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教学中背景知识和主要信息的处理
2014-11-13张焰明
张焰明
摘 要: 背景知识和主要信息关系的处理对适切的英汉转换很重要。这种关系体现在词或词组之间,句内部分之间,句际之间,以及段内部分之间和全文。教师要处理好这种转换,在翻译教学中注重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
关键词: 翻译教学 背景知识 主要信息 英汉对比
一、引言
在翻译教学中,我们通常发现学生难以把原文译成地道的译语。从宏观方面来讲,这是由中西思维不同、文化有异导致的。从翻译过程来说,有的是对原文理解不透,有的是对译语表达不佳。从微观层面来看,这是对两种语言未作细致的对比和分析导致的,如此种种原因导致译语成为各种各样的“夹生饭”。受篇幅限制,本文只从微观层面上的一点,即背景知识和主要信息的關系,谈谈如何处理原语和译语的转换,以期从这方面对翻译教学有所助益。
二、背景知识和主要信息在语言层次上的体现和处理
背景知识和主要信息的关系可以出现在语言的各个层次:词或词组之间,句内部分之间,句际之间,以及段内部分之间和全文。但是背景知识和主要信息的关系体现在语言各个层次的情况各种各样,这里只选取其中的一些加以介绍和分析。
1.词或词组之间
那只狗跑了回来,看到它的主人处于困境,就狂吠起来,然后跑到我面前求助。
The dog came running back, and seeing its master in difficulty, barked loudly and then ran up to me for help.
林同济先生说:“偏重动词着眼,运用大量动词集结,根据时间顺序,一一予以安排,甚至尽量省略关系词以达到动词集中、动词突出的效果——这就是汉语造句手法的基本倾向。”[1]上面例句中用了一连串的动词:跑、回来、看到、狂吠、跑到、求助,动感十足。英语是静态语言,往往化动为静,方法是分清主次,此句中主要信息体现在主干结构的动词上:came,barked和ran,而其他的汉语动词根据其在句中的逻辑关系则静化之。如running是现在分词,作方式状语;seeing是现在分词,表原因;介词短语for help表目的。由此可见,英语行文主次分明,背景知识和主要信息豁然可见。
2.句内部分之间
①他今天没来,母亲住院了。
He did not come today, as his mother was hospitalized.
②With John away, weve got more room.
约翰走了,我们有更多空间。
汉语是意合,句中逻辑关系存在于字里行间,依赖人们对背景知识、世界知识的领悟,从形式上看,句中无关联词,各句徐徐向前铺陈,看不出主次。英语是形合,句中逻辑关系有标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如例①中,句中因果关系,英译文用主次表达得一清二楚;而例②中,原句主次分明,在汉译中则转换成了流水句。由此可见,背景知识和主要信息在两种语言表现的情况不同,这也印证了那句颇有见地的话:汉语的结构特点是“碧波千顷,层层推进”,英语则是“参天大树,枝繁叶茂”。
3.句际之间、段内部分之间
今天的孩子由于大量看电视,懂的东西很多。电视节目样样有,触及生活的所有方面。但是看电视不能代替家长给孩子立规矩。
a.Today children have become more knowledgeable from watching television. Its programs are varied and cover nearly all fields of life. But exposure and information are no substitute for the rules that parents should set for their children.
b.Today children have become more knowledgeable from watching television——its programs so varied that they cover nearly all fields of life. But exposure and information are no substitute for the rules that parents should set for their children.
从整体上看,原文谈的是孩子的教育问题,包括三句话,刚讲完一句,第二句就借题发挥,又扯上了另一个主题:电视节目,接着第三句又回到原来的主题上。译文a遵循的是汉语规范:断续离合,兴致所致,即兴发挥,忘了英文一致性的规范,不知不觉偏离了主题。译文b从宏观着眼,照顾到意义的不同层级:相对于第一句和第三句,第二句属次一个等级,是对第一句提及的“电视”的解释,在英文中就得用低一级的语言单位表达,这样逻辑才清楚。“表示原因、条件、目的、伴随情况等用从句、分词短语等,一般不用独立的句子”[2],而汉语是流水句或竹节句,对类似情况要求用低一级的语言单位处理就没有那么严格。
4.全文
①短篇小说《玫瑰色的月亮》的主题是批判“罗君”这一类人,起始段如下:
就像半天空掉下个金元宝一样,罗君的一幅条幅竟然在全省书法比赛中得了奖,整个世界立刻在二十三岁的罗君眼里变成了心荡神驰的玫瑰色。
a.His work of art in the provinces calligraphy contest won him a prize, like a gold ingot which had fallen into his pocket from the sky. The world instantly became ecstatically rosy in the eyes of the 23-year-old Mr. Luo.
b.When he won a prize in the provinces calligraphy contest, Mr. Luo felt elated as if a gold ingot has fallen into his pocket from the sky. The world instantly became ecstatically rosy in the eyes of the 23-year-old winner.
如果没有上下文,则两种译文都表达出了原文的内容。但本段是起始段,读者应了解文章想要讲什么,即作者的意图。通观全文,作者并不是谈“罗君的一幅条幅”,而是谈罗君本人的。汉语文章是reader-responsible pattern,读者自可推断。但英文是writer-responsible pattern,作者有责任把主题内容和形式交代清楚。译文a以His work of art为主体,作为主要信息,罗君成了衬托,作为背景知识,与全文形式不一致,违背了英语行文规范。按照英文的习惯,即General-particular pattern,中心思想句(thesis statement)应开门见山地提出,才符合英语本族人的阅读习惯,否则给他们废话多、不着边际的感觉。而译文b把“罗君”放在主句的主语位置上,从而使获奖成为背景,说明原因,罗君的狂喜成为主要信息。
②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
a.The layout of Luzhens taverns is unique. In each, facing you as you enter, is a bar in the shape of a carpenters square where hot water is kept ready for warming rice wine.
b.The wine shops in Luchen are not like those in other parts of China. They all have a right-angled counter facing the street, where hot water is kept ready for warming wine.
这是鲁迅先生《孔乙己》的开篇段,译文a按照原文,搬字过纸,以layout作主语,显得突然,因为整篇是围绕“酒店”展开的。译文b以wine shops作主语,凸现了这一主题,后面一句的They承接顺畅,避免了英语顾忌的不断更换主语的现象。
有鉴于此,在关涉全篇时,译文相当于一种英文写作,译者要尤其注意的是,翻译汉语起始段和末尾段时,要保持全文前后的一致性,否则就违背了英文的行文规范,令英语本族人感到不可卒读。关于这一点,朱柏桐教授讲得很到位:“如果将汉译英看成是一种有指导的英文写作,那么首先要认识到英语是一种形合型语言,偏重形式与内容的統一。也就是说,在英语里,不仅在意义上要注意统一,而且在形式上也要体现出来。”[3](P.6)
三、结语
上面从语言的各层级上说明了背景知识和主要信息的体现和互换。在翻译教学中,要学生掌握这方面的技巧,第一要进行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汉语是动态的,而英语是静态的,汉语是意合,而英语是形合,汉语是竹节句,而英语是树形句,汉语篇章讲“起承转合”而英语篇章讲一致性。第二要引导学生多做这方面的练习,熟能生巧,久而久之,就会写出地道的英语句子。
参考文献:
[1]林同济.从汉语词序看长句翻译[J].现代汉语研究,1980(1).
[2]蔡基刚.英汉写作对比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296.
[3]朱柏桐,梁飞,蔡兴教.汉译英过程中的叙述重点问题[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