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教学设计
2014-11-14刘艳
刘艳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意义和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习百分数应用题的基础,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利率、利润、折扣等实际问题。
说教法与说学法
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了“三疑三探”教学法,安排了“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运用拓展”四个教学环节,从而营造一种认知、生活、情感等和谐统一的生活大课堂,即“小课堂、大数学”。
说学法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补充评价、自主编题等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学习走向充实而丰盈的生活,努力体现“跳出数学教数学”的教学理念。
说教学过程
设疑自探环节 第一步,准备练习:①5米是8米的几分之几?( )②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8段,每段多少米?( )这说明了:分数可以表示( ),又可以表示(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为下一步自主探究埋下伏笔。第二步,导课:①拿出课前搜集的生活中的百分数,试着读读。设计意图:生活化、活动化的情景导入,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产生一种“我要学好它”的坚定信念。②看课题质疑:看到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设计意图: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的问题,最有动力去深入探究。因此,笔者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对于非常有价值的问题,会奖励他将问题写在写字板上;即使肤浅、离奇的问题,也予以肯定,从中捕捉智慧的闪光点。③老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梳理形成自探提示。自学课本第77页和第78页内容。读读:用铅笔划出第77页四幅图中的百分数,并试着读出这几个百分数。写写:怎样写百分数?写百分数时应注意什么?想想:在每条信息中,各个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想想什么是百分数。比比: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有什么不同?设计意图:学生提出的往往是显而易见的知识点,为了帮助学生在自探时能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就需要教师将学生提的问题进行细化、整理、补充,形成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一组问题。
解疑合探 第一步:逐个读每个图中的百分数。随机板书18%,64.2%。第二步:①指名写200%,再找人评价;②老师示范写百分数;③学生独立写百分数,同桌互相批改。第三步:①重点说出18%表示的意思,引导生用分数思路说;②第三幅图说98%的含义后,追问“有百分之几不合格”;③第四幅图引导生说出“≥”;④指名说百分数的意义;⑤让学生说说上课时搜集的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第四步:①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找出意义上的区别。②即时练习:“你会换吗?哪些分数可以换成百分数?一本书看了它的。( )小明做作业用小时。( )”本环节以自探提示为主线,引导学生逐题汇报自探成果。在合探的过程中,坚持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的原则,遇到中等生也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就立即组织学生对此问题进行合作探究,然后再指名汇报,若讨论后仍不能得出结论时,老师再进行点拨诱导。整个解疑合探环节的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探,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认识,他渴望展示,此时,再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能成功完成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经验得以分享,知识得以确认;在补充中,视野得以拓展;在评价中,能力得以提高,从而创建一种开放、大气、互动的课堂文化。
质疑再探 引导学生回顾:“上课前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设计意图:为了澄清学生课始提出的问题是否全部解决,同时也起到对本节知识梳理和强化。然后,提出“关于本节课的知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或又产生新的疑问,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预设:①百分数有什么作用? ②百分数能约分吗?③生活中有十分数和千分数吗?设计意图:在学生再次主动质疑中,提高了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的学习因问题而精彩起来,延续下去。
自编题 每人出一道题考考同桌,题型不限。设计意图:通过编题,学生能把知识信息重组与整合,从而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同时,让学生也品尝到“我能当小老师”的喜悦。择扰展示,目的是给学生成功的体验。
巩固练习 练习一为“拓展林”比赛内容:以最快的速度写出以下10个百分数。问题一:“你写了几个?谁能用百分数来汇报自己完成任务情况?”问题二:“猜猜他写了几个?”练习二为“智慧宫”:成语中的百分数,你能说出来吗?百发百中、百里挑一、十拿九稳、平分秋色。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再次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回忆中更清楚地认识到这节课到底学了什么,通过盘点收获,从而体验学习的乐趣。
全文总结 最后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说板书设计
具体板书设计如下: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读法:百分之十八 百分之六十四点二
写法:200% 64.2%
意义: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区别:百分数只表示分率,分数既可以表示分率又可以表示数量。
设计意图:板书了重点、难点,脉络清晰,使学生很清楚地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便于知识的掌握,数学文化的积淀。
(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城区第一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