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之城(三):祭奠
2014-11-14爱松
爱松
插曲、献词与二重奏
《古兰经》:你们当崇拜他,以使你们敬畏。
“在意大利,博尔吉亚家族统治的三十年内,有战事、有恐怖、有流血,但是,这时期产生了米开朗基罗、莱昂纳多·达·芬奇以及文艺复兴。在瑞士,则是兄弟般友爱,享有五百年的民主与和平。但是他们产生了什么?只有布谷鸟自鸣钟。”(哈利·莱姆《第三人》)
《第三人》提出了一个具有荒谬和悖论性质的现实。摩尔人将领塔拉格率领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军队侵占西班牙后,摩尔王朝在阿尔罕布拉宫中又能产生些什么呢?
格拉纳达在陷落之前是一座天堂,而在14世纪与15世纪可能是一座特殊的地狱。阿尔罕布拉宫中可以找到一些最黑暗的宫室,那是争斗、诡计、谋杀、奴役、贫穷、恐惧、死亡的纪念馆。成群的基督教徒被俘之后,被迫强制性从事阿尔罕布拉宫的建筑。战争的伤害还没有平息,人性的摧残接踵而来。作为奴隶,在只有一架绳梯可供出入的圆锥形地下囚室拥簇在一起瑟瑟发抖。这样一群俘虏,他们在红色的、即将开裂的宫殿中,究竟还能建造和产生什么呢?
来自乐曲的追问,在一个转调衔接处的减弱与隐性停顿,表达着已经腐朽的事件可能发展和延伸的迫切方向。
歌谣0:
花儿开放
幽幽的琴弦
响起过往
细碎的感伤
花儿静静开放
宫殿深处
有一道裂纹
悄悄生长
兰波:可喜可爱的青春,神奇壮美的青春,应该写在金叶上。
1520年,查理五世在原来是议事厅,现在成为天主教堂的迈苏尔宫的一面墙上,铺满画着他的纹徽与格言的花瓷砖。纹徽是“赫拉克勒斯的柱子”;格言为“力无穷尽”。之前,他在阿尔罕布拉宫,对着那位哭泣着逃跑的最后一位摩尔国王虚拟的影子说:如果我是你或你是我,我情愿把这座宫殿作为我们的坟墓。”
这位新的格拉纳达之主,西班牙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有幸言中了阿尔罕布拉宫作为一座有毒天堂的预言。摩尔王国的青春时代,在权力的争斗中被不朽的乐曲渲染得鲜红欲滴。阿尔罕布拉宫头九位哈里发,从穆罕默德一世到伊斯梅尔二世,一位死于事故,一位被放逐后自然死亡。其余七位,皆被谋杀致死。
从穆罕默德一世开始,他扩建和重修了阿尔罕布拉宫的要塞。1273年,他意外地从马背上摔下来,不治身亡。他的部下看见,当时刚好有一只云雀在他的背后俯冲下来,似乎贯穿了他的身体,但又一直没有从被贯穿的身体前面再飞出来。
就像泰雷嘉弥留之际的追忆:他在乐谱上看到了十三年前的那个黄昏,阿尔罕布拉宫之上,储满了黄金眼泪的天空,流淌过连绵的山脉。那些山脉,跟随着泪水奔跑着,就像琴弦上,被他弹奏了一生、手指上涌动着的一次青春的哀伤。
歌谣1:
琴音如云雀般
自由激荡
老人不知疲倦
拨动着窗外
鲜艳的心房
青春上路的声音
在手指下
淙淙流淌
琴音如云雀般
自由激荡
把青春留在春天
湿润的路上
带上这琴声
折叠起
老去时眉宇间
那深深的忧伤
泰戈尔:你已使我永生,这样做是你的快乐。
像金屋通往爱神木庭院科马里斯宫两条通道中虚拟的那条一样,走到尽头才能发现,竟然是条死路。
这种无论是建造者考虑到为了防止或迷惑刺客,还是为了某种对称性的美观,无疑都具有高级魔幻性质。通过另外一条正确的道路进入时,会让人感觉到,倏忽间,宛如闯入另一个时代、另一块地域,阿拉伯传奇的景物便会一一闪现在眼前。
庭院顶头矗立着宏大的科马里斯塔楼,月亮和狩猎女神狄安娜的珍珠小船漂浮在夜空。柔和的月光夹杂着浅淡的星光轻抚在金丝拱门上,科马里斯塔楼的阴影,显得深不可测。宛如雨果《神灵》中的倾诉:
仿佛是一种梦幻,并充满和谐
有雉堞的要塞在那里摇摇欲坠
夜晚,人们听到了神秘的声音……
这神秘的声音,似乎来自对穆罕默德二世的谋杀。他在同卡斯蒂利亚王国对抗的同时,还要和背叛他的一个名叫白奴爱希基路拉的阿拉伯部族打仗。1302年,他被亲生儿子,穆罕默德三世在食物中下药毒死。这位集出色诗人、虐待狂、建筑学热衷者于一身的君王,建造了阿尔罕布拉宫中壮丽的大清真寺。
穆罕默德三世在一个布满星光的夜晚接受命运的惩罚,被祷告词刺瞎了眼睛,他任命统治国家的大臣,在1309年被对手杀死,他被迫退位。他的兄弟纳赛尔,继位后却得了中风。他试图卷土重来,却在纳赛尔中风治愈之后的某一天黄昏,发现他的尸体漂浮在宫中的一个水池里,尸体上并没有任何外伤。
1977年,八十四岁高龄的塞戈维亚坐在阿尔罕布拉宫的月光下,他感受到了那股神秘力量在夕阳西下之后,又重新汇集一起,和他安放在琴弦上的手指秘密对话。他听到了生命中的隐秘之音,他开始拨动琴弦,二重奏动人的旋律,在遥远时代,在红色宫殿的穆卡纳斯穹顶盘旋。
歌谣2:
手指,柔软的手指
手指,坚硬的手指
手指啊!握住过多少
漫天星光
手指,苍老的手指
手指,无眠的手指
手指啊!握住过多少
青春闪亮
这血肉触摸中,加速着琴弦
疯狂的生长
这巍巍宫殿上,惆怅着多少
堕落的夕阳
狄兰·托马斯:而我必须再一次进入,水珠圆润的天庭。
如果在月光下进入狮泉庭院,会感觉到这样的建筑是从天上降落下来的。endprint
庭院中心那一盆水,看似由十二头石狮子支撑,水从盆中自然溢了下来,石上的浮雕,在阴影下反射出惊人的立体效果。更多狮子的影子,宛如魂魄一样被一一映照。
水从喷泉流出来,形成四条水渠,把庭院分割成四个方块,每个方块的长度是宽度的两倍。从中央喷泉延伸出来的水沟,逐渐伸进东侧与西侧的宫室,宛如红色宫殿流淌出的眼泪,又重新回归到了红色的眼眶。
阿尔罕布拉宫在每一个转换处,似乎自觉运用了自然的最高法则:涓涓流动的水,奔腾而过的水,小小的瀑布,奔涌的喷泉,还有静止不动的银色或黑色水面。它们运用光线与黑暗的反差,强调并特意设计了一些弯曲的宫殿出入口,可使日光和月光,斜照折射进宫殿最阴暗的内室,并在平静的水面和闪光的瓷砖上,形成多次反射,甚至可能照亮“拉达”业已消亡的墓石。在某一位先知的坟墓和布道坛之间,这些光线重新呈现未来天国的幻象,并继续进行着红色谋杀错落有致的节拍。
1314年,作为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的纳赛尔,因不擅长政治被迫退位,他的表兄弟伊斯梅尔继任。伊斯梅尔建造了迈苏尔宫和科马里斯宫(继续被后来的继任者重建),大花园也可能是他在位期间建造的。1325年,他却因争夺一名女奴被另一个表兄弟所杀,他的儿子继位成为穆罕默德四世。
穆罕默德四世九岁时登基,后被大臣伊本·马赫鲁克谋反软禁,成为巴尼·阿比乌拉集团的傀儡,并在1333年被巴尼·阿比乌拉杀害。后由穆罕默德四世的兄弟尤素福继位,年仅十五岁。当时他作为国王的权力不超过他想晚餐吃点什么,但是他扩建了科马里斯宫、俘虏塔,建造默得拉萨。1354年,尤素福一世在格拉纳达大清真寺中,听到了来自天国般的诵经之声倾刺而下,一把锋利的匕首,被一名疯狂的黑奴狠命送进他来不及躲闪的身体。
密集的三连颤音,为乐曲中一系列的王国动荡做着注脚。还有掌权的苏丹也必须受制于阿拉伯或柏柏尔人部族的压抑感,也在旋律线条中时隐时现,力图挣脱出来。
歌谣3:
我深夜弹奏
指尖从锈蚀的音符
从心底唤醒这a小调
在日出之前赶回
迷途的故乡
达罗河的水流啊!
在阿尔罕布拉宫身边
缓缓流淌
那血液中殷红的斑点
穿过她紧闭的心房
夜行的人们
把古老的曲调
轻声哼唱
请带上这串珍珠吧!
把前方的道路照亮
但丁:那是在拂晓时分,太阳和那些星辰一起上升。
阿尔罕布拉宫使节厅的穹顶,共由八千多块杉木板制成,精细的镶嵌令其散发着繁复的极致之美。
图案的中心,是一颗有十二个边的星辰。七层不同样式的穹顶,象征着七重天。最初的穹顶,绘制有绚丽的彩绘,当年的木匠,在杉木板背面还记载下修复色彩的详细方法。木匠一定认为,这座具有如此高超繁复装饰的厅堂,在真主的护佑下必将永生,因此他期待着等他绘制的彩绘褪色后,还能有人能够继续维系这种永生。
使节厅原来的地面铺满发亮的小瓷砖,以便穆斯林光着脚便可走进宫室。后来人们却发现,有的瓷砖上赫然刻着“唯真主为胜者”的铭文,这句话是纳斯里德王朝的箴言与纹徽。它和被破坏的窗框内镶嵌的彩色玻璃一样,在宫殿主人更迭、时光流转的消耗中,等待入室的太阳和星辰之光引领其上升。然而,物体的命运和人类的命运具有着某些相似性,就像历史学家G.M.特里威廉对爱神木庭院的一番感慨:
历史的诗意就在于半真半假的神秘事件,曾经在这个世上,曾经在这个熟悉的地点演变;一些男人和女人由此经过,就像我们今天那样,思我们所思,感我们所感,但如今已全然逝去;一代人消失,又一代人新生,最终我们自己也不免消逝,就像鸡鸣时刻的幽灵。
摩尔王国两位高官强行把穆罕默德扶上了王位。穆罕默德五世登基时才十六岁(1354—1359年,1362—1391年,两度为王)。他靠朝臣处理国事,也靠基督教卫队护卫安全。1359年,他被同父异母兄弟废黜。辅佐他的宫廷大臣雷德旺被谋杀,他和他的支持者流亡到梅里尼德王国非斯。
1360年,肥胖而带女子气的伊斯梅尔二世,被其表兄阿卜杜拉·穆罕默德谋害。这个吸食印度大麻、精神痉挛的杀人者,成为穆罕默德六世。1362年,在卡斯蒂亚国王“佩德罗酷帝”的支持下,穆罕默德五世重新卷土杀回故地,夺回王位。“佩德罗酷帝”将一柄长矛送进穆罕默德六世瑟瑟发抖的躯体里。
在快速交替的手指下,乐曲中有一串旋律,游离于高音弦和低音弦之间,它们徘徊在吉他的横向与纵向品位形成的精细网格里。它们像那些在王朝更迭中丧命的帝王的阴魂,期待着那双通灵的手,轮拨出无限上升的救赎力量。
歌谣4
通灵的人
遗失在路上
沉默的琴
消失在远方
格拉纳达
丝绸一样的天空
笼罩着这口
黑色的大钟
敲钟人钻进了
古老的琴箱
向心中孤傲的美人
倾诉衷肠
保尔·瓦莱里:充满无形的火焰,紧闭、圣洁,这是献给光明的一片土地。
毕达哥拉斯确定数字本质和宇宙本质有关,认为数字是“人类灵魂通过一贯性的反复体验所获得的精神印象”。阿尔罕布拉宫的建筑,正是阿拉伯人继承毕达哥拉斯综合哲学的体现,宫殿里的无形火焰,冶炼出繁复和谐之美的秘密体系。
多丽丝·莱辛在《处于第三、第四、第五区域之间的联姻》中这样描述:
这座亭阁的面积,毗邻的房间、甬道、周围的游廊、花园、多座水池与喷泉、人行道、台阶与平台——每一处都有它的特色,有严格的规定,有精确的丈量,而且是难以设计的图形,如——半圆形、扇面形、凸凸凹凹,总之是不规则的、意想不到的组合。endprint
建筑史学家乔治·马赛斯认为,阿尔罕布拉宫,比如狮泉庭院的空间、拱顶、列柱,是按照黄金分割比例建造的。与此相反的是,费尔南德斯·普里斯塔认为,狮泉庭院的宏观设计与微观设计,是建立在由平方根与不尽根产生的矩形基础上的。然而,他们似乎都忽略了阿尔罕布拉宫内,科学建筑之外的玄学的建筑力量。
阿尔罕布拉宫的设计与建构,是具有神秘主义倾向的典范。宫殿之美,完全是基于神秘主义融合着令人惊叹的复杂结构,但却又有着精确的几何计算下所产生的隐秘和谐。这种隐秘和谐的背景,却又隐约深藏着悦耳的音乐和声原理。
正是和声织体,使那些伟大的建筑工匠,在目不识丁的情况下,依然能够获得建筑最高准则的创造力运用。譬如,阿尔罕布拉宫的天花板上,四块底板上面的七层星形图案,便是“重叠的和声”。“纯洁兄弟会”认为:“很清楚,几重天的运动与众星的运动,产生了音调与节奏……它们相互接触、敲叩、摩擦,发出来的声音如同黄铜、铁器与青铜碰撞出的声音。它们的音调是完整和谐的,节奏也是恰如其分的……”
阿尔罕布拉宫的独特建筑,甚至影响到帮助穆罕默德五世夺回王位的卡斯蒂亚国王“佩德罗酷帝”。他亲自从格拉纳达招聘工匠,自1364年开始修建塞尔维亚要塞。可惜佩德罗在蒙蒂尔战役失败后,1369年被他的继弟亨利杀死,从此结束了同格拉纳达的紧密同盟。穆罕默德五世在阿尔罕布拉宫的修建也告一段落。
1391年,穆罕默德五世的继位者尤素福二世,开始只是他父亲仆役哈立德手中的傀儡。哈立德谋杀了尤素福二世的三个兄弟后,被尤素福二世所杀。一年后,尤素福二世中毒而亡,他的长袍上沾染上许多奇形怪状的不知名的毒物。
1392年,穆罕默德七世建造了“公主塔”。1419年,白努·萨拉吉权势集团废黜了穆罕默德八世,扶持傀儡穆罕默德九世上台。之后,穆罕默德九世像被人把玩的玩偶一样,数次被废。而穆罕默德十世的命运更为乖蹇,他只在穆罕默德九世被废期间,戏剧性地当过短暂的苏丹。1451年,穆罕默德十一世在梦中的祷告声里惨遭割喉,其子女也被阿卜纳萨尔·沙德闷死,阿卜纳萨尔·沙德自封为苏丹。
旋律中对位的分解与颤音相得益彰,每一小节建筑般严谨的乐句,在紧张的杀戮气氛中似有缓慢的低沉伴奏,隐藏在阿尔罕布拉宫内部的月光,见证了这一切。它在某些夜晚,惨淡地照耀着格拉纳达,向人们的梦境注入天国咏叹调的同时,也预备了足够的冰冷之音。
歌谣5:
琴弦在编织那
美丽的翅膀
拍打在阿尔罕布拉宫
巍峨的门窗
掰开忧郁的果实
黑色的汁液来自
心底的哀叹
阿尔罕布拉宫
音符游荡在夜空
这些遗留的子民们
涌向你干涸的眼眶中
它们还把冰冷的手
伸进你温暖的梦境
阿尔罕布拉宫!
保罗·策兰:让我感到苦吧!把我数进扁桃体里去。
荷兰艺术家M.C.埃舍尔,于1926年和1936年游览阿尔罕布拉宫,受此启发,他画下游鱼与飞鸟相织、黑色魔鬼与白色天使相交的诡异图案。这些图案的反面,也许正是阿尔罕布拉宫含有美德的几何图案装饰,正是“宁静的,从感官上得到满足的古兰经经义”。
阿尔罕布拉宫内的棋盘式图案,成为19世纪数学家们理所当然研究的重要领域,它在高级形式中,不经意再现和透露出数学的神秘原则。它的构建,和七个音符中蕴含的无穷可能性组合密码类似,它们都只游离于常规的艺术准则以外。
另一位画家汤姆·菲利普斯曾说:“正如艺术是隐藏在各处的装饰物中的,科学也可以在传统的装饰中发现许多公式。”阿拉伯式图案中,蕴含的诸多“Arabesque”装饰风格,与乐曲中的模进方式极其相似,这种图案重复往返,能产生一种无限永恒的感觉。回旋曲中的模进模式,在宫殿的深渊底部,同样具有无限演奏下去的可能。
阿尔罕布拉宫装饰体系中,矮棕榈叶、松果、棕榈叶等都是典型的图案。宫殿群中随处可见的装饰中,植物图案和几何图案奇妙交错。穆罕默德五世时期,库法文字与铭文相互交错。两姊妹厅圆屋顶上,还刻有伊本·扎姆拉克的诗句:“双子星座伸出援助之手”。这句诗,就像是能转动圆顶的钥匙。两姊妹厅华丽的穆卡纳斯穹顶,甚至能帮助其面的彩色窗子捕捉阳光和月光,同时也能捕捉到,窗子最下面,和这些图案一样繁复无休止的、红色堡垒反光映衬下的新谋杀。
新苏丹阿卜纳萨尔·沙德按照传统,在阿尔罕布拉宫内宴请白努·萨拉吉权势集团,借机杀了其中的大部分人。后来的几十年间,外部基督教国家的威胁,加上内部反对势力的不断倾轧,摩尔国国力日渐衰弱。1489年,只剩格拉纳达和阿尔罕布拉宫还留在穆斯林手中。1429年1月2日,穆罕默德十二世博布迪尔在使节厅投降,卡斯蒂亚王国国旗像一块平卷的心脏,从此随着风向跃动在阿尔罕布拉宫要塞的瞭望塔上。这把城堡的钥匙,就这么在博布迪尔的泪水中,重新游回到西班牙人手里。
摩尔王朝最重要的、并与阿尔罕布拉宫设计和装饰关联最为紧密的两位大臣伊本·哈蒂布和伊本·扎姆拉克,他们的死,在红色宫殿中似乎不可避免。
伊本·哈蒂布追随尤素福一世逃亡归来后,发动一系列复仇,加强了他自己的生杀大权。他集学者、诗人和政治家为一身,著作颇丰,但在穆罕默德三世授意下,他在逃亡之地摩洛哥被捕,关在非斯监狱。审判没有完结,就被特殊执行队绞死。临死前写下的一首诗,有人目睹,这些诗行文字从纸上爬下来钻入了他的坟墓。后来,政敌掘尸焚化,看见那些诗歌在墓穴中燃起一条条银白的火焰。
伊本·扎姆拉克也随穆罕默德五世流亡北非,尽管他绞死伊本·哈蒂布,并取而代之成为苏丹的亲信大臣。但不久后,就被穆罕默德七世派人连同他和两个儿子,当着他妻子和女儿的面残忍杀害。他在临死前正诵读《古兰经》,慌乱中他发现,自己写的一首诗,莫名出现在这本可能是拿错了的书本的内页上。endprint
红色谋杀系列中的悲剧性和戏剧性,就像乐曲从小调转到大调,又从大调转回小调一样叠叠层层。承载记忆的音符,终究要从幽怨中挣脱出来,却不可避免地再次回到幽怨。这是轮指下颤音再现的伟大功勋,它产生于琴弦与手指的快速交替间。同样,也必将消失于交替的手指与琴弦上。它的阴影,铭刻着它消失后的那种速度。它始终没有弄清楚,它最终需要依靠记忆才能存活的秘密。
歌谣6:
回来吧!记忆
经久的往事
陈年的佳酿
时间耗尽那过去的日子
风景依然在唇齿间品尝
声音在烈日下
曝晒成干枯的形状
音符在手指间滑落
多少往事令人
垂泪,黯然神伤
回来吧!阿尔罕布拉宫
你这敌人的、狠命的
血与心脏
波德莱尔:自由的人,你将永把大海爱恋。
1869年,亨利·勒尼奥游览阿尔罕布拉宫。
与他同行的是一位年轻画家乔治·克莱林,后来成为著名的东方画派画家。阿尔罕布拉宫之美令勒尼奥无比震撼,他指着那些精美的图案对自己和同行说:“同这些艺术家相比,我们都是蛮人、生番、野兽”。
勒尼奥画了大量速写,特别是在丹吉尔。他根据自己的札记,画了那幅著名油画《格拉纳达摩尔王国时代的夏季行刑》(现存奥尔沙博物馆)。这幅画把异国风光、暴力、精美与强权融为一体,有点像一幅平面凹陷的雕塑。画中一名身材壮硕的摩尔人刽子手,狂妄却忧郁地挥舞一把血迹斑斑的宝剑,眼看着被他刚刚斩首的牺牲者,他似乎突然被阿尔罕布拉宫里的什么看到,而开始变得不知所措起来。油画有些背景,运用阿尔罕布拉宫装饰组合,一座华丽、闪着金光的建筑物像是“金屋”,也有点像琳达拉厦观景楼。它们在刽子手身后仿佛正要伺机而动。
1832年和1833年,另一个画家吉劳特·德·普拉杰两次游览阿尔罕布拉宫。1836年出版画册《格拉纳达与阿尔罕布拉宫的纪念》,在坍塌的古迹中凸显出美丽如画的风光。然而“两三座女修道院,几家穷苦人家居住在废墟里,年老的残疾人正在死去,他们都是国王们今天的后裔”的境况,让人感觉到了世事沧桑,也让人无法相信在时间的消耗中,宫殿脱去外衣,竟露出衰老而腐朽的骨骼。
无怪乎黎巴嫩小说家汉娜·阿尔夏克认为:今天的阿拉伯人,已经同安达卢西亚的阿拉伯人毫不相干,同那些从天使手中借来笔与凿子的人、曾经把阿尔罕布拉宫镌刻与装饰得如此韵味十足的人,毫不相干了。
自17世纪以来,阿尔罕布拉宫遭受了种种不幸。发生过多次地震、火灾和人为破坏。1644年,宫殿被指派作为未经诉讼债务人的避难所,甚至还居住过划船的奴隶、残废军人、囚犯、罪犯和流浪汉,被当作弹药库使用。半岛战争中,八座摩尔楼被轰塌。1812年查理十世战争中进一步破坏。19世纪初,金屋成为动物栏,一些宫殿则变成农村棚屋。阿尔罕布拉宫外的庭院杂草丛生,被残疾人、乞丐和罪犯损毁,成为西班牙孱弱与贫穷的标志。直到1870年,阿尔罕布拉宫才被宣布为受国家保护的古迹(但仍有部分建筑至今属于私人财产)。19世纪的游客,在宫墙上胡乱刻下自己类似于“到此一游”的名字,有的还把灰墁敲下带走。1890年,一个纵火犯在爱神木庭院放了一把火……在阿拉伯人意识之中,阿尔罕布拉宫,最终成为幽灵的居住地,成为历史回眸与沉重叹息。当然,红色的谋杀,在此地,由短暂的世代人生之争,转向了永恒的宫殿时间之殇。
最后一个音,落在琴弦上的时候,阿尔罕布拉宫所有的记忆和期待,重新被唤醒了。
守卫,似乎成为漫长回忆最后的终点。这是有关时间与事件交替的一场战争,琴弦和手指取代了过去的所有场景,成为如今我们向阿尔罕布拉宫致敬的唯一方式。它如此完整地存在于即将弹响的吉他音孔之中,像是从来没有被破坏过的、那座梦中黄昏照耀下忧郁的宫殿。它以无懈可击的颤音,讲述着每一把吉他弦上,古老格拉纳达阿尔罕布拉宫中,正在发生着的、遥不可及的过去……
歌谣7:
琴音戛然!
八度双音守卫着
原始的记忆
多少年匆匆而逝
多少人悄然离去
多少双手抚动往昔而
震颤不已
音符
此刻已成灰烬
音符已幻化成水滴
阿尔罕布拉
放逐昨日的梦境
在手指与琴弦的交替间
岿然耸立!
深邃、恬静、柔美、凄切的旋律再次响起,手指携带着3/4拍以行板速度演奏出梦幻之音,如水流淙淙般;如宫殿巍巍一样驾凌于大地之上。夕阳染红了世界,古朴、华贵、幽雅、苍茫的建筑之光在灵魂中透晰,在遥远的天空下感知着一颗多汁的心。
吉他和宫殿,在某些契合中融合得完美无间,仿佛日月齐辉,又似江海交汇。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得以引申,在远古的时间散点里散发着灿烂的光芒。
仔细听一听,它们时常在手指上的对话,又一个完美的二重奏,即将弹响……a小调迈出凄迷的一步浮雕华丽、音符加速滑行于心脏的血液该是多么危险我轮起掌心的温度在宫殿中央:刀锋与针尖相对手指和木头相依
吉他:
我一直想用某一个调来表达,你的过去、现在,甚至是未来,但均告失败。因为无论是大调或者小调,都无法清晰地到达。所以,只有混合使用大小调,才能产生了这样的一个音乐结构:单一主题素材构成,带有综合性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第一部分的开放性乐段共设计二十小节。这部分以四小节为一个句逗衍展开来。一开头四小节用a小调呈示主题,把全曲的音调特色、织体特征,弹奏特点等,都鲜明生动地提示出来(比如一开始就用轮指颤音奏法贯穿全曲)。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把宫殿分散的各个部分,通过整体技法的统一,充分地关联和表达出来。endprint
接下来的四个小节,得用模进手法巩固主题,并转入C大调(这点很是意外,但必须关系大小调混合使用,才可以把过去更好地过渡到现在,乃至将来)。形成各大小调调式色彩的强烈对比。就像一块砖和一座宫殿的趋同性与差异性,既包含又不可能等同。
第三个四小节又回到a小调上(从现在才联想到过去),这时,主旋律运用了三连音的新的各调(指向未来存在的可能)。随后的四小节显示出下属和弦色彩(过去、现在、未来的某种内在关联与过渡)。然后在a小调属和弦上告一段落。
至此,初步完成第一个主题的回忆。
作为回忆,在音乐模式上的再现,那么至少得重复一次,在感觉上加深回忆。所以,开头乐段需要反复一遍,随后立即转入同名大调(A大调),进入回忆的第二部分。这是虚构与真实的秘密结合点,也是宫殿过去与现在不可或缺的时间焊缝。
乐曲伴随低把位和弦进入宫殿的另一层面,色彩开始变得明亮许多,情绪也逐渐爽朗起伏。阿尔罕布拉宫曾经有过的波澜壮阔的战争,气势恢弘、几度辉煌的王朝都在旋律中轮番呈现。
这部分共十六小节,与开头乐段遥相对应的是,同样以四小节为一个句逗,最后也反复一遍。在第二个四小节的下属和弦上,设置了主旋律向上作小六度跃进的音调调整进行。扣人心弦的旋律才能在变化中,使乐曲豁然开朗,形成旋律律动的一个小高潮。
这部分,可以说是回忆与缅怀中拥有最灿烂音调的中坚部分。是在历史和人性中,伴有强烈抒情意味和悲悯情怀的、充分展开的对话与倾诉。它如人体的骨骼与肌肉相结合的部位一样,一旦分合,必然生死。
最后是一段混合体,属于第三部分。它综合了前两部分的特点,可以说是前两部分综合性提升后的再现方式。
这一部分衔接感伤主义和神秘主义,音乐色调冷淡且十分忧郁。同时,这部分旋律又富有犹豫不决的心绪表达。是该让吉他在神秘中自行弹奏,还是在现实琴弦上轮起那个快速三连音的P——ami指法,一切留给时间和记忆去选择吧。
面对昔日的辉煌、如今的沉寂;面对过去战争残忍的厮杀,与今天到此一游的人的欢笑;面对如此纷繁的尘世情感,与如此复杂的精密建筑,这部分旋律虽然也采用了跟第二部分相同的带有三个升号的A大调调号。但是,不时也出现了大小调色彩的快速转换与交替。或许,这也是音乐通往城堡道路上无可选择的诡异抉择。
最终,在经历一连串分解和弦和高音区闪亮的和声行进后,所有的一切慢慢停顿下来,停在了一个无与伦比的虚拟高度之上,从而演奏出一首用单一主题贯穿发展出来的感伤乐曲,完成了对阿尔罕布拉宫,一次不朽的、深深的虔诚追忆与祭奠……
宫殿:
每当夕阳下落,悲怆就紧紧地裹住了我。时空和历史,几乎是在某种宿命的主宰下存活过来的。
我身上的每一粒尘埃,都是因为那些过往,而具有了深切的意义与想象。而你奏响的每一个音符,也同样因为饱经过往、无限感叹而震颤不已。我虽然以一座宫殿的形式矗立,你尽管以一件乐器的形态奏鸣,但是在这份回忆中,我们是重叠的,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个过程,这段琴弦和砖瓦之上,永恒的关联。
你那A段自然、流畅、细碎的主题旋律,在分解和弦的背景衬托下格外优美、抒情、深远且空阔。这不由得令人想起自己存在的位置和这个国家,想起金戈铁马之时、繁华落尽之中,青春一去不复返之后,一位老人独自在秋风萧萧、落叶飘摇、生命即将抵达尽头时的无奈记忆与痛苦悲叹。抒情的旋律,更像是一柄冰冷而锋利无比的刀,夜夜切开星空下,宫殿深处温暖而厚重的心脏。
许多年前,是摩尔人建造了我。许多年后,西班牙人谱写并演奏了你。但如今,他们又身在何方?
我曾作为一个王权至高无上的景仰象征,如今却成了一座被废弃的、孤独的宫殿。我拥有这个世界上最经典的伊斯兰建筑与图案,但是这些终究有一天也必然消失得一点都不剩。我不停追问,我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而你,a小调迷离的起身,正是我此时心情最贴切的描述与写照。是音乐让我看到了最真实的自我,以及自我感伤和幽思的所在。它令我在忧伤的回忆中,体验到了无边无际的幻想。我喜爱这种幻想,因为它富含人性的体温。这体温在世间代代相传,这温度就算是战争与时间,死神与地狱,都无法剥夺或抹去。
B段A大调的出现,令人惊喜。就像世上那些充满活力的事物一样,它坚定地存在和生长,甚至开始让人激动不安。如果我能选择某个命运,那么我肯定需要这样的调性色彩作为宿命的抵达。那些明朗、清晰甚至是激奋的和弦,一下子就融化进我层层叠叠的灵魂里。
那些历史事件最动人的记录,比如1358年宫殿的建造,再比如1896年乐曲的谱写,全部隐含在音符行进之中。这些我被建成以及我再度重生的时刻,无一不让人深感欣慰。生命总是充盈了无数次在指尖幻化而生的惊喜与期待。
在我被建成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几代王国在此挥霍;在我被建成的五百多年后,一位音乐巨人在此驻足。他用吉他音乐,把我永久交给世代感伤的人们进行弹奏,我因此获得了另一种生命形式,因此得以不朽。
我热爱黄昏。黄昏的色调,在我身体里投下无穷的咒语。我热爱这明朗色调下淡淡的哀和愁。我还爱你们手指头上流淌出的有温度的旋律。我因此也沾染上了人性,有了悲悯。尽管从古至今,我都无法动弹一小步。不过从某一点上来说,我却有幸成为人类心性外化某种不可或缺的古老形式。
你也一样,我亲密无间的朋友——吉他演奏的伟大乐曲。正是你,让他们在手指上完成了一次又一次心灵的荡涤。他们用的是手指,而非大脑,所以,他们正完成着自身宿命的不断超越。
最后的乐声将要结束,夕阳正向莽莽群山缓缓走去。黄昏,无疑是某种神秘力量的温暖体现,它一直照着我们,照见最幽暗的内心,给予真主至美的启示!
我们都高举这启示。唯一不同的是,你用音符分解这世界,我则用一块块砖瓦,建造这人间。而我们自己,等到哪一天消亡以后,幻化成水滴,在遥远的天国,在命运之外无休无止的流淌中,悄然相遇。
黑暗幽深的笑
泛滥青春
遥望尼罗河水
垂暮的老人,阿尔罕布拉宫
琴弦上传来心跳声
隐隐,长久沉睡
鲜血与光荣
泥土混杂着
一些沉默的沙砾
指尖上翘起
夕阳下缓缓流动
红色的城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