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研究

2014-11-14冯佳

山花 2014年18期
关键词:拉姆齐弗吉尼亚伍尔夫

冯佳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文学家,其对于文学的贡献主要在于其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上的成果,其文学作品大部分是结合女性文学写作的特点和形象、女性文学的传统,以及自身创作经验而形成的,作品反映出她细腻的笔调所构建的女性视角,而且为后世的女性主义文学创作者带来重要影响与启发。因此,本文通过简要介绍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兴起与带给人们的启迪,并以弗吉尼亚-伍尔夫作品《到灯塔去》为例,阐述女性主义文学理论。

在女权主义运动的影响和推动之下,弗吉尼亚·伍尔夫勇于创新,将女性主义思想以文学之态映射出来。由于在父权制社会里,社会的主宰是男人,而女人的地位十分卑微,女性要想在这样卑微的社会地位下获得成功简直不可能,这就注定女性将会被历史所淹没。而作为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先驱者,弗吉尼亚·伍尔夫通过文学写作实现女性主义思想和自身价值,从而批判父权对女性主权的压制,为挣扎前行的女性点亮了一盏灯。

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兴起与启迪

现代女权主义是女性主义的一个重要基础与重要内容,但是又区别于女性主义。女权主义在历史上有着几个标志性的事件,包括20世纪20年代,美国通过法案承认女性的选举权。在随后女性的努力与争取下,女性权利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在社会政治与经济领域,女性开始拥有逐步深化的政治经济地位,女权主义指导下的女性运动得到了一定的实效。但是渐渐地,女权主义者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那就是女性在社会生活中从属与依附的地位没有得到本质上的改变。两性平等问题也并无根本上的动摇。性别关系与性别权利问题逐渐成为女权主义者研究的核心问题,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男女权利应该如何配置才算合理,其构架应当如何才能使女性真正取得地位与思想的独立。也正是在此背景下,女权运动得到深化,在命名上也改为女性主义,这两者在本质上有很大区别。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20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她的小说理论与女性主义诗学对于世界文学发展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弗吉尼亚·伍尔夫通过意识流的写作手法,表现人们心底最原始的潜意识,几乎所有作品都有现代女性意识。由于她的作品才使得现代女性文学初具规模。在她的作品中,独创出完全不同于男性的语言风格,其题材、表现方式等也都独树一帜,提倡对女性文学的继承与发扬。在她的作品中不断地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阐述女性不公平的现状,对此进行批判,并独创出双性同体的角色,明晰了两性价值判断命题,开创出女性主义在实践中的新路径与新高度,使得后继女性主义作家有了一个全新的、更为开阔的角度进行女性主义宣扬。

随着时间的推移,女性文学真正成为了一门受到认可的艺术,脱离了简单的情绪宣泄。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也在进一步升华,在写作艺术上越来越聚焦于人们的内心世界,特别提倡内心真实的发掘与表达。

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特性

伍尔夫是女性主义理论的引领者,揭露父权社会对女性文学的压制。她的作品为女性运动发展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使得女性主义的发展走上一条比偏激地排斥男性更有意义的道路。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作品中惯用的手法就是运用双性同体来表达观点,她始终坚持以历史社会分析为基础,结合社会环境,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形成了一系列独有的特征。其典型的文学理论特征分析如下:

1.经验性

伍尔夫一直致力于构建女性主义理论。这不可避免地带入了经验主义,缺乏严密的逻辑论证。比如在论证写作的基本物质条件、女性价值观、双性同体等问题的时候,其论证方式都是采用作为女性的生活经验。她在讨论为何要以物质为基础才能开展写作的时候,采用的就是她作为女性的生活经验。她在《自己的一间屋》里谈到当时物质条件薄弱没有写作基础,但是后来在继承了姑妈的财产后的巨大转变,所论述的方式就是不严格按照逻辑来论证的。再比如在回答为何男女需要和谐这一问题时,举的是作者自己生活中的例子。在她的作品中经常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自我感受来证明两性二元关系的和谐理念,同时指出这是无理由的本性,这种结合才能得到最大的快乐与满足。这种论述无疑是感性与经验式的。其高举的女性意识、女性价值、女性思考旗帜也是基于经验而构成的。一方面这种思维与论述方式或许不太可靠,但作为文学作品,其所表达出来的最为原始的信念与思想对人们的感情却是最有穿透力的。

2.科学性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女性主义方面的论著首先有着科学性。本文从其作品中所表现的两个方面来论述;一是女性与社会关系;二是女性与男性的关系。就女性与社会的关系而言,弗吉尼亚·伍尔夫从来没有剥离过女性与社会的关系而片面强调女性的独立性。弗吉尼亚·伍尔夫说:“女人要写作,必须要有自己的一间屋和一点钱。”这句话就反映出,她认同女性获得完全的自由的前提是经济与空间的独立。这些现实条件是基础,要避免对男性的依赖,就要有自己独立的生活和事业。这一问题的实质就是女性独立中意识与物质的关系。弗吉尼亚·伍尔夫强调,必要的现实条件与物质基础是女性实现独立的前提。更进一步地,她提倡在此基础上实现女性主体的意识与能力的建设。反过来,这些意识和能力的建设又从未脱离过她们所处的世界。一方面依托于物质基础、根据物质基础、创造物质基础来实现自我独立;另一方面,又强调不受外界的影响,不因物质限制思想的独立与自由。她宣扬女性的自我意识强化、形成独特的女性语言与思维方式,从最本质的潜意识中解放女性。这种关系的处理与认知十分符合马克思哲学思想,是很科学的,也很现实。

无独有偶,在涉及女性主义男女关系的处理中,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主张也是很符合马克思哲学的。在她的观念里,女性与男性的关系处理要符合对立统一的规律,既要斗争也要统一,更要相互转化。在探讨女性在父权社会中受到的种种不公与压迫时,伍尔夫也从未将女性完全独立在男性之外,她从未将男性及其价值观念完全排除在女性价值之外。这一点无论是在谈论她所希望的女性独立思考,还是实现女性价值中都能够体现出来。这一点也是她不同于走向分离主义的女权主义。endprint

3.非政治性

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从政治上或是文学上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尽管众多研究者曾经认为,伍尔夫的作品中暗含着对男权社会的不满,暗含着对社会权利构架的不满与改革的意愿,认为她的小说有着强烈的社会性与政治性,但是从伍尔夫作品及其理论的本身来看,其文学理论与实践的本质是非政治性的。伍尔夫的女性观,本质在于建立女性的自我主体意识。而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争取平等、争取更大的社会权利只是衍生品,并不是其女性主义的本质目的。她的写作往往不太关心政治事实,更在意对女性内心的真实把握。

以《到灯塔去》为例体现

《到灯塔去》这部作品是弗吉尼亚-伍尔夫较为典型且深入人心的女性主义文学作品。小说集中笔墨塑造了3位典型的人物:拉姆齐夫人、拉姆齐先生、莉丽·布雷斯克。拉姆齐夫人具有敏锐的直觉和智慧,操持着家庭的一些琐碎事务,感性而喜欢幻想,热爱身边的事物,对身边的人都能够包容与关怀。而拉姆齐先生是位大学教授,受人尊敬,但孤僻而刻板,凡事都要以逻辑来解释,过分强调逻辑与理性,显得不近人情。莉丽·布雷斯克则是一位兼具男性气质与女性感性的双性结合体。

通过人物的形象塑造作者对男性与女性的社会地位状况进行了深入比较,对男女二元的微妙关系进行了阐述,对男女之间存在的不同的二元思维方式与态度也进行了深刻的揭示。莉丽·布雷斯克的两性气质起初并不能调和,但是在对拉姆齐夫妇的深入了解后,认识到了他们各自身上具有的优点,并渐渐调整自身,直至融合双性气质特征。正是在莉丽·布雷斯克这一形象上寄托着伍尔夫对男女关系从对立到协同融合的观念与主张。

灯塔是拉姆齐夫妇都向往的地方。但是灯塔其实是伍尔夫塑造的一个集两性特征于一体的事物。灯光象征着拉姆齐夫人。拉姆齐夫人时常对着海上的灯塔凝视,感受着灯光的安详静谧,幻想着灯塔那边的风景。其所观望的灯塔最后也随着她的一些思考而升华。而灯塔的塔身正是拉姆齐先生的象征,刻板、冰冷、锐利。灯塔同时象征着两性的特点,也体现着伍尔夫关于双性人的构想。灯塔同时寄托着拉姆齐夫妇的共同渴望,也代表着伍尔夫对两性走向调和的寄望。暗含着伍尔夫对两性从对立走向融合的愿景。

从《到灯塔去》的小说结局安排来看,伍尔夫从思想上找到了一种转变男女二元对立的办法,宣扬男女二元调和的愿景。在对女性的描写与渲染上,也融入了诸多女性主义的思想,对女性更为敏锐、细致、包容的气质也是不吝笔墨地表达其作用与影响力。

综上所述,伍尔夫站在历史与传统的高度,对女性所处的社会地位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在表达父权社会对女性价值与女性创造力的扼杀与限制的同时,也提出了其女性主义中“意识独立”、“成为自我”等。鼓励女性以一种不同的姿态共写历史,提倡女性独立思考,构建女性话语权。随着历史的推移,弗吉尼亚·伍尔夫及其作品必然成为女性主义发展上的一座高峰。

参考文献:

[1]曾薇弗吉尼亚·伍尔夫“双性同体”女性主义理论在其小说中的体现[D].广东商学院,2011:45.

[2]余莉以《到灯塔去》为例看家庭之于女性[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2(2):56-57.

[3]郭婷弗吉尼亚伍尔夫反战作品中的女性主义思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40.

[4]朱华.心灵的隐曲:孤独意识与死亡意识——弗伍尔夫及其作品人物精神世界探析[J].山东文学,2008,32(07):78

[5]杜婧一.寻找女性独立的桥梁—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理论探微[D].东北师范大学,2011:32.endprint

猜你喜欢

拉姆齐弗吉尼亚伍尔夫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伦敦风景》中的情景交融
《到灯塔去》中拉姆齐夫人形象分析
美国“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
论伍尔夫小说《到灯塔去》中的精神隐喻
To the Light House—A Journey of Life from Moments to Eternity
弗吉尼亚·伍尔芙《到灯塔去》的成长主题解读
大厨戈登·拉姆齐教你做牛柳
伍尔夫《黛洛维夫人》的意识流技巧
弗吉尼亚就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