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研究
2014-11-15兰国辉张水平
兰国辉,杨 霞,张水平
(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近年来,煤炭石油等非物质能源日渐枯竭、新能源开发进程缓慢、工业生产高耗能污染严重等问题,成为中西方许多国家发展的瓶颈。反观现实,2013年12月中国气象局指出,2013年全国雾霾天数成为52年来最多的一年,仅12月份的雾霾就已波及25省份,100多个大中型城市,北京等地PM2.5值更曾一度逼近1000。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不仅带来沉重的能源压力和生态环境危机,而且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出行、生活及健康。加大对经济发展与城市碳排放脱钩研究,促使各省、各市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走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脱钩理论研究综述
200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为探讨如何阻断环境质量损害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性,率先提出“脱钩”(decoupling)概念[1]。“脱钩”即“解耦”,最早起源物理学领域,简单地说就是使两个或多个物理量之间的响应关系不再存在[2]。目前,脱钩理论与模型因其对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关系的恰当解释已成为衡量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分析方法[3]。
国内外运用脱钩理论对生态环境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国际社会近年来,主要从节能和减排两方面入手展开研究,尤其关注对温室气体减排的研究。如:Juknys(2003)将立陶宛(Lithuania)进行了脱钩实证分析,并提出初级脱钩和次级脱钩概念[4];Tapio(2005)对 1970年 -2001年欧洲交通业的经济增长与运输量与温室气体之间的脱钩关系进行了研究,并有针对性地对芬兰交通业脱钩情况展开实证分析[5]。自此,理论界大多采用Tapio提出的脱钩模型。但反观国内,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量上脱钩方面的文献较少,另一方面质上与西方相比差距较大。现有研究大多局限在节能领域,如:王明霞(2006)运用脱钩指标对浙江循环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研究[6];李忠民,庆瑞东(2010)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反映框架设计出的DPSIR结构的OECD脱钩指标和Tapio脱钩指标,对山西省的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脱钩情况进行实证研究[7];仇方道,沈正平等(2011)采用物质流分析、脱钩分析和分解分析等方法,深入分析了1995-2007年徐州市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脱钩类型、可持续状态及驱动因素[3]。还有些学者对耕地占用与GDP增长间脱钩关系,水耗及转移投入与GDP间脱钩关系进行探究。通过大量阅读现有研究,发现目前国内学者对资源城市尤其是煤炭城市的关注度不够。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很大程度上的盲目追求快速发展,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因此,资源城市的转型及低碳发展,对整个中国的生态环境具有重大影响。本文以安徽省煤炭城市为重点研究对象,对其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进行脱钩研究,旨在阐明安徽省近年来生态环境的压力情况,进而为有关城市有效推进节能减排政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明确重点和提供方向。
二、安徽省2001-2011年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关系实证研究
(一)碳排放量计算
本文碳排放量的计算主要依据《2006年IPCC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指标数据,考虑到城市能源耗费中天然气、液态石油气、水电和核电等产生污染较小,故在计算时将原有公式简化,如(1)所示:
其中,Ct为t时期碳排放总量(万吨);i为能源消费类型;Eci,t为 t时期 i类能源消费总量(万吨),Fi为i类能源的碳排放系数(见表1),Oi为i类能源的碳氧化率。
表1 我国主要能源碳排放系数和碳氧化率
表2 安徽省2001-2011年消耗能源碳排放量一览
由表2可以清晰看出,安徽省2001-2011年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消耗以煤炭为主,其产出的碳排放量占到全部能源碳排放总量的大部分。焦炭、原油、柴油碳排放量整体呈上升态势,煤油和燃料油碳排放量则逐渐降低,源于安徽省近年来逐渐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注重发展低碳经济。
(二)Tapio脱钩弹性测度
本文主要采用Tapio于2005年提出的脱钩模型,计算安徽省2001-2011十年间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间脱钩关系。在Tapio的研究中,他认为运输量的脱钩弹性值等于交通运输量增长率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之比。进而,推算出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之间脱钩弹性值的计算公式,见公式(2)。
同时,他引入脱钩弹性概念并将弹性值划分为8个等级,通过弹性值得范围来确定脱钩状态(见图1)。“扩张”与“衰退”主要用来描述经济发展状态,GDP增长就叫“扩张”,反之称为“衰退”;“强”、“弱”、“脱钩”、“连结”等表示为所研究的两个要素间的关系。
图1 脱钩状态划分示意图
据此,通过对《安徽统计年鉴》(2000-2013)的能源生产与消费关键指标数据的计算与整理,得出2001-2011年安徽省碳排放总量(见表3)。
表3 安徽省2001-2011年碳排放总量与经济增长脱钩弹性
结合表3,进一步分析可知:2001-2011年安徽省经济增长与碳排放总量脱钩状态主要表现为:2001年脱钩弹性<0,为强负脱钩,表明该年份安徽省经济获得较大增长,碳排放量得到较明显控制,能源使用效率较好;2002、2003和2006年脱钩弹性>1.2,为扩张负脱钩,显示在安徽省经济增长同时,碳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大,但资源利用效率落后于经济发展速度;2007年改变为扩张连结;其余年份则为弱脱钩,说明在2004、2005、2008-2011年份,安徽省工业部门产值不断提高,但对能源的投入依赖不断增大,能耗产出较低,能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三、结论与建议
基于Tapio脱钩模型,对安徽省2001-2011十余年间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脱钩弹性指数表明:第一,安徽省碳排放与GDP在多数年份实现脱钩,碳排放在2000年后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控制;第二,2004-2010年间,除了2006年为扩张负脱钩、2007年为扩张连结,其余年份均为弱脱钩,数据显示近几年碳排放压力渐大,工业部门能源利用效率较低,亟待采取措施改变“高消耗、高污染”现状;第三,十余年间省内消耗煤炭所产生的碳排放量占所有能源碳排放总量均值的88.6%,警示安徽省要及时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尤其做好省内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工作,努力发展低碳经济模式。具体建议有:一是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推动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由单一的煤电产业向多元化产业发展;二是实现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协同发展,着力发展低碳技术,降低城市碳排放量,促进高碳产业低碳化;三是加强环境治理和污染减排监管力度,加快落实清洁生产,促进生态城市建设,增强城市森林碳汇能力。
[1]赵建林.石家庄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的“脱钩”关系研究[J].当代经济,2012(3):84-85.
[2]钟太洋,黄贤金,王柏源.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的脱钩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0,25(1):18-31.
[3]仇方道,沈正平,张敬,等.基于脱钩模型的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动态分析——以徐州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30(3):67-71.
[4]Romualdas Juknys.Transition Period in Lithuania—do We Move to Sustainability[J].Environmental Research,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2003,4(26):4-9.
[5]Tapio P.Towards a theory of decoupling:Degrees of decoupling in the EU and the case of road traffic in Finland between 1 970 and 2001[J].Journal of Transport Policy,2005(12):137-151.
[6]王明霞.脱钩理论在浙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的运用[J].林业经济,2006(12):40-43.
[7]李忠民,庆瑞东.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脱钩实证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6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