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观察
2014-11-15陈志银谭益剑
陈志银 谭益剑
医院一般利用手术治疗法为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治疗,以往主要利用常规跨伤椎后路复位为患者进行治疗, 不过这种手术治疗方式并发症率较高, 骨折愈合较慢, 容易给患者造成精神负担, 不利于疾病好转[1]。本文分析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 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在2008年1月~2013年2月间收治的5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9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跨伤椎后路复位治疗, 男17例, 女12例, 年龄在20~75岁间, 平均年龄(32.26±5.73)岁,其中有8例患者为车祸致伤、16例患者为砸伤、5例患者高处坠落伤。观察组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 男16例, 女13例, 年龄在21~72岁间, 平均年龄(33.75±5.48)岁, 其中有7例患者为车祸致伤、13例患者为砸伤、9例患者高处坠落伤。两组患者在性别、疾病发生原因、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手术方法 为患者行全麻, 取俯卧位, 腹部悬空, 选取伤椎部位作为中心, 取后正中切口, 将伤椎及相邻椎体的椎板、关节突显露, 利用X线机进行监测, 定位伤椎及上下椎体椎弓根进钉点位置, 按常规方法置入螺钉。
对照组:按常规方法置入螺钉, 复位内固定后, 固定节段椎后外侧融合、植骨, 若患者有神经症状者, 则可行半椎板或全椎板减压, 以CT影像为依据, 实施有限减压。
观察组:取螺钉, 置于伤椎与椎弓根相连的大骨块内或钉尖朝向终板, 同时在其上椎体、下椎体中置钉, 连接椎弓根完整螺钉, 完成压缩伤椎与后凸后, 进行三点顶压, 并对前方实施复位固定。锁定棒锁与上下锥弓根螺钉, 确保椎体随着棒弧度的变化而产生变化, 并将椎体提拉, 将支点定于伤椎螺钉部位, 把骨折椎推顶, 使患者伤椎水平移位现象得到改善, 根据患者伤椎间隙大小, 可进行撑开复位, 使椎体高度恢复。
完成透视操作后, 可证实患者的矢量曲度与伤椎高度基本恢复, 将一侧伤椎椎弓根螺钉拔除, 触探与扩大骨折间隙,将自体骨粒植入, 直到填满即可停止。充分减压后, 将内固定器固定, 并把椎板外缘皮质骨去除, 取自体骨髂骨或人工骨椎后外侧植骨融合, 置引流管, 逐层缝合。
1.3 评价标准 显效:经X片检查, 可观察到患者骨折复位良好, 愈合程度良好, 疼痛症状完全消失。有效:经X片检查, 可看出患者骨折愈合情况有明显改善, 疼痛症状消失。无效:经X片检查得知患者骨折情况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 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研究得知, 观察组中治疗显效者21例, 治疗有效者7例, 治疗无效者1例, 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中治疗显效者17例, 治疗有效者5例, 治疗无效者7例, 总有效率为75.9%,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从表2中可看出, 观察组Cobb角与椎体前缘高度均低于对照组, 这表明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与Cobb角取得明显改善,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内固定松动, 无患者出现术后1年螺钉松动和与内固定断裂情况, 发生率为3.4%, 术后得到缓解28例。对照组中内固定松动3例、内固定断裂1例、术后1年螺钉松动1例, 术后得到缓解24例, 总发生率为17.2%。观察组的术后1年螺钉松动、内固定断裂、内固定松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的Cobb角与椎体前缘高度比较
表3 两组患者的内固定断裂、内固定松动等情况对比[n(%)]
3 讨论
腰胸椎骨折在骨科疾病中非常常见, 它主要是因受到外力影响所致, 高处坠落、车祸、砸伤等是导致人体患上这种疾病的主要原因。胸腰椎患者通常会伴随神经功能受损等症状, 导致治疗难度加大。
现阶段主要利用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 据临床研究证实,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对于这类疾病治疗具备较好的临床疗效, 它具备良好的固定性, 有利于促进患者骨折愈合, 伤椎内置钉更有利于伤椎撑开复位, 植骨有利于增加伤椎骨量、提高骨愈合几率, 从而增强脊柱前中柱的稳定, 降低不良现象发生率, 安全性与可靠性较高。
同时注意适应证的选择:①伤椎置入的椎弓根完整;②椎体未完全爆裂;③伤椎无明显骨质疏松;④伤椎内有一侧终板是完整的。只有这样才能满足螺钉在伤椎内撑开的应力要求。
在以往的手术治疗中, 主要利用常规跨伤椎后路复位治疗, 不过这种手术治疗法并发症率较高, 不利于促进疾病的好转。从本次研究中可看出, 观察组患者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后, 治疗效果非常明显, 总有效率高达96.6%, 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患者的Cobb角与椎体前缘高度均低于对照组, 这表明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具备较好的临床疗效, 有利于缓解患者病情, 值得推广应用。
[1]廖兴华, 张维成, 林彩霞, 等.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临床骨科杂志, 2013,16(02):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