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小觑的高血脂
2014-11-14沈冰洁
沈冰洁
作为一种现代“富贵病”,高脂血症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据联合国现代医学疾病监控中心的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天因高脂血症引发的疾病死亡人数近3 600人,因高脂血症引起的心梗、脑梗、中风、偏瘫、致残人数,更是以每年12%的速度递增。目前我国1/3的成年人血脂偏高,每年导致中风的病人近350万,更为严峻的是,有高达80%的患者对高脂血症给健康造成的巨大威胁并不了解。在调查中发现,50%的心梗患者未得到预防,86%的心脏病患者在发病前10年就有血脂、血压异常的危险因素存在。
血脂过多,容易在血管壁上沉积,形成“斑块”(就是我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斑块”堵塞血管,使血液流通不畅或中断。如果发生在心脏,会引起冠心病;发生在脑部,会出现脑中风;发生在下肢,会引起肢体坏死。高血脂还可引发高血压、糖尿病、性功能障碍、老年性痴呆、胰腺炎、肝硬化等多种疾病。另据科学家最新发现,高血脂还会诱发癌症。
发现高脂血症的蛛丝马迹
高脂血症本身的表现并不很明显,主要危害是并发症,如动脉硬化、心脏或脑供血不足、肝功能异常或肾脏出问题,甚至有的并发高脂血症胰腺炎。绝大多数的高脂血症患者自己没有感觉,多是在检查身体时,或者做其他疾病检查时被发现的。那么,怎样才能知道我们是否出现高血脂并及时采取合理的治疗呢?
1.常出现头昏脑胀或与人讲话间隙容易睡着。早晨起床后感觉头脑不清醒,早餐后可改善,午后极易犯困,但夜晚很清醒。
2.有的人眼皮上面可以出现黄色的斑块,即睑黄瘤,刚开始时为米粒大小,略高出皮肤,严重时布满整个眼睑。
3.腿肚经常抽筋,并常感到刺痛,这是胆固醇积聚在腿部肌肉中的表现。
4.短时间内在面部、手部出现较多黑斑(斑块较老年斑略大,颜色较深)。记忆力及反应能力明显减退。
5.阵发性视物模糊,是血液变黏稠,流速减慢,使视神经或视网膜暂时性缺血缺氧所致。
值得一提的是,高脂血症常伴有形体变肥胖、行动迟缓、呼吸短促、易于疲劳、怕热多汗、不能耐受重体力和脑力劳动,是造成动脉硬化和心脏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高血脂重在饮食治疗
一般认为,高血脂患者应选用降血脂药。因各种药物的作用有所差异,可根据高脂血症的不同类型选用。联合用药不但可增加药效,减少剂量,而且还可减轻副作用。选用药物、决定剂量应由专科医师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高血压病人使用降压药物时,应尽量选用转化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钙拮抗剂(如硝苯啶)等,因有些降血压药对血脂水平有一定影响。
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尚未找到理想的降血脂药物,一些药物虽然短期内有效,但停药后大多不能维持疗效,而且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合理的饮食是防治高脂血症的基本措施。其总的原则是限制热量摄入,控制食物中的脂肪和糖类含量,保证供给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及纤维素。
1.谷类食物为主食,粗细搭配:血脂异常,特别是总胆固醇升高者,必须进行饮食治疗。即使服用降血脂的药物,也应以饮食治疗为基础。长期坚持饮食疗法,可使血脂下降10%~20%,轻度血脂异常者,不服药也可能使血脂降至合适水平。
2.多吃清淡的食物:合理调剂饮食,以素食为主,少吃动物内脏、动物脂肪及甜食,限制胆固醇的摄入量。适当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每餐应七八分饱。应多吃粗粮,如小米、燕麦、豆类等食品,这些食品中纤维素含量高,具有降血脂作用。同时还要供给充足的蛋白质,如牛奶、鸡蛋、瘦肉类、禽类(应去皮)、鱼虾类及大豆等,但植物蛋白质的摄入量要在50%以上。
3.戒烟忌酒:香烟中的尼古丁能使周围血管收缩和心肌应激性增加,使血压升高,心绞痛发作。饮酒能使血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故每日摄入的酒精不宜超过20克,葡萄酒较合适,但必须严格限制摄入量。如有高血压、糖尿病与肝胆疾病等,则宜戒酒。
4.多饮茶、水:茶叶可降低血总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栓形成,绿茶比红茶更好。至于咖啡是否对血脂代谢有利,则尚无定论。多饮水有利于缓解血液黏稠的程度,保持体内血液循环顺畅。
5.多吃新鲜蔬菜与水果:蔬菜与水果除含有大量水分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及粗纤维。维生素C具有降血脂作用,粗纤维在肠道可以阻止胆固醇的吸收,有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山楂、苹果、梨、猕猴桃、柑橘等,均有一定的降脂作用。
6.多吃大豆食品:大豆含有丰富的卵磷脂,有利于脂类透过血管壁为组织所利用,可改善血液的黏稠度,避免胆固醇在血管内沉着,有利于防治高黏血症及高脂血症。
还可选用含胆固醇、脂肪低的食物,如绿豆、扁豆、赤小豆等豆类;甲鱼、鲫鱼等鱼类;苹果、韭菜、大葱、西红柿等果蔬类;紫菜、海带、蜂王浆、酸牛奶、大蒜、绿茶、洋葱、香菇、蘑菇、平菇、金针菇、木耳、银耳、猴头菇等茵藻类。
控制肥胖是预防血脂过高的重要措施之一。提倡坚持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爬山、游泳、野外郊游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