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
2014-11-15陈雷
陈雷
美术点评
油画《青藏铁路》以雪山为背景,高原牛群为近景,凸显了雪域高原的雄姿和建设铁路的艰难。画面在黄金分割线上,描绘了一列正在飞驰的火车,艺术地展现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成果。
党史解读
“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看那铁路修到我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这是《天路》描绘的画卷。
20世纪50年代,党和政府就把改善西藏交通状况,当作发展经济,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的大事来抓。1958年9月,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分别在西宁和关角隧道开工。在经历20多年建建停停的曲折过程后,1979年9月,青藏铁路铺轨到达戈壁新城格尔木。1994年7月,在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党中央指出,要抓紧做好进藏铁路建设的论证和勘查工作。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为加快进藏铁路建设提供了历史机遇。2001年6月29日,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开工典礼在青海省格尔木市南山口火车站和西藏自治区拉萨河畔造耳峰隧道出口同时举行,标志着这项举世瞩目的宏伟工程正式实施。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其中位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路段近1000公里,占全线总长的84%。火车将在飞机飞行高度以上的地方行驶,难怪它被称为“天路”。工程建设还面临着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技术难题。经过数万筑路大军历时五年的艰苦奋战,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于2006年7月1日建成通车。
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极大地改善了西藏自治区交通条件,促进了西藏地区经济发展。通车后,把煤炭、天然气、石油液化气等能源运进西藏,大量粮油蔬菜等日用必需品运到沿线城镇和农牧区。青藏铁路对增进藏族同胞与全国各族人民的相互团结,推进西藏和谐社会建设,巩固国家西南边防作用显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