.
[12] 徐吉兵,王季石,惠 阳.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进展[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2,4(3):160-162.
(收稿日期:2014-04-15)endprint
[参考文献]
[1] 杨绍灵,苏鹏,施玲玲.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与单用CHOP方案治疗初治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的对比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11,19 (10):2069-2071.
[2] 吕明恩,蔡伟波,刘仁涛,等.美罗华联合CTNP方案治疗高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13(6) :57-58.
[3] Michallet AS,Coiffier B.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treatment of aggressive non-Hodgkin lymphoma[J].Blood Rev,2009,23(1):11-23.
[4] 徐卫,李健勇.R-CHOP方案与CHOP方案治疗初治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8,16(4):933-937.
[5] 王潇潇,黄慧强,夏忠军,等.利妥昔单抗联合挽救化疗治疗复发或难治弥漫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长期随访结果[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4):867-870.
[6] Rossi D,Rasi S,Franceschetti S,et al. Analysis of the host phamacogenetic background for prediction of outcome and toxicity in diffuse largeB celllymphomatr- eated with R-CHOP21[J].Leukemia,2009,23(6):1118-1126.
[7] 林剑杨,杨瑜,何鸿鸣,等.美罗华联合化疗老年人难治和复发性弥漫大B细胞组织淋巴瘤的临床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0,17(4):319-320.
[8] 张巍巍,刘冠军,吴冬梅.61例食管系细胞恶性肿瘤的病理诊断及分析[J].当代医学,2013,2 (4):16-18.
[8] 王晓雪,高然,于锦香,等.美罗华联合 CHOP 方案与单用CHOP方案治疗III、Ⅳ期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2,41(4):373-376
[9] 戴朝霞,乌左翔,徐丽叶,等.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与CHOP方案治疗侵袭性B细胞性淋巴瘤的临床对比研究[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9, 31(3):290-305.
[10] 刘艳艳,姚书娜,杨树军,等.p53突变蛋内表达对弥漫人B细胞淋巴瘤预后的预测作[J].白血病.淋巴瘤,2011(20):486-470.
[11] 肖元廷.补体在单克隆抗体介导的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工程,2012,20(5):180-182.
[12] 徐吉兵,王季石,惠 阳.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进展[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2,4(3):160-162.
(收稿日期:2014-04-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