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或许不在意人们的遗忘

2014-11-14冯凯翔

大学生 2014年21期
关键词:石碑虹桥边城

冯凯翔

如果有人问我:“你是从什么时候知道的沈老并喜欢上他的?”

我想,我可能会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毫不犹豫地说:

“是从中学学习《边城》中了解并喜欢上他的。”

我始终知道,一直都有那么一个地方,

是让先生的脚步无论迈到哪里,都会魂牵梦萦的。

一直都有那么一个地方,是先生无论离开多少年,到老都要回归的。

那就是湘西凤凰——先生的故乡。

许多年过去了,我不知道现在的中学课本中是否还有《边城》中的内容,但我始终认为,只有品读《边城》,才能真正走进先生的心灵世界,才能读懂那弯弯的沱江水中流淌的湘西情事,才能娓娓地道出先生对故乡无尽的眷恋。我想,如今到凤凰“朝觐”,或许都已经在自己的心中为似熟非熟的《边城》立下了丰碑吧。

早在中学的时候就非常想去凤凰,上了大学读了先生更多著作后,我更加向往凤凰。

今年春天,终于有机会和父母一块来到凤凰这个湘西小城。如今的凤凰已经是知名旅游景点,先生的故居也被纳入联票的人文景点中,到此参观的游人亦是络绎不绝。所有的景点中,我在先生故居逗留的时间是最长的,期间我大致观察了一下,大多数游客从进到故居到离开大都在十五分钟之内,有些人会拍几张照片留作纪念,几乎无人仔细阅读故居中照片或陈设的简介,也不会细看先生的生平介绍,不知道他们是不是真的对先生生平很是了解了所以不需要再看,还是参观过其他故居后感觉所有展品都差不多而丧失了兴趣。

望着古城内如潮的人群,许多人不禁感慨:凤凰商业化太严重了。如果你对我说这样的话,我肯定会毫不犹豫地说:那是你到过的凤凰已经完全商业化,而我到过的凤凰,至少还有一个地方,充满安详,没有喧嚣。这个地方就是先生的墓地。相比于先生的故居,他的墓地却鲜有人迹,只是因为其偏僻的地理位置吗?我想不尽然。沱江穿城而过,大多数游客都会选择在上游码头坐船,沿江而下至虹桥上岸,而这个码头距先生墓也不过几百米,可仿佛喧闹的人群被这虹桥拦断,几乎所有人都会驻足于虹桥之上,不会越过虹桥出城。

由于时间紧迫,我没在古城内多逗留就出发去寻找先生的墓地了。为了找到它,我和路上偶遇的一位姐姐费了好大一番功夫。由于先生的墓地没有详细的路标指向,古城的路又曲曲折折,很不好找。让我倍感失落的是,我向许多乡民询问墓地所在之处时,有人摇头说不知道,有人说不清楚具体位置,只能道个大概。

离开喧闹的人群,穿过古城的长街,我俩沿江而下,朝着墓地的大致方位走去。终于,在一位怀抱孩子的阿姨口中,我们得知墓地就在前方不远处。

当看见“沈从文墓地”几个遒劲的大字时,我瞬间激动起来。多少年的崇敬之情,我终于能来拜谒先生了。与喧闹繁华的城中截然相反,此处毫无光鲜可言,显得异常冷清与萧瑟,但却不失恬静。抬头望去,只见草木葱郁,偶有几声鸟鸣。拾阶而上,在半山的两树中间,我看见了黄永玉先生手书的石碑铭文“一个战士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我想,这就是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吧,早年参军,二十岁时脱下军装改行从文,老年回乡直至去世。

再往上走,便到了先生的墓前。“这真的是先生的墓地吗?”我一眼看到后便问自己,简直不敢相信一代文豪,去世后的墓地没有生卒碑文,没有墓亭,没有坟头,没有围栏,有的只是沉寂的气息。周围葱郁树木的倩影,遮盖了这本就深幽的小径。在墓地的边上,我发现了一块孤独的石碑,这块石碑也许就是用从山上挖的石头雕刻的,毫无美感,好像只有上半截被修理了一下,刻有先生的手迹,“照我思索,可理解‘我;照我思索,可理解‘人。”背面也有几行小字,因为石质和年代的原因,看起来十分费劲,仔细辨认才知是先生妻子的姐姐张充和女士所题:“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起初我一直都没读懂是什么意思,后来才理解这其中暗含“从文让人”的挽联,不禁想到先生的一生,从来都是“让人”的一生。或许我先前的看法略有不妥,面对人们的遗忘,如果先生知道的话,他或许并不在意。

很不恰巧的是,在去先生墓地时,我只拍了两张照片手机和相机就都没电了,没能给自己留下更多的照片。回到旅馆后,我将仅有的两张照片也删除了,我想,我没给先生带来什么,所以我也不愿意带走什么,只是静静地看一看他,就足够了,终于圆了我多年的一个梦。

责任编辑:徐玲玲

猜你喜欢

石碑虹桥边城
边城
《边城之材幽之地》
大庆市庆虹桥立交改造方案比选
虹桥碧波太平湖
喜茶虹桥新天地店
Looking back at the Millennium- Temple of the Reclining Buddha (below)
极边城暖
大庸边城的蛮与娇
一图读懂虹桥商务区“十三五”规划
想起那座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