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现代教育大背景下对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再思考

2014-11-13吴梅红

考试周刊 2014年77期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创新思维新课改

吴梅红

摘 要: 本文首先结合传统初中英语教学实践,简单地分析了传统初中英语教学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热情,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然后结合新课程标准,从“传统教育环境下英语课堂提问与评价的局限”、“新课改形势下英语课堂提问与评价的一般结构”、“新课改形势下英语课堂提问与评价的实例分析”三个方面,对英语教学的提问与评价艺术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最后对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教学过程进行了理想化的瞻望。

关键词: 英语课堂教学 创新思维 新课改 提问与评价艺术

引言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说:“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教师把知识看成是一成不变的绝对真理,在知识的传授上,教师一味地讲授,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热情,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培养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角度看,面向动态过程的掌握知识才具有创新价值。在新课改形势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笔者在一线的教学工作中,深切地体会到教师的课堂提问与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有很大影响。

1.传统教育环境下英语课堂提问与评价的局限

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提问包括三个轮次的交流环节: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自己的疑问很少提出来。在更多的课堂中则是教师利用权力束缚学生的手脚,让学生接受现成的答案,而不愿让他们参与对某一观点或论题的讨论。一个可能的有益转变和选择是让学生参与广泛的对话、交流,有别于尽力引出所谓的正确答案,教师们可以用“提问方式”引发学生思考,这样容易发现学生用什么概念和推理方式思考问题。

教师习惯于给学生及时评价,学生在学习中稍有一点出格的表现,就及时予以纠正,学生每走错一步,便及时“指点迷津”。这种过滥的及时评价起到了传统意义上的“解惑”作用,但往往给学生一个思维定势,从而扼杀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一些启发式问题,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延时评价,就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新课改形势下英语课堂提问与评价的一般结构

问题提出的核心目的是增强问题提出意识,这种问题提出方式可以鼓励学生获得对科学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避免知识点的简单记忆性重复。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一个完整的提问过程包括引入、陈述、介入、评核四个阶段。

(1)引入阶段:教师用不同的方式使学生在心理上对问题有所准备。

引出问题具有多种功能,它使学生明白了该单元的核心问题在哪里及在将来几天内应该重点思考的内容。在引出问题和随后的课堂讨论中包括演示,随后的课堂讨论使学生能够检查整個问题的背景,检查以前的直觉认识是否有效,或者通过讨论改变原来的观点。通过提供的这个机会,能使学生清晰表述出他们原有的概念,并且澄清一些错误观点。引出问题和随后的讨论,帮助学生建立新的、更强有力的概念系统。

(2)陈述阶段:教师陈述所要提及的问题。

①点题集中:教师引导学生清楚地显示出将要提及的主题;

②陈述问题:教师陈述提问的主题;

③提示方式:教师预先提示回答的方向;

④提名回答:教师指定某位学生做答。

(3)介入阶段:教师在学生不做答时才引进此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教师要以各种不同的方法,鼓励或诱发学生做答。这一阶段主要包括:①查核:教师查核学生是否明了所提问题;②催促:教师催促学生做答;③提示:教师提供资料,协助学生做答;④重复:教师重复所提的主题;⑤重述:教师以不同的词句变换重述问题。

(4)评核阶段:教师以不同的方法处理学生的答案。

这一阶段主要包括:①查核:教师查核学生的答案,并看看其他学生是否了解;②重复:教师重复学生的答案;③评论:教师对学生答案的内容加以评价;④延伸:教师依据学生答案的内容联系其他有关资料,引导学生回答另一更深刻的问题;⑤更正:教师给学生正确的答案;⑥追问: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追问其中要点;⑦扩阔:教师就学生的答案,补充新的资料或提出新的见解;⑧重述:教师以不同词句重述学生的正确答案。

3.新课改形势下的英语课堂的提问与评价的实例分析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对于学习者来讲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给思维以动力。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力求体现“五性”:

(1)“挑战性”:引起冲突,产生不平衡,提出能力挑战;

(2)“趣味性”:富有趣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3)“开放性”:解题思路灵活多样,问题答案不一定唯一;

(4)“差异性”:关注个体差异,适合各层次学生,由浅入深地做出回答;

(5)“实践性”:伴以个人或小组的探究实践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问题中所隐含的“问题”,教师不要简单地直接给出,而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主发现、提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更贴近其思维实际,更能擦亮其创新的火花。

此时,教师对学生的结果进行评价,一般以鼓励为主。即使学生的结果和答案有出入,教师也要鼓励,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大胆实践,并且教授给学生正确的思考方法和实验思路。对于相对做得较好的学生,要给予肯定和表扬,总结他们成功的原因,鼓励他们从更多角度大胆猜想,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果教师可以从本学科的知识拓展到其他知识,那么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会更高。

结语

新课改倡导的“乐于探究”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从哪里来,无疑要从小培养,从课堂抓起,课堂中学生的质疑能力,就是将来创新能力的基点,“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要提高问题设计和评价的艺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

猜你喜欢

英语课堂教学创新思维新课改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基于情景教学法的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教学研究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初中英语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探微
英语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初探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新产品、优化布局,让传统主流媒体传播更具影响力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