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唤醒“语境语感语用”,满足学生生长需要

2014-11-13孟晓东

江苏教育 2014年19期
关键词:绿叶雨滴语感

孟晓东

要说语文教学的关键词,一言以蔽之,即“语境、语感和语用”。沈秀慧老师的这节《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基于儿童诗教学的特点,还原真实的言语环境,引领学生走进诗歌的世界,品味语言文字,让学生的语感得以生长。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提高了学生语用能力。

一、创设语境,感悟诗句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任何一种语言的表达都不能脱离语境而独立存在,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加离不开生动的语境。

在学习“我想变透明的雨滴,睡在一片绿叶上”时,教师抓住“睡”这个词,通过语言的描述帮助学生还原语境,让学生闭眼想象,体会自己就是小雨滴睡在绿叶上的感受。

师:小朋友,闭上眼睛,让我们也来做小雨滴睡在绿叶上。风儿吹起来了,绿叶儿随着风摇啊摇,摇啊摇,小雨滴们,我们躺在上面,有什么感觉?

生:我躺在上面,觉得很舒服。

师:读出你舒服的感觉来。

生:我在绿叶上滚过来,滚过去,感觉像在滑滑梯。

师:呀,这颗小雨滴真快乐,请你读。

生:风吹过来,我躺在上面觉得特别凉爽。

师:请你也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这时,学生深深地沉浸在其中,并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感觉,用朗读抒发自己的心情。

又如,在教学“我想变一条小鱼,游入清凌凌的小河。”这句诗时,教师围绕“这条小鱼,你在小河里看到了什么?”展开学习。

师:这条小鱼,你在水里看到了什么呀?

生:我在水里看到了很多水草。

师:呀,你在水里能看到水草,看来这水可真干净。

生:我在水里看到了很多小石子。

师:这河水清澈见底呢,真是一条“清凌凌”的小河。

出示“清凌凌”,学生读好这个词语。

教师在创设语境过程中,通过现场捕捉、经验激活、生活引入、语境模拟等多种手法,促使学生快速地融入其中,在和老师、文本的对话中,学生拓宽了想象的空间,进一步感受到了文本语言的魅力,创造性地促进了理解和表达。

二、以读为本,培养语感

“诵之不辍,其境愈熟,其味愈长”“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是培养语感的第一要义。读课题时,教师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解读,并通过读,抓住关键词“真想”“大大”体会题目的字眼。初读时,教师关注学生对“在花丛中穿梭”这一词组的朗读正音,通过点拨“读的时候可以在‘中后面稍微停顿一下”“放慢语速读也是一个好的方法”等来指导学生读准平翘舌音多的词组;教师关注诗歌中“的”字短语的朗读,通过对学生朗读的点评,指导学生将词组读正确,并读出“小小的荷塘”“大大的荷叶”等事物的特点。精读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找到想变的事物,抓住关键词语移情体悟、换位体验、深度体会,进行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合作读、表演读、配乐读……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与语言多次面对面地接触,从而领悟诗句中蕴含的情感。在反复朗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体验、感受,用自己的朗读方式尽情地表达出来。

三、仿说创编,发展语用

从本质上看,语文教学不是语形教学,不是语法教学,甚至也不是语义教学,而是语用教学。

“以语言带动内容”是“语用型”教学区别于以内容学习为主的教学的显著特点。教师能抓住诗歌中的留白处,指导学生迁移运用,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如:在教学第四小节“我想变眨眼的星星,我想变弯弯的新月”后,教师指导学生口头练说:我想变眨眼的星星,干什么?有的学生说“我想变眨眼的星星,在天空中玩耍”;有的学生说“我想变眨眼的星星,对着小朋友微微笑”,既丰富了文本的内容,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又如:教学第五小节时,教师抓住文中的省略号,让学生模仿句式“ 来了,在荷叶 。”进行说话练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尽情想象,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语言积累。课的结尾处,教师布置作业,拓展延伸,让学生用文中的句式“我想变 , 。”自创小诗,既让学生对语言有所“发现”,又让学生“亲历”和“历练”,说写并重,言意兼得,进一步促进了语言的内化和外显,强化了应用语言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初步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沈老师自身有着敏锐的语感,对语言文字和语文现象有着较强的领悟能力,通过引领学生“语言感知——语言体悟——语言应用”,并随着课堂活动的变化,促进了学生语言的发展。■

(作者系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教育局副局长,语文特级教师)

猜你喜欢

绿叶雨滴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绿叶和红叶
真想变成圆圆的雨滴
桃娃娃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还在坚持的绿叶们
小雨滴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
语言与言语
粉琢绿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