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航39年红水河“复航”调查:东兰至广州航线已开通 全线复航“桎梏”仍存
2014-11-14鲍光翔
鲍光翔
红水河有三十三道湾,
三十三道湾有三十三道滩。
千回百转归大海,
风起云涌帆不落。
红水河有三十三道湾,
三十三道湾绕过三十三个坡。
河水滔滔流不尽,
穿过岁月穿过山万座。
红水河哟心中的河,
奔向大海波连波。
广西民歌《红水河有三十三道湾》
“千回百转归大海,风起云涌帆不落。”这首上世纪50年代由壮族民歌改编而来的《红水河有三十三道湾》至今仍在在广西红水河沿岸的南丹、河池等县市广为传唱。民歌中的红水河还是一条奔腾向海、船只往来络绎不绝的大河,与现在中上游的冷清迥然不同。
红水河是西江水系上游的干流河段,与上游的北盘江、南盘江并称“两江一河”,是国家规划建设的西南水运出海中线通道,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西南地区与粤、港、澳江海直达的重要水运主通道。
1975 年起,红水河上相继建成大化、百龙滩、乐滩、桥巩、岩滩、龙滩共 6 个水电站,且自1976 年以来由于部分枢纽未同步建设过船设施,红水河被人为阻断。此后,红水河长期处于分段通航状态,长距离水路运输无法实现,腹地内丰富的煤炭等矿产生产长期处于“以运定产”状态,实现红水河“复航”成为沿岸黔桂两省人民的强烈呼声。
老船工忆往昔“百舸争流”
“1972年开始在红水河跑船,当时是和生产队一起跑运输的, 从天峨县把木材拉到南宁市,一趟要花半个月左右,生产队一个月给的工资是24块钱。”66岁的红水河老船工覃仕杰和记者回忆起在红水河上的“峥嵘岁月”依然激动不已,手上不时做出各种动作。
覃仕杰是广西省河池市都安县人,年过六旬的他已在红水河上拼搏了42年,是红水河上经验最丰富的老船长之一。业已退休的他依然停不下来,仍在红水河上随船担当安全指导,护卫着红水河航运的安全。
出生红水河边的覃仕杰从小便与红水河结下不解之缘,幼年时候便跟着老人家在红水河上学习开船。1964年年仅16岁的他被招到贵州省望谟县某林场做工,跟随望谟县水运中队学开船,开船跟随放木工人从望谟到广西来宾,为工人们提供食物。
“那时候贵州的船只沿着红水河可直达广西来宾、梧州甚至到达广州,红水河上的大小船只络绎不绝。”覃仕杰告诉记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红水河两岸以红水河水运为生的人特别多,上游的木材、煤炭等资源通过船只源源不断地向两广沿海一带运送。
1969年覃仕杰回到都安,1972年他参加生产队开始搞水上运输,运输队从天峨县把木材拉到南宁、梧州等地,每跑一趟都要有大半个月时间在红水河上渡过。
“那时候生意多得跑不过来哦,上游的罗甸、天峨有很多木材,下游的南宁、梧州、广州又急需木材,跑得多的时候几个月都没休息过一天。”覃仕杰讲起自己那时的工资颇有几分自豪感:“一个月生产队给我们24块钱工资,那时候当老师的一个月都才十几块钱工资嘞。”
但覃仕杰和他的同伴们没有想到的是,仅几年之后红水河上繁忙的水运便逐渐销声匿迹,沿岸群众依靠水运谋生的日子也受到极大冲击。
1975 年起,红水河上相继建成大化、百龙滩、乐滩、桥巩、岩滩、龙滩共 6 个水电站,且自1976 年以来由于部分枢纽未同步建设过船设施,红水河被人为阻断。
“1976年大化电站建成蓄水,都安的船只不能再往上到贵州、天峨、东兰了,上面的船只也就下不来了。”覃仕杰告诉记者,大化电站修成后他们在天峨的木材运输生意也被打断。
断航之后,覃仕杰和运输队只能往下游跑运输了,开始运煤,将马山县金钗镇、都安、来宾的煤运到平南、梧州和广州。大化电站建成后,上游相继建起岩滩和龙滩电站,下游建起百龙滩、乐滩和桥巩电站。
6座电站的修建极大地改善了红水河的航道航行条件,同时由于通航设施的滞后将红水河航运拦腰截断,造成红水河长达39年的断航,给沿河的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和制约。
航道打通 东兰直至粤港澳
今年5月22日11 时 38 分, 4艘装载着袋装方解石粉的500吨级船队,从东兰起航沿红水河而下。这批方解石粉将在来宾港作业区装集装箱运到广州黄埔港,再装上万吨巨轮转运到辽宁营口。
首批4艘共计900吨的方解石粉船队的成功运送,意味着在断航39年之后,连接大西南与珠三角的中国西南水运出海中线通道全线复航取得关键性突破,红水河东兰以下红水河船队直达粤港澳重新成为现实。
“这一刻,我们可是等了足足有39年之久啊,沿线群众都拍手叫好呀。”尽管已过去2个多月,讲起今年5月东兰至广州航线的开通覃仕杰仍然难以抑制心中的激动,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红水河是西江干线的中线通道。其径流量占据西江的60%,并且下达粤港澳,上通云南、贵州,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水上运输通道。
1975年红水河开始大规模水电开发,此后相继建成大化、百龙滩、乐滩、桥巩、岩滩、龙滩6个水电站。1976年大化电站建成蓄水,红水河长达断航的历史由此拉开,红水河入海路被阻断。
为解决红水河长期不通不畅问题、尽早实现复航,国家有关部委和广西、贵州两省地方政府多年来抓紧航道扩能改造,并协调沿线各枢纽业主建设过船设施。经多方努力,近年来,红水河复航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上世纪90年代,广西结合红水河的梯级水电开发,进行了250吨级的航道建设。2003年,完成了西南水运出海通道中线起步工程乐滩至石龙三江口五级航道整治工程;2010年6月,开工建设曹渡河口至桥巩航道整治工程。
近几年,广西提出打造西江黄金水道,实施“双核驱动”战略,红水河的发电、航运等功能得到大大的改善,红水河的航道由5级(250吨),提升到4级(500吨),又比原来翻了一番。
为实现红水河的复航,广西省各级部门大力推进红水河电站过船设施建设,2000年5月岩滩水电站升船机建成通航,2006年12月大化水电站船闸通过验收,2008年百龙滩水电站船闸建成,红水河复航工程按计划顺利完成。后期建设的红水河乐滩水电站扩建工程和桥巩水电站工程均同步建设了通航设施。
截止目前,红水河广西境内的6座梯级电站除最上游的龙滩还没有修建过船设施外,下游的岩滩、大化、白龙滩、乐滩和桥巩电站均已建成过船设施。从理论上来讲,目前250吨级以下船只可直接从下游到达岩滩库区的天峨县。
在航道疏通的基础上,广西省还大力推进沿岸航运基础设施建设,沿江市县陆续建设建设了来宾港、河池港和东兰县弄堂码头等,相关部门在红水河上设置岸标等助航设施,为红水河复航做足了准备。
7月23日,记者在东兰县弄堂码头看到,码头目前已成1个500吨级散货泊位,码头的装卸平台、堆场、进港道路及配套的停车场和综合楼均已建成投产,码头前的水面上停泊着两艘航标船。
红水河航运有限公司董事长肖林表示,截止7月16日红水河航线共完成了4个航次、总计3600吨袋装方解石粉运输,通过散货运输至来宾港后装集装箱运至华北地区。
区间复航点燃希望 全线复航桎梏犹存
红水河东兰至来宾航线的开通,标志着广西打造西江黄金水道,建设西江经济带的规划惠及到了桂西北资源富集区,使得“有钱难返”的桂西北多了一条便捷的水路,圆了“通江达海”梦。
“以东兰县石粉厂为例,航线开通后,物流成本比原来降低了三四十元,竞争力大大提升。”肖林表示,航线开通前,由于物流成本较高,虽然该厂产品质量比较好,但是还是难以和其他地区石粉竞争,使得工厂规模一直难以扩大。航线开通后仅数月,该厂已着手扩大生产规模。
红水河东兰以下河段39年的断航成为历史,东兰县的货物可直达粤港澳。水运的开通带来的交通便利和物流成本的下降给沿岸群众带来的益处逐渐显现。
在看到红水河复航取得突破进展的同时,我们不应忽视仍然横亘在红水河上的数个突出问题。红水河上游不通、中游不畅的问题仍然存在。同时红水河航运基础设施的不足和航运市场培育的不足也成为阻挡红水河航运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问题,不容忽视。
“龙滩水电站一日未打通,红水河都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复航。”在7月召开的北盘江—红水河航运市场发展协调会上,打通龙滩水电站,实现红水河全线复航成为与会的交通、海事部门官员和航运企业代表的共同呼声。
红水河自1975年大化水电站动工兴建后全线断航,随后相继建成大化、百龙滩、乐滩、桥巩、岩滩、龙滩共6个水电站。截至目前,岩滩、大化、百龙滩、乐滩、桥巩等五个水电站通航设施都已经全部建成,为红水河全线贯通打下了基础。但2001年开工建设、2007年建成蓄水发电的龙滩水电站,成为红水河全线贯通的碍航关键节点,将贵州的船舶锁在红水河上游。
目前广西、贵州各方正在协调推进龙滩水电站过船设施建设,正在开展前期论证工作,过渡的龙滩水电站的翻坝运输系统已经启动实施。
珠江航务管理局广西办主任黄庆锋表示,东兰至来宾至广州航线的开通开启了红水河航运的新篇章,下步要实现红水河区间复航的常态化,同时要尽快打通龙滩水电站实现全线复航。
从龙滩水电站沿红水河往下,岩滩水电站虽已建成通航设施,但250吨级的升船机亦成为红水河全线复航的桎梏之一。500吨级以上的船舶被岩滩水电站拒之门外,无法上下。
“岩滩的过船设施等级太低,远远无法满足现在货物运输的需求,很多大船都无法通过。”覃仕杰告诉记者。
在水电站碍航之外,红水河上航运基础设施的缺乏亦严重影响着红水河的复航和现阶段红水河航运的发展。
“我们从龙滩坝上沿红水河考察至都安县红渡,没有一处理想的装货点,简易装货点成为红水河复航的瓶颈。”肖林表示,红水河沿岸码头、装货点等基础设施缺乏,运输船舶无法停靠装卸货,成为阻碍红水河航运发展的一大瓶颈。
“下水货源比较单一,货源延续性没有保障。上水货源难以确定,航线未能形成对流。”肖林表示:“目前红水河航运市场仍处在培育阶段,尚不成熟。沿岸很多企业和民众都还不知道这条航线已经开通了。”
目前东兰至来宾至广州航线仅是与东兰县东成矿石粉厂一家客户合作,由于货源比较单一,受货主工厂生产能力的影响,码头集货出现一定的难度,常常造成船等货的现象,使得码头装货效率不高,船舶运营成本加大。
龙滩电站阻断贵州船舶、岩滩电站过船设施将大船拒之门外,航运基础设施的短缺、航运市场发育不足成为红水河全线复航的桎梏,亟待广西、贵州等沿岸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协调解决。
加快龙滩翻坝运输系统和过船设施的修建,加快岩滩水利枢纽过船设施的升级改造,建设红水河沿岸航运基础设施,培育红水河航运需求、加快市场培育。实现红水河全线复航,未来红水河将成为黔桂民众直通粤港澳的水上要道、带动黔桂贫困地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