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是德育工作的命脉
2014-11-14胡婷婷
胡婷婷
学校德育即教育的道德目的,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在以往的学校德育工作中发现:德育工作如果只是依靠活动,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要想从根本上育人,必须要用好课堂这一主阵地。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渠道,课堂教学的灵魂是育人,学生在课堂上所耳濡目染的,将会潜移默化地反映到其成长过程中。只有抓住了课堂,才抓住了“全员育人”的精髓,才抓准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命脉。
在活动中育人
品德教材中蕴含丰富的道德教育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在活动中学会交往,在活动中得到锤炼,在活动中体验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必要,感受集体的力量和温暖……让学生在品德课堂活动中学习做人。
如在教学《游戏快乐多》时,就可以让学生尽情游戏,通过游戏,张扬孩子个性,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团体活动的游戏过程中体验到只有遵守规则,游戏才能正常进行,才能充分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在教学《请到我的家乡来》这一课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风景名胜我介绍”“名优特产我推荐”“人文历史我了解”三个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熟悉家乡,并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特别是在“品尝家乡特产”活动中,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物产的丰富,培养学生热情好客的待人之道。
在情境中育人
孩子的道德观念是从直观具体的认识中逐步过渡到比较抽象、本质的概念,是从大量的情境中抽象出来的。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以形象为主体的场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建构过程,让学生置身于课本所提到的环境或现实生活亲历过的人和事之中,把角色分配给学生。在以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的品德课堂上,我们可以创设有效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地情境中接受道德教育。
如教学《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一课时,可以开展“情景剧场”活动,让学生根据爸爸或妈妈平时关心自己的故事开展情景表演,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感受家庭的温暖。学生在表演时会很投入,讲到父母为了自己不断付出时也会充满感情。让孩子在情境中真情流露,表达他们心灵深处对父母的感激、尊敬。在教学《我会打电话看电视》时,可以就如何接电话,设计一些情景让学生模拟:如爸爸不在家,有人打电话来找爸爸,应该怎么说?当自己正集中注意力做作业时,突然电话铃响了,对方却拨错了号,你该怎么说?在创设的情境中让孩子们知道如何接听电话,如何有礼貌地与人交流。表演简单又逼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氛围中育人
春雨润物细无声。课堂氛围是一种气息,一种特有的心理情态,弥漫在整堂课的过程中。课堂氛围是否融洽、生动,都将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在品德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丰富的道德教育因素,认识教材中的每一个情感细节,有目的、有计划地选取那些最容易引起学生认知兴趣,易于调动情感的内容进行教学,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课堂中,教师们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相应的音乐来渲染气氛,把学生带入美妙的情境中,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如在教学《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这课时,可以播放歌曲《我爱我的家》,让学生和老师一起演唱。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调动情感,激发内心的感情共鸣,再一次体会父母的疼爱和家庭的温暖。
在实践中育人
儿童的生活是品德课程的基础,人的道德习惯是经过长期教育,潜移默化,反复训练,逐渐养成的。我们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最后也要让学生回归生活,实现于生活。学生所受的道德教育,能否在家庭、社会中形成是关键。教师应为学生的德育实践创造种种有利 条件,让学生在社会活动中学习做人,真正实现“记于心,践于行”。让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这个广阔的天地里,受到更深的教育。
如教学完《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一课后,可以让学生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通过在现实生活中创造条件,使学生从课堂上学到的关心别人,孝敬父母的道德准则运用在实际行动中,以理导行、反复训练,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又如,在学习了《保护环境》一课后,可以引导班里的学生成立护绿环保小队,主动地进行护绿的活动。主动地扶持已歪斜的小树,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积极地开展爱护绿化的宣传活动,在班级的绿化角中贴上环保标语等。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为人师表,树立榜样,充分发挥品德课堂的育人功效,教育学生如何学会做人,帮助学生开启未来的大门,让学生在人生道路上碰到种种诱惑与困难时,会有端正的态度,正确的抉择……让我们将育人进行到底。
(作者单位:江苏太仓市城厢镇第一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