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入肝血流阻断方案在肝切除中的应用

2014-11-13陶团云

现代临床医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肝门选择性肝功能

陶团云

(益阳市安化县人民医院,湖南益阳 413500)

肝脏解剖学结构特殊,血流丰富,这也为肝脏外科手术带来困难[1]。肝脏血流阻断技术是临床肝切除术中用于控制出血的措施,是关系到手术成败的关键,目前临床上肝脏血流阻断方案较多,各具特色,选择不当极易造成血流阻断不完全而引发大出血,或残余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全身血流动力学紊乱等情况发生[2-3]。本研究通过对3种不同肝血管阻断方案的效果进行比较,旨在为术式的合理选择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0年5月至2013年8月住院接受肝切除的患者78例,其中:男44例,女34例;年龄24~71岁,均为原发性肝癌患者,且符合根治性肝脏部分切除术的适应证,肝功能Child分级A级49例,B级29例。依据血流阻断法分为3组,接受第一肝门阻断法为A组,接受半肝血流阻断术为B组,接受选择性出入肝血流阻断术为C组。A组29例,其中:男16例,女13例;平均年龄53.2±4.7岁;肝功能Child分级A级21例,B级8例。B组22例,其中:男11例,女11例;平均年龄54.5±7.0岁;肝功能Child分级A级13例,B级9例。C组27例,其中:男17例,女10例;平均年龄52.8±5.1岁;肝功能Child分级A级15例,B级12例。3组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手术方法 术前行肝脏储备功能评估,并根据影像学评价制定手术方案,患者均全麻后取仰卧位,取右肋缘下斜切口,充分游离患侧肝脏,以电刀在肝脏表面标记切除区域后[4],以电灼法离断肝实质,结扎肝内胆管,放置引流管[2]。根据术中情况行血管阻断术。①A组:充分游离肝脏,在离断肝实质时,采用预先放置于第一肝门处的阻断带行阻断术,每隔15~20 min放开10 min,直至肝实质离断完毕[4]。②B组:充分暴露肝脏方叶,以电刀切开肝被膜并稍加分离,深入肝实质内部显露肝总管及各级肝管,以肾蒂钳于左肝蒂后经小网膜囊穿出,以及门静脉分叉处和状叶交界处,分别引入左、右肝蒂阻断带[5]。③C组:解剖第二肝门后充分显露右肝静脉和肝静脉之间的腔静脉陷窝,分别游离左肝静脉、右肝静脉以及中肝静脉左肝静脉共干,放置血管吊带,解剖第一肝门[2],并根据切除需要结扎相应的动静脉。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手术时间、血流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情况。其中出血量计算采用称质量法,即测定纱布吸收以及吸引器吸取的总量[6]。肝功能指标包括术前、术后3 d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和血清白蛋白(ALB)。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流阻断时间比较结果详见表1。

表1 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流阻断时间比较

C组手术时间最短、术中出血量最少,A组手术时间最长、术中出血量最多;3组在血流阻断时间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 3组肝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结果详见表2。

表2 3组术前、术后3 d肝功能比较

3组在术前TBiL、ALT和ALB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组各项指标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C组TBiL和ALT水平最低,ALB水平最高;A组TBiL和ALT水平最高,而ALB水平最低(P<0.05)。

2.3 并发症情况 A组患者术后出现2例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B组1例切口感染,1例肝功能衰竭;C组出现胆漏1例。3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 论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在生理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肝脏全切除或半切除治疗已成为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治疗方案,在临床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肝脏解剖学结构特殊,血流分布密集[1],因而术前或术中如何有效地阻断血流,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点之一。

目前,阻断在肝脏切除中的地位虽已为学界所公认,但由于阻断方案较多,且临床尚无统一的观点,如何选择血流阻断方案仍是外科医生关注的焦点。Pringle法即第一肝门阻断术是出现最早,也是临床应用最广的血流阻断方案,其通过阻断肝蒂入肝血流达到预防肝切面出血的目的,具有易于操作的特点[1],因而在基层医院得以大量选用。周松等[7]研究认为Pringle法在肝切除中更为实用,且用时少,因而可尽量降低因阻断时间过长可能造成的肝功能不可逆性损伤,广泛适用于除肝门区肿瘤外的各类肝切除手术,但术中可能存在阻断不彻底需重复阻断的现象。张成武等[2]则持不同观点,认为Pringle法存在肝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门静脉系统瘀血和肠道细菌易位的风险,而半肝血流阻断术则可有效保证健侧肝脏血流,保证血流动力学稳定,极大降低再灌注损伤的风险。陈永卫等[1]也赞同此观点,但同时发现由于该方案操作难度较大,延长了手术时间,会造成术中肝断面出血量大和术后胆漏的风险。选择性出入肝血流阻断术是新近应用于临床的阻断方案,具有肝门区动静脉血流栓塞完全、有效避免全身血流动力学紊乱和防止大出血及空气栓塞的优势[8]。国内报道表明与Pringle法相比,应用选择性出入肝血流阻断术可有效降低术中出血和输血量,且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2]。本研究也发现在3种阻断方案中,以Pringle法术中出血量最大,其次为半肝血流阻断术,选择性出入肝血流阻断术则最少,仅为336.0±51.4 mL,同时3组血流阻断时间差异不显著。笔者认为与Pringle法相比,选择性出入肝血流阻断术仅需夹闭1支或联合夹闭几支肝静脉,而后再夹闭肝蒂[9],因而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出血量降低。虽然半肝血流阻断同样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但由于其在操作过程中需对血管进行仔细辨别和分离,因而增加了手术时间,与选择性出入肝血流阻断术相比,也增大了出血量。从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分析,虽然3组术前功能指标相近,但较其他两种方案,选择性出入肝血流阻断术对患者全身和肝脏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术后对肝脏以及肺、肾及其他组织的影响较小,缺血-再灌注损伤较轻,因而患者的肝功能往往恢复较快,这与国内目前研究结论基本一致[1,8]。

总之,3种血流阻断方案在肝切除过程中各具特色,其中选择性出入肝血流阻断术更为安全、有效,更利于患者术后肝功能的恢复。由于本研究涉及病例数有限,因而尚需进一步大样本量研究验证。

[1]陈永卫.肝切除过程中入肝血流阻断方法的探讨[J].中国疗养医学,2011,20(3):196 -198.

[2]张成武,赵大建,刘杰,等.不同肝血流阻断方法对半肝切除手术预后的影响[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2,27(6):463-466.

[3]魏孟奇.肝切除术中肝门血流不同阻断方法对比[J].广西医学,2012,34(12):1696 -1697.

[4]苏昭然,荚卫东,许戈良,等.不同肝脏血流阻断技术对术中吲哚青绿滞留试验的影响[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2,18(2):96-98.

[5]靳斌,姜旭生,张宗利,等.半肝血流阻断技术用于肝硬化肝癌的肝切除[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0,25(6):439-441.

[6]隋承军,徐峰,沈伟峰,等.半肝血流完全阻断法在肝细胞癌右肝切除术中的应用[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2,18(10):769-772.

[7]周松,李冉冉,陈文有,等.肝断面血流阻断法与第一肝门阻断法在肝切除术中的比较[J].山西医药杂志,2011,40(4):383-384.

[8]傅思源,杨远,黄罡,等.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肝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J].国际外科学杂志,2009,36(2):139-142.

[9]黄志勇,刘杨安,陈孝平.肝切除术血流阻断技术及其应用[J].中华外科杂志,2012,50(6):485 -487.

猜你喜欢

肝门选择性肝功能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联合半肝切除与围肝门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肝门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选择性听力
A practical approach to (2R,3R)-2,3- dimethoxy-1,1,4,4-tetraphenyl-1,4-diol
慢性乙肝患者HBV-DNA、HBeAg及肝功能的关系分析
选择性Bcl-2抑制剂ABT-199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放疗增敏作用
选择性执法的成因及对策
肝门部胆管癌47例临床分析
B[a]P和DDT亚急性联合暴露对小鼠肝功能酶ALT、AST和γ-GT的影响及作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