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取消职业资格许可”疑似打错板子喂错药

2014-11-13王寿斌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4年10期
关键词:职业资格乱象许可

王寿斌

2014年7月2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取消11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涉及国际商务、质量、税务、资产评估、土地登记、矿业权评估、品牌管理等多个专业领域。今后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准入类资格将一律取消,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准入类资格,如果与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并不密切,或自身不宜采取职业资格方式进行管理的,将建议按程序提请修改法律法规后,予以取消。目前,准入类的职业资格还有84项。根据下一步清理计划,国务院行业部门、全国性的行业协会、学会自行设置的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原则上予以取消,确实需要保留的,经过批准后,纳入国家统一的职业资格制度管理。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由政府部门制定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具体认定工作逐步移交给行业协会、学会承担。

凡事皆有因果,取消职业资格许可的最初动因和最终目标何在?要回答这一问题,不妨先追溯职业资格许可的产生过程。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劳动法》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经过政府批准的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对劳动者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劳动法》的颁布与实施,首次确立了我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规范我国职业准入工作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正是依据这部法律,近20年来全国各地先后出现了各种培训热、考证热。“目前一个行业有十几种甚至几十种职业资格,有关方面通过收取高额的培训费、教材费、考试费借机敛财,青年人取得高学历后,还要去考各种各样的资格证,手上拿着一大把证,可就是找不到工作。”

《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出台以来,各类媒体评论叫好者甚众,其中比较“主流”的点赞有三:一是约束政府权力,促进依法行政,政府不必管、不该管的事情就不要管;二是让市场更具活力,让劳动更加自由;三是遏制权力寻租和“花钱买证”乱象。可以说,取消职业资格许可让各种乱象失去了生存土壤。从现实看,生活中的大部分工作并不需要持证上岗,一个人能否胜任某项工作,市场的“无形之手”能够实现优胜劣汰,基于市场机制的竞争,比行政审批更具活力。放眼教育领域,全民考证浪费了很多的教育资源,对当前的国民教育产生了“追证”的误导,让很多一味逐利的单位与个人有了可乘之机,滋生出培训办班、资料、考试等一条龙的利益链条,甚至出现考假试颁真证、假证卖高价、官员权力寻租等违法现象。从这个角度看,目前的职业资格许可制度确实到了非整顿不可的时候。然而,如果将“整顿”简单地与“取消”画等号,并冠以“一律”以示“彻底”、以表“决心”,则有工作简单化之嫌;言重一点,可以说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道理并不高深复杂,目前之所以要取消职业资格许可,归根到底是因为社会各界“开发”出来的职业资格太多太滥,很多并没有法律依据;各类考证机构不够规范,乱收费乱发证现象严重;全民追“证”,增加学生(或就业者)的经济压力和学业负担。要治这样的“病症”,首先必须找出“病因”,然后才能开出合理的“药方”。如果省去了“望闻问切”的过程,只要看到“害疮”便大刀一举,一割了之,肯定不是根治之举,也非科学决策。延伸一点进行类比,近几年我们经常看到媒体曝光一些中职学校通过假造学生名册的办法非法套取国家的助学资金,我们是否就会因此而取消国家对中职学生的免费就读政策?我们经常发现有职业院校通过同样的方法套取政府的农民工培训经费,我们是否就会因此禁止所有的职业院校或培训机构对农民工进行培训?

违规电焊引发上海高楼大火,无证建筑导致在建桥楼坍塌等一系列的恶性事件早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因噎废食肯定会遭人耻笑,其根子在于打错“板子”、喂错“药”。乱象丛生向来不是布置工作的错,而是监管缺位,甚至猫鼠一家。可以想见,如果监督机制失灵、法律制裁缺岗,即使将职业资格许可裁减到还剩一项,难免还会有违法违规事件发生。所以,整肃纪律、依法查办,对项目设置进行严格审批、对运营实施进行过程监控,才是上策。乱象不止,该下课的是相关监管职能部门,而不是对职业资格许可简单地、一刀切地取消。■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高教研究所)

猜你喜欢

职业资格乱象许可
饭圈乱象:历年竞技类综艺节目的赛制分析与思考
整治“饭圈”乱象
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将公布
乱象(双语加油站●时事新语)
乱象
背对背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