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失亦或重回?
——评Lost Modernities
2014-11-14杨梅
杨 梅
遗失亦或重回?——评
杨 梅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现代化”成为了我们理解所处世界各种变动的代名词,或褒或贬。Lost Modernities
一书即是对“现代化”这个进程或衡量准则的反思,将对风险的想象设定为评判现代化的标准,以东亚君主制为例,为它们寻找在现代化谱系中的位置。“遗失的现代性”,意涵着中国、越南和韩国这三个国家在推翻君主制后的现代化努力,实质上是对曾经拥有的对风险的想象之能力的遗失。现代性 风险 科举制 福利体制
Author: Yang Mei,
is from The School of Sociology and Political, Shanghai University. Research area is economic anthropology.Lost Modernities
这本书以“遗失的现代性”为题名,作者所意图要表达的,即中国、越南和韩国这三个国家在君主制消解之后对于现代性的追求,其实是一个丧失了创新性的过程,这三个国家努力摒弃君主制的遗存,竭力向现代西方的体制靠拢,然而它们在现代化过程中所进行的看似是一个再君主制化和将之与全球化融合的情形。在书中,作者提出了对于“现代性”这个范畴的思考,他认为不应该仅仅专注于现代化的“西方”标签,作者强调脱离了资本主义和工业依然有可能产生“西方”界说意义上的“现代性”,他试图通过自己的研究来为东亚的君主制国家在现代性谱系中找回自己应有的位置。由此,何为“现代性”对于作者来说就成为了需要重新界定和思考的对象,他强调在政治体制比较中,更值得并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对风险的想象,也就是一个政治体系的施政者对于自己面对情境的分析以及对于所要面临风险的度量,正是这种对风险的想象成为衡量“现代性”的一个标尺。整本书分为四章。第一章聚焦于唐代以后的中国、八九世纪的越南和韩国,这三个君主制国家都推行了科举制,通过选拔的形式来招揽人才。在作者看来,这样一种科举制考试的实行,是这三个君主制国家根据封建时期所面对的情境所选择的一种行政策略,他在这里将科举制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行政管理手段而非对于君主世袭的超越,这也是他在全书中贯穿的一个思想主线,即行政管理体制对于“现代性”界定的重要性。在这一部分中,作者通过对这三个国家的科举制进行分析,来重新界定“现代性”的意义及其范畴。在第二章中,首先指出了在现代西方体制中“重知识精英”的价值体系所遭遇到的困境,这些问题包括文本政策的不安全性、精英的自尊所面临的紧张气氛以及后封建性的忠诚问题。他进而指出这些问题也是在唐以后的中国、八九世纪的越南和韩国这三个君主制国家所曾经遇到的问题。在这里,他试图以这些相似的困境来勾勒出唐以后的中国、八九世纪的越南和韩国在王朝统治下所历经的“现代化”。第三章中描述了行政管理中所追求的福利体系梦想,在这三个君主制国家中都曾以福利体系作为自己行政实践的理想,试图通过税收等手段来推行福利体制,然而在这三个国家中福利梦想破灭的原因就在于行政人员与被管理民众需求之间的脱节,以及大众对于这种政治实践的冷漠态度。这种福利体系的行政理想彰显了这三个王朝国家在不自觉的“现代化”进程中所做出的努力。在第四章中作者重新回到对于君主制管理者的探讨上,在这三个曾经的君主制国家中,它们都努力抹去君主制的各种痕迹、对于君主制有着无比的排斥。但是韩国重新推行的现代“科举制”考试被中国借用,以求通过对于科学的重视来重塑国家的价值体系。然而,也正是这样的举措使作者认为,这些追求现代性的努力实则是对于君主制的一种回归,他用计划生育的例子来证明了这种现代性追求所存在的风险和问题。最后一部分则回归当代视野下的这三个国家,并强调它们在行政作为中依然延续对风险的想象和应对策略。全书四个章节的安排着力从论证推行科举制的中国、越南和韩国这三个君主制国家的“现代性”意义展开,在这三个后君主制国家中,它们努力朝着西方的现代目标挺进,然而它们的方式和努力看似是对于原有君主制的一种回归,不过在作者看来,这种回归并非就是一种倒退或者落后,因为这三个国家曾经所实行的重视知识精英的科举制及其行政管理体制就已经帮助其跻身于现代性谱系中了。
遗失的现代性,全书透过对科举制的理解,展现了中国、越南和韩国这三个国家在王朝统治时期所具有的“现代性”。由此,作者对西方意义上的现代性范畴进行了一个重新思考。指出在这三个国家中它们更多的把这种重视知识精英的选拔制度作为一种行政管理的手段,从而通过这种选拔人才的方式来面对行政管理中所面对的风险,这三个君主制国家都努力地寻找各种行政实践的方式,它们试图通过税收改革来解决贫困问题,这就类似于在现代社会中中国、越南所实行的人口控制政策。然而,对于行政管理体制来说,它们行政建设中所遭遇的同一困境就在于都忽略了管理者与民众需求之间的联系,在君主制国家时期从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人才所做的就是制定各种空洞的行政政策,无视民意,不体恤民情;同样在现代国家建设进程中,国家依然忽略了民众的需求,导致领导层与民众的脱离。
作者看到了这三个君主制国家推行科举考试制度所具有的现代性意味,但是他也指出,在这种人才选拔体制之后所实行的行政管理手段却是一种将行政执行者与民众隔断的方式,它们忽略了民众需求在行政管理中的重要性。“遗失的现代性”所要表示的即在这三个曾经的君主制国家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它们所共同面临的问题:它们丧失了应有的创造力,而表现出一种对于君主制的回归;只是这种现代性的遗失不仅是这三个国家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在曾经的君主制国家中,它们所遇到的情况,它们虽然有着重视知识精英的价值体系,然而它们行政管理手段与民众的脱离导致了这种人才选拔体制最后的无效性。
在书中作者提到了很多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没有办法在行政体系中获得一席之地,对于这些人来说参与科举考试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实质上的利益,他们顶多在声望体系中获得一些地位,这样的一种情形正是卜正民所描写的明清以来士绅捐赠寺院潮兴起的背景,这些地方士绅试图通过自己的方式造就属于自己群体的公共空间,同时在这些公共空间中实现国家所无法满足他们的声望需求;他们努力在做的事情就是形成属于他们这个群体所独有的一个公共空间,通过各种限制来把其他社会群体排除在外。因而,对于科举考试体制来说,它通过基于智力和知识的选拔挑选人才,它试图通过这些选拔出来的人才来帮助君主更好地规避风险,只是,这些人才一旦形成了一个特定的群体之后,他们所努力做的却是把自己从民众中隔离出来,这样的脱离也正是君主制国家行政管理失败的原因。
《遗失的现代性》呈现了唐代以后的中国、八九世纪的越南和韩国推行科举制的情况,以及伴随着这种科举制推行所彰显的“现代化”意味。之后,点出了那种试图推行福利体系的行政理想之失败,最后再窥探在去君主化之后这三个国家迈进现代所进行的努力。透过这样一个脉络,作者意图在脱离西方和工业化的语境下重新界定“现代性”的意涵,以行政体系中对风险的想象为准绳,讲述了这三个国家曾经对“现代性”的拥有,但在去君主制化之后卷入西方现代化的浪潮,跟随西方的脚步所做的努力实则是对君主制时期的一种回归。无论在君主制时期还是现代,它们始终无法跳脱的窠臼就是行政实践中上层与民众的脱离。
作者带领我们跳脱西方的统治语境,重回历史寻找“现代性”的痕迹。这样一种尝试,透过对历史的回归,引领我们对历史中的事实重新思考,为我们提供了衡量“现代性”的维度,凸显了科举制在君主制国家所萌生的“现代性”意味。
As the result of globalization, modenity has been put into the central place of how to understand the change.Lost Modernities
concern the meaning of modernity, and taking "the imagine of risk"as a standard. Go through with the monarchy of three East Asian countries, trying to relocate them during the genealogy of modernity. The "lost"actually means what they are trying to get is the same thing that abandoned by themselves.modernity risk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welfare system
杨梅,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研究方向为经济人类学。
作品【Works Cited】
[1][加]卜正民:《为权力祈祷:佛教与晚明中国士绅社会的形成》,张华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Title:
Lost or Regain?—A Review ofLost Modern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