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密不外传,国考小锦囊

2014-11-14倪玮

大学生 2014年21期
关键词:锦囊真题

倪玮

写下这个标题,我不由得进行了深刻的反省,感觉自己好像有点儿过于那个“标题党”了。

对于国考,大部分人的感觉是“想说爱你不容易”,但是复习了国考,是我过去一年求职过程中做得最明智的选择之一。

我参加了2013年11月的国考和12月的京考。

国考考了130分,其中行测73.5分、申论56.5分;京考考了154.25分,行测78.25分、申论76分,都成功进入了面试名单。

又是一年国考时,我当回活雷锋,送大家三个小锦囊。

其实,锦囊并不是一招见效的灵丹,聪明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私人订制新招,修行还得看个人哈。

备考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临场杀敌,最不能弱的就是气势。如果你3个月前就开始复习了,敢情好;如果你现在才刚准备开始,相信我吧,是正好的时机;就算你是临考前,在公交上开始研究国考到底是啥,也不晚。这种对自己“盲目”的信心,宜多不宜少。

我当时的备考就是“不上不下”。比上不足——和那些准备了好几个月的人相比,我陆续准备了不到一个月;比下有余——和那些有胆量裸考,而且还考得相当不错的人相比,我自愧弗如,没有那种临场应变的大将之风。

因为研二的第一个学期必须参加专业实习,这意味着,9月~12月我必须得去报社。所以2013年8月,我格外珍惜在家过学生时代的最后一个暑假。在公务员系统里的姨夫给我找来了他2008年备考时的书,让我看看。也就是那个时候,我认真思索:要不要复习考公务员?

就业形势大家都懂。对于格外严峻一点儿的媒体行业,还是女生,我已经被灌输了太多负能量。“简历关你们都过不了”“想留北京、想找对口单位两者只能取一”“赶紧海投吧”……窝在家的一个月,我越取经越混乱,感觉有满肚子的气儿没处使。多思无益,那还是干点儿实事吧,求个心安。打开当年姨夫备考的国考书,看到他娟秀的笔记,我突然有一种很笃定的感觉。姨夫当年考的是安徽省工商系统的公务员,零基础,他认真扎实地备考,最后以全省前几名的身份考中。现在看着他传下来的这本“葵花宝典”,我突然明白了他的一些用意。

第二天,我上网买了最新的2014年国考备考笔试和面试的书籍。国内有名的出版国考书籍的,就那两家,相信群众的智慧,大家最常买哪一套就买哪一套。花了几个小时,我概览了下国考的试题,心里就有个底了。国考分行测和申论两大项,行测其实就是语文加数学,申论就是写作文。在我那个聪明的好朋友G眼里,行测就是碰运气,申论就是看字,两者都是拼人品。当然,G说的比较极端,但不可否认国考有些运气成分。所以除非你“非公务员不当”,个人建议备考的时间和精力不一定要投入太多。

在备考前再说说考试动机。应届毕业生现在可能不少都会参加至少一次公务员考试,如果问为什么考,答案不外乎是:大家都考,随大流;考了玩玩;碰碰运气……不同学校也不一样,听说上海的高校备考气氛非常不浓厚,而北京的高校尤其某一些(比如我毕业的学校),毫不夸张,考试的那一天宿舍楼都是空的。那天早上起来刷牙,我发现楼道里多出了好多陌生面孔。

所以,第一个锦囊就是,如果有条件不妨参加一下国考,而且无论准备与否、何时开始准备、最后结果如何,你都要对自己绝对有信心。虽然机会不大,但给自己多一条出路、多一种可能没什么不好。国考相对公平,复习复习没坏处。

而且,国考与找工作不冲突。如果想要考研,复习周期一般比较长,基本从大三下学期就会开始了。国考一般在11月、12月进行,在时间上也不太会和其他招聘的时间直接冲突(任何选择和国考撞天的招聘单位都是耍流氓),平时的复习功夫完全看个人安排。对于少数一心准备国考、一份简历都没投的,我身边是没有这样执(大)着(傻)的(瓜)人,至少要把鸡蛋分在好几个篮子里,才能最大限度地承受可能的损失。

对国考“推销”了这么久,其实我最想说的是,参加国考最大的好处在于,它可以帮你触类旁通打通其他的笔试关。国考的题库相对来说客观科学,在设计之初借鉴了其他类型企业笔试的试题,复习了国考,在面对媒体、银行等笔试上,是触类旁通的。

行测=碰运气?

行测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简称,满分100分,其实就是智力测验。看到这里,可能有一些智商着急的人就和当初的我一样产生了绝望。这也没办法,我身边就有从来不复习的行测考了80+,也有报了班、花了大钱、出考场自我感觉还良好的,结果没到60分。我只能从自己不上不下的经验里,说说怎么尽可能地超越智商,多“骗”点儿分。

行测得高分的关键在于速度,120分钟要做135~140道题,还得去掉涂答题卡的10分钟,拿到卷子之后发蒙的10分钟,和收卷前手抖的10分钟,认真做题就那么90分钟,每道题要40秒快速解决。有紧迫感了没?

行测的变态还在于,官方从来没有公布每一道题的分值,也就是说,你根本不知道它是按平均算分的,还是按正态分布算分的。于是江湖上就诞生了好几种传说,比较有影响力的有两派。一派坚称数量分析和资料分析(数学类)占分最多,几乎一道题1.2分,常识判断分值最低,可能在0.5分左右,其他的语文阅读题词汇题0.8分;还有一说是根据考生的总体答题情况,按照正态分布曲线变动分值,大部分人能答对的题目分值就相应低,少部分人答对的题目分值相对高……我默默想,国家公务员局难道真细(无)致(聊)到后一种程度了?

以我参加过的国考和京考的经验是,可能资料分析的占分最多。大部分人会习惯按照顺序做题,但我一般最先做资料分析,因为觉得考试刚开始时头脑比较清楚。资料分析的20道题,我会花30~40分钟的时间去做(原谅我不会各种技巧,基本纯用手算去计算类似2768.98除以97.2等于多少),至少保证能对16道题以上的正确率。我两次行测的分数都比个人预期得高,可能和这一点有关。当然,这纯属个人猜测,你要是失败了我可不负责,本活雷锋概不接受差评。

国考是不可能猜题的,因为不会出现原题,但是这不代表无规律可寻。备考我只推荐反复做真题,反复做,就别在预测试卷上浪费时间了。出题的思路只是所谓的专家们对国考真题的再解读,你能看到真题干嘛还要在这上面浪费时间?

行测备考的前期,一天花2个小时,严格给自己计时,甚至涂答题卡也可以拿一张草稿纸自己涂着来。近几年的真题做一遍下来,你就对行测有了系统全面的认识了。可以列出一张表,看看自己每一部分的答题情况,明白哪一部分是强项,哪一部分是弱项。

行测备考的中期,就是分清楚强弱项之后,补缺补差。对于自己弱项的,可以买分项解析的书籍,每天花1个小时看一点。我当时是言语理解与表达比较差,作为一个文科生,总摸不着出题的点在哪里,我是凭感觉做题,做错了还感觉自己明明是对的。后来看了专门解析的书之后,明白了出题的一些思路和技巧,才知道你得熟悉那一种“思维方式”。

数量关系里经常有固定的经典题型,比如“牛吃草问题”“溶液加水问题”等,这都是可以事先做准备的。向来被大家当成“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常识题,却是我最爱的题型,感觉可以学习到非常多的冷门小知识。

行测备考的后期,就是重新回归真题。可以把真题再做一遍,这一遍不用计时,就做一题想一题,把每一题的考点都自己捋一捋。

要花多长时间?其实,真不怎么花时间。整个8月我在家,隔两天给自己记时做一套真题,其他时间就是放开了自己玩儿。在家的效率你们懂得,逼自己看书也是不可能的。9月,我回到学校,当时还要进行朝九晚五的实习,时间很有限。我一般早上提前半个小时起床,抄一些我最爱的冷门小常识,边抄边当练字(对申论很有好处),然后在公交车上背一背。晚上回到宿舍睡前再花40分钟看看数学或者做20道资料分析的题目。算下来,我每天花在行测上的时间不超过2小时。

这就是第二个锦囊。行测是拼时间,把自己有把握的题目放在头脑最清醒的时候做,保证正确率,平时的复习时间利用好每一个零碎的5分钟,就够了。

搞定随时可能出现的“怎么办”

行测我复习得不多,申论我就压根没复习。可能对自己的语言文字、组织表达能力太过自信。总之,我觉得文科生申论可以不用担心,理科生可能要多花点儿时间补课,必须快速学会申论的“壳”。

从字面来理解,“申”就是引申、申述,“论”是议论、论证,就是针对特定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展开论述。从2013年开始,时间由原来的150分钟再次涨到了180分钟。对我这样的话唠,180分钟写2000字,真的是so easy。但申论和天马行空的散文不一样,申论得有个八股的“壳”。

我当时在报社实习,每天到岗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看当天的报纸和期刊。那两个月里我逼着自己看原来根本不看的《人民日报》时评和《半月谈》,看着看着我发现的确是有章可循,这就是壳。这些时评非常注重文章的结构层次,对每一个问题或者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切入,或者进行优劣对比,或者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大部分都能分成三大段,进行层次化的解读。你可以吐槽这是一种新八股,但的确符合人的认知习惯和阅读习惯。所以在阅读这些时评的时候,我就经常圈一圈经典用语,记在小本本里。

申论我没严格限定时间去写,没底儿的同学可以练练真题。市面上的模拟题赶紧丢了,要练就练真题,看的答案也别太杂乱,会扰乱思路。申论的大作文基本上不跑题,就在那个得分区间里了,很难出彩,所以零散的时间可以多练练申论的小题目,感受一下答题的层次和逻辑,学会用简练的语言精准地概括和总结。

大作文不建议套官话,但可以形成自己的写作模式。考场上会发草稿纸,完整打一遍草稿肯定来不及,可以把开头、结尾和几个想写段落的层次简单列一列。尽量做到前后统一,有形式上的美感。

写申论一定要把字写得尽可能工整漂亮!有人可能觉得过分强调字体而非内容有点儿本末倒置,但要站在审卷的角度上看,可能字体还真的比内容更重要。申论的试卷是扫描进电脑的,批卷人每天可能要面对上百份卷子,写的内容可能都大同小异,每一道题就几分钟甚至几十秒迅速扫过,真的很难说会做到一字一句细看。这个时候大体的印象太重要了。每个字切记写得差不多大小,写在格子里,别张牙舞爪出了格子,也别小家子气缩在格子的一角。第一印象可能就直接决定你得多少分。写了错别字,千万别涂黑,在原字上轻轻修改,改不了的,侧着把原字一笔杠掉,再写正确的字,最后要做到整体扫过去没看出你写了个错别字的效果才行。

如果说行测的本质,就是通过不断做题、改错题来修正自己思维的过程,那么申论的本质就是公文写作的能力,在限定的时间里分析出一个case的前因后果,或者提出解决措施,或者分析其利弊影响。两者的能力导向,其实都在未来职场中至关重要。这就是第三个锦囊,知道了它们的实质,就知道这是一个考察素质和能力的考试,关键看平时。

责任编辑:张蕾磊

猜你喜欢

锦囊真题
初入职场,不妨怀揣这10个锦囊
银狐家的100个锦囊
读后续写词汇锦囊之“行”
玩转高考真题
玩转高考真题——比较大小问题
玩转高考真题——集合
玩转高考真题——几何图形中的不等式篇
玩转高考真题——导数篇
玩转高考真题——集合篇
春季养护锦囊,请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