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部描写亨利·詹姆斯为主角的作品中看虚构技巧的真实
2014-11-14袁媛张静
袁媛 张静
亨利·詹姆斯是英美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大文豪,文学成就与地位极高,从而引起众多学者对亨利·詹姆斯进行研究,以亨利·詹姆斯为主角的传记文学与小说作品不断涌现,且获得极大的赞誉。埃德尔的传记《亨利·詹姆斯的一生》、泰宾的《大师》、洛奇的《作者,作者》是比较成功的三部作品,虽然面对的是亨利·詹姆斯同样的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但是通过对人物不同时空的选择、不同视角的挖掘,将真实的人物、书信、创作历程与虚构的情节、叙事技法奇妙融合,塑造出了三个截然不同的亨利-詹姆斯形象,演绎了虚构技巧的真实。
亨利·詹姆斯的生平简介与以其为主角的三部作品
亨利·詹姆斯1843年生于纽约一个富庶的家庭,1916年2月28日于英国去世,是一位英美文学历史甚至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大文豪,是著名的文学家、评论家,在文学史上地位举足轻重,承上启下,将文学从现实主义引领到现代主义中。亨利·詹姆斯家庭中有著名神学家的父亲,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的哥哥,他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在青年时就到欧洲各国游历,并开始文学创作,硕果丰厚,著有长篇小说《一个美国人》、《华盛顿广场》、《一位女士的画像》、《鸽翼》、《使节》、《金碗》等,中短篇小说有《黛西-米勒》、《阿斯彭文稿》、《螺丝在旋紧》、《丛林猛兽》等,短篇小说有《真东西》、《地毯上的图案》等,还有大量的传记评论文章。亨利·詹姆斯的小说开创了心理分析小说的先河,开始描写普通人的内心世界,开始关注人物的意识对小说发展的推动作用。在生活上,亨利·詹姆斯具有同性恋倾向。
1934年亨利·詹姆斯诞辰100周年,美国文学刊物《猎犬与号角》为亨利·詹姆斯开办了专号,自此开始研究亨利·詹姆斯的人络绎不绝。经过了近一个世纪,其研究已经非常全面。比较有名的研究当属为亨利·詹姆斯作传的美国传记学家里昂-埃德尔的作品《亨利·詹姆斯的一生》,这部作品不仅仅研究了亨利·詹姆斯的文学地位和作品,他那值得挖掘的一生更让人着迷,引起极大关注,特别是2004年被誉为“亨利-詹姆斯年”,因为在这一年内连续诞生了三部以亨利·詹姆斯为主角的小说,这三部小说是:英国作家戴维·洛奇的《作者,作者》、爱尔兰名作家科尔姆·泰宾的《大师》和阿兰·霍灵赫斯特的《美丽的线》,甚至还有的小说失掉了出版机会,因为当年这个题材的小说实在太多。
本文主要选取以亨利·詹姆斯为故事主角的三部文学作品,《亨利·詹姆斯的一生》、《作者,作者》、《大师》。这三部作品都以亨利·詹姆斯为故事主角,是对他真实一生的文学艺术再创作,文章用这三部作品整合亨利·詹姆斯的一生,并探求在这些名家名作笔下,如何运用虚构的技巧来叙实,如何用笔尖演绎出亨利-詹姆斯传奇的一生。柏拉图有个著名的“床喻”,讲的是神为了需要制造了自然的床,而木匠通过模仿从而创作出了生活中的床,画家则从生活中提取灵感画下了艺术的床。这个床喻用于这三部描写亨利·詹姆斯人生的作品非常合适,亨利·詹姆斯本人的一生就是神造的床,是真实的生活,是在当时社会环境中形成的波澜壮阔的一生。而埃德尔的《亨利·詹姆斯的一生》是对詹姆斯人生与艺术生命的模仿创作,埃德尔就是那“木匠”,最贴近真实的生活,但是毕竟是模仿,不可能事无巨细严丝无缝,也带有作者的部分合理虚构与想象,是高度浓缩的亨利·詹姆斯的形象,而且带有埃德尔个人的喜好与评论。两部小说正如画家笔下的床,是选择运用小说的创作技法构建亨利·詹姆斯的人生,这其中带有作者自己对艺术、对人生的态度,带有各种虚构的艺术与死后选择的小说技巧。大仲马曾说虚构是小说艺术之床最精彩的、最值得欣赏的艺术,笔者也就是以这三部作品为视角,讲述作品中虚构的技巧和特点。
从三部作品的时空分配看虚构技巧的真实
作家发挥想象力主要依靠的是对作品时空上的灵活运用与安排,若时空被锁住,则想象力就会被大大束缚住。不过以亨利·詹姆斯为主角的作品中,这种束缚情况就发生了,因为作品只能以亨利-詹姆斯为原型,时间就是他在世的73年,空间就是他生活过的地区,有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埃德尔的传记文学写作无疑就要限定在这个时间和空间的枷锁中,但更深层来说是一种挑战,埃德尔要从1843年亨利的出生写到1916年亨利的去世,这中间的故事发生必须面面俱到,要从美国写到欧洲居住的国家,不能有疏漏,而埃德尔面对的是一系列未经过任何梳理的原始资料,其中包括亨利·詹姆斯的书信、日记、回忆录、亲友的叙述回忆,等等。怎样从这些琳琅满目的资料中提炼出所需要的文学素材,然后结合自己的想象合理将其联接起来,是一门技术性学问,埃德尔采用的是“场面的方法组织材料来叙事的”,优点是便于交代故事,将一个场景、事件、人物关系联合起来组织一个章节,高度概括,找寻各种佐证和痕迹来说明该故事对亨利的重要性,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在传记文学中体验戏剧性的故事情节,可读性甚高。为此埃德尔在写作中阅读了亨利·詹姆斯的上万封书信,把和谁吃饭,和谁社交等无法用故事概括的事情都写了进去,尽量遵循了传记真实性的要求。
泰宾的《大师》则在时间选择上非常灵活,仅选取了亨利·詹姆斯1895年1月到1899年12月这5年的时间,其叙述模式表面像是“编年体”,章节依靠年份去划分,不过更为精确的描述应当是,泰宾采用的是“蜘蛛网”的叙事方式。在《大师》的每一个章节中,都采用倒叙方法交代亨利·詹姆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人物与鲜明时刻,从而通过整体及部分的叙述,描绘出了亨利·詹姆斯的传奇一生。小说整体的节奏感很强,且尺度的把握非常到位,时而紧凑,时而跳跃,让读者体验到阅读的舒适感。就拿第五章中一段关于亨利·詹姆斯与霍姆斯同床共枕的描述来说,这部分内容就经过了极为细致的刻画,入睡前的一个小时却显得无比漫长,两个男性赤身同睡一张床,空气是尴尬的却略显暧昧,谁都不说话,沉寂、默然、无限幻想的时间里,两个人不停揣摩着对方的心思,时间滴答滴答地缓缓流淌,充满了无限幻想。空间上《大师》的发生地点多是在爱尔兰、英国与意大利,这可能与泰宾是爱尔兰人有关,这种空间安排突出了作者的生活印记与民族情结,空间安排让小说显得风格独特。endprint
洛奇的《作者,作者》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运用更大胆,更引人注目。整个故事的开头和结尾呈现遥相呼应的状态,中间部分则被细腻地、不漏痕迹地包裹其中,一气呵成。在该小说中,洛奇大量采用蒙太奇的手法与意识流的写作手法,有序控制着小说的节奏和时空的变化,精彩绝伦,挑逗着读者的胃口。以亨利-詹姆斯的戏剧演出失败为例,洛奇充分运用了蒙太奇的手法:一边是描写詹姆斯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吃着晚餐,敏感地注意到了许多不同寻常的细节;另一边则是观众、演员不断进场,他们在谈论着什么,脸上做出各种各样的表情。一边是亨利·詹姆斯去看了王尔德的戏,觉得粗俗却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另一边是亨利-詹姆斯自己写的一场戏曲中,观众坚持到第二幕就已经无法继续忍受了,喧哗起哄不断,甚至开始离场,虽然他的朋友们想极力维持剧场气氛,却无法控制;最终两边的镜头合二为一,演变成亨利·詹姆斯站在舞台上接受者台下观众的羞辱和谩骂。这种蒙太奇的手法新颖细致,情节完整地组织起来,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般地目睹亨利的失败,对比镜头加剧了这场戏剧失败的讽刺意味,进而渲染了亨利·詹姆斯在失败后的失望与心痛的心理。在空间上洛奇也因为个人生活印记和喜好倾向,选择熟悉的英国,将其故事背景都定在英国与意大利两地,让小说带有了英国的老绅士风格。
从三部作品的叙述者角度看虚构技巧的真实
三部作品都选择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待这位文学历史的大文豪。埃德尔笔下的亨利·詹姆斯非常符合人文精神,以男权主义者的身份与男性化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一方面肯定了亨利·詹姆斯的伟大文学成就,亨利·詹姆斯为之付出的努力;另一方面直接地触碰亨利·詹姆斯人性中的弱点并披露出来。因此埃德尔作为传记文学作家完全采用了“福尔摩斯加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福尔摩斯”是指写作时将传记事实加以仔细的推理分析,“弗洛伊德”是指写作要关注人物的内心深处的想法,就是揣摩人物的心理状态,从心理状态角度将相关的时间串联起来。这就是为什么埃德尔要大量细致地翻阅亨利·詹姆斯的书信、日记、故居、其身边朋友的回忆录等材料。从而对亨利·詹姆斯在精神方面进行分析。但是作家势必会在小说中有自己的“移情”,埃德尔的传记中,埃德尔完全是一位男权主义者,视角是一个男权社会如何看待一位终生未娶的男性的,并尖锐指出亨利·詹姆斯是一位“太监”,以此说明他对女性的恐惧。
泰宾的小说对亨利·詹姆斯是平视的视角,掺杂了那么点惺惺相惜的味道,这是因为泰宾自己的性取向与亨利·詹姆斯相同,就这一点来说泰宾更能体会亨利·詹姆斯在性取向上的困苦和内心的挣扎与煎熬。泰宾更注重亨利-詹姆斯的内心深处的想法,就像自己钻入了亨利·詹姆斯的心里,更加细腻温柔地去体验亨利·詹姆斯的心理,更像通过女性的视角进行评述。而对于亨利·詹姆斯的一些同性恋倾向,泰宾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因此处理亨利·詹姆斯的同性事件时笔尖非常柔美和浪漫。对比埃德尔来说,整部小说更像是将亨利-詹姆斯描写成更为纤细与敏感的女性角色。在小说中有这样一段话,足以看出泰宾描写的细腻与唯美。很美好的画面,带点静谧的、温馨的感觉,笔者的描述将亨利·詹姆斯的同性取向写成并不是很糟糕的事情。
洛奇的视角是带有仰视的视角。这与洛奇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洛奇是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在文学界的地位极高,是伯明翰大学的客座教授,是英国皇家文学的会员。站在这个文学地位高度的洛奇,倍加推崇亨利·詹姆斯,甚至1972年写了与亨利·詹姆斯同名的著作《小说的艺术》,由此可以看出洛奇对亨利·詹姆斯文学成就的肯定和赞扬。在《作者,作者》中,洛奇认为亨利·詹姆斯具有非常高超的构思文本的技巧,将其视作英语语言第一个真正的现代小说家,他发展了一种让信息分布各处的小说写作技巧。因此洛奇是发自内心地欣赏亨利·詹姆斯,认为詹姆斯的一生是具有历史性、传奇性的一生,他非常期待与亨利·詹姆斯能够隔着时空对话,并在小说最后写了宣示内心情感的一段话:“我很想陷入幻想之中,来一次时光倒转之旅,……自己拉把椅子,趁HJ尚未离开人世之际,和他说说文学的未来,让他放心。”这种仰视的心态跃然纸上。
结语
文章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三部以亨利·詹姆斯为主角的作品,并选择从时空分配与叙事者角度两方面来分析虚构技巧的使用,如何使用虚构技巧来演绎真实的亨利·詹姆斯的人生。三部都是精品,谁优谁劣很难判断,因为他们采用了不同的论述文体、选取不同的情节和细节进行组合排列,都是在塑造带有作者自己感情烙记的亨利·詹姆斯,都是在“模仿”的过程中利用各种技巧进行虚构,是虚实相生写法最好的案例。不管后世对三部作品的评价如何,笔者相信亨利·詹姆斯的文学创作之路与生活之路,是一笔需要挖掘的宝贵的文化财富,极具文化价值。除了这三位大文学家外,还有许多学者对亨利·詹姆斯做了研究,更有许多学者开始对泰宾、洛奇与埃德尔等大文学家的作品进行研究,这些都将是留给后人的重要遗产。
参考文献:
[1](英)戴维·洛奇作者,作者[M].张冲,张琼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2](爱)科尔姆·泰宾大师[M]柏栎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3]Leon Edel.Henry James,a life[M]Harper&Row,1985.
[4](英)戴维·洛奇.小说的艺术[M].王峻岩等译作家出版社,2010
[5]陈榕.为亨利詹姆斯的心灵画像——读《大师》与《作者,作者》[J].外国文学,2007(1):103-1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