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时代下的“闲暇德育”

2014-11-14沈菊林

教育 2014年27期
关键词:闲暇青少年德育

沈菊林

当下初中生上网的途径趋向多样、上网的地域趋向多地、开始接触网络的时间趋早、一次上网的时间趋长、一周上网的频率趋多、上网的用途趋向多元、家长和学校对孩子使用网络的具体指导不到位、学生认为上网对自己学习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虽认为使用网络应遵守诚实守信的社会公德和法律规范,但有时做起来难。

缺乏“闲暇价值”意识

网络与闲暇仅是满足感官需要,追求物质带来的情感体验。这种享受和自由放纵的心态,导致青少年学生的闲暇价值意识缺失,在闲暇行动选择上呈现出低层次、低质量和低情趣的特征。学生往往缺乏正常社会活动和面对面的人际交往,特别是长期沉浸在虚拟网络环境中,网络交流的随意性和隐匿性容易使他们放任自己不再关心现实世界,而一旦回到现实就会产生一种孤独感,与社会脱钩。

学校缺乏正确的闲暇教育思想导向和对闲暇深入的研究。重视教育学生如何学会学习,却很少教育学生如何“玩”。学校缺乏足够的闲暇行为指导。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开展得不够丰富,而且部分课外、校外活动偏离了学生的实际需要。课外活动、校外活动中缺少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互动性强的项目,这也间接导致了学生闲暇生活的盲目性。青少年学生三分之二的学习、生活、休息是在家庭和社会度过的。在青少年学生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中,家庭、社会教育仍然是难点和相对薄弱的环节,特别是在对青少年学生开展闲暇教育还不能形成认识上的一致性,在操作上更是存在着盲区,甚至还存在着诸多反教育的倾向。

融入青少年学生成长

闲暇德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必须确立“首位”意识、起主导作用,协调各方共同推进。要辨证分析、深入研究青少年学生闲暇德育,充分发挥学校在闲暇德育中的主导作用,将闲暇德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德育工作计划、班主任工作计划和科任老师课时计划。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闲暇德育内容,创设“闲暇德育指导”选修课程,综合运用各种教育资源和教育手段,提升学校管理者、家长、学生的闲暇行为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心智成长。

青少年学生的成长规划是“自我认识、同伴互助、师长引领”的综合教育体系。学生、同伴、师长、学校的倾向、兴趣、爱好、能力左右着青少年学生成长规划教育活动的“量与质”,而其中闲暇活动对个人的兴趣、需要、性格和能力产生很大的影响。就这个角度而言,闲暇德育和成长规划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个性,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因此,在闲暇德育里要引导学生回答:“我是谁?我要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将成为什么?”帮助学生由被动接受到自主决定,由被告知到主动追问,自由选择,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闲暇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要系统地制订教育计划,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基点,明确学生成长方向,体现闲暇教育实施的目标、内容、方式和评价等环节。

德育建设也应与时俱进

注重德育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德育干部队伍的理念更新和实践创新。加强班主任队伍,形成“一个好的班主任就有一个好的班级”的共识。深化学生成长导师制,按照“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力辅导、特长发展”的要求,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发挥党员、共青团员、少先队员的榜样引领作用,促进和谐德育局面的形成。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相融合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科学规划教育内容,使各阶段教育内容互相衔接、循序渐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增强文明习惯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坚持“知、行、思”相统一 在教育学生学习文明礼仪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不断体验和感悟,并主动践行,把文明礼仪要求内化为个人修养和行为习惯。

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 文明习惯教育,不仅需要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努力,同时还需要社会和家庭等各方面力量的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和良好氛围,实现教育的最佳效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等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建立、健全学校各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系;重视挖掘学校各育、各科教学中蕴涵的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进一步优化学校、班集体的文化心理环境;开展好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组建“聆听者”同伴互助心理社团;组织社会协同教育,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德育基地、参与社区建设、引导学生专题讨论等,形成追求真理、探索科学、为社会进步作贡献的人生观,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构建了与“网络时代”相适应、有地域文化和校本特色的闲暇德育工作格局,使学校德育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有效整合学校社会家庭资源,有力推动创新人才培养,青少年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显著提升,德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通过各种系列、生动的德育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基本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基本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使学生不但学会知识,更学会做人、学会关心、学会生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并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市双凤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闲暇青少年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青少年发明家
人在何时最清醒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闲暇拾笔寄娱情
莫让闲暇“抹杀”青春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