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美的行走

2014-11-13陈惠芳

江苏教育 2014年19期
关键词:特级教师方程生态

【个人档案】

陈惠芳,中学高级教师,苏州市小学数学名教师、苏州市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现任职于张家港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倡导“基于生态理念的对话式教学”的教学主张,追求“真实贴切,自然流畅,多元对话,自由生长”的课堂教学风格。曾获首届“智慧·互动·成长”全国青年教师教学风采展示大赛一等奖,多次应邀到福建、徐州、常州、苏州、无锡等地上课、讲学。先后主持或核心参与多项全国、省、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荣获2013年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在《人民教育》《上海教育科研》《教育理论与实践》《江苏教育》等报刊发表论文近四百篇,出版个人专著两本:《触摸教育的风景》和《追寻数学生态课堂》。

时光总是悄无声息。一些遇见,注定会牵念;一些经历,注定会铭记;一些过往,注定会淡远。二十多年来,不管是阳光灿烂的午后,还是寂静落寞的夜晚,留心成长岁月中的点点滴滴,在用勤奋和坚强走过的岁月里,总伴随着一些美丽的风景和值得回味的故事。

真实的课堂之旅

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作为教师,课堂是需要我们经营的地方。每天,我们与学生在课堂里相遇,倾听他们生命拔节的声音,用自己的真心幸福地守望。那么,靠什么来经营呢?

刚参加工作,我担任小学语文老师兼班主任。不久,我任乡镇少先队总辅导员,改教数学。那时候,五年级有三个班,三位数学老师自然组成了一个小团队,随时随地开展备课活动——每天早上,我们先交流上课内容,说自己的打算;课后,我们一起批改作业,记录学生的错题,并将其作为作业评讲时的宝贵资源。每周,我还坚持家访。由于工作认真,我所任教的班级数学成绩名列前茅,深受同行和家长的好评……第一个五年,我在农村,当好班主任、上好数学课、组织好全镇少先队活动成为我的追求。

后来,经过层层考核,我顺利调入市区学校工作,进了教导处,并且被提拔为副校长。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我参加了江苏省、苏州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研修班学习,参加了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班学习。除了关注自己的课堂,我还关注他人。我研究了很多特级教师、数学名师的教学风格、教学特色,如华应龙的融错教育、徐斌的无痕教育、许卫兵的简约数学、蔡宏圣的和谐数学、贲友林的生本课堂、张齐华的数学文化……,利用网络媒体,我虚心向这些特级、名师学习。

一次,为大家展示了《方程的意义》一课后,我让学生完成了一份简单的调查问卷,学生的反馈如下:

问1:这节课你喜欢哪些东西?

生1:我最喜欢写方程的那个题目,还有让我们判断50÷★=25是不是方程,我们讨论得很激烈。

生2:我喜欢上课的气氛。

生3:我喜欢用手模仿天平平衡的样子。

生4:我喜欢和老师互动。

生5:我喜欢老师让我们把眼睛闭起来猜方程3x=180的图可能是什么。

生6:我喜欢老师的微笑。

…………

问2:学习了《方程的意义》这一课,你产生了哪些新问题?

生1:我想知道怎么解方程(求出未知数到底是多少)。

生2:方程和不等式有关系吗?

生3:为什么方程中的字母一般都要写在等号的左边?

生4:如何正确无误地使用方程?

生5:是不是大多数应用题都能用方程解决?

生6:方程和天平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

一节数学课带给学生的究竟是什么?学生走出教室时有哪些收获呢?看了学生的反馈,我真的很有触动。倘若再教这一课,我应该在揭示“方程的意义”那一环节放慢一些脚步……

时间的指针指向2012年11月30日,第三届“苏派名师”教学思想研讨活动在张家港市实验小学举行,宽敞明亮的阶梯教室里,座无虚席。上午10点50分,几百名与会教师在神情专注地听我说课。我不仅向大家介绍了近年来我倡导的“基于生态理念的对话式教学”的教学主张,还结合《方程的意义》一课的教学设计,谈了课前慎思和教学反思,给大家的直觉就是教研员的数学课有一定的研究味道。当时,我与老师们进行了互动交流,特级教师张苾菁听了我的课后,给予了高度评价,该课的教学实录与点评全文刊登在《小学数学教育》2013年第3期。

2014年5月21日,我参加了苏州市小学数学同题异构教学展示活动,执教三年级《轴对称图形》一课。从接到课题到正式活动,只有一个星期,白天参加会议、忙碌单位事务,晚上静下心来研读教材、与朋友探讨教学设计,虽然有些疲惫,却常常有思考着的快乐。我尝试“先学后教”,基于学情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重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苏州市小学数学教研员刘晓萍老师给予了高度评价:生态理念、有效对话、关注发展。

自2007年5月从学校调到教研室以后,在学科教学方面,我渐渐从零碎的、无主题的草根研究转向了在一定教育教学理论支撑下的专题研究,先后参加了2013年苏州市特级教师后备高级研修班、苏州市名师发展共同体、张家港市特级教师工作室等。我走出了张家港,活跃在各种教学研讨活动的舞台上,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演绎着数学课堂的精彩:“江阴~张家港”“张家港~武进”“生态课堂·无痕教育”“张家港与溧阳数学研讨活动”等,先后执教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分数的认识》《搭配中的规律》《可能性》《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在一节节研讨课中,我遭遇着“疼痛”,享受着快乐。我以为,这样的学习交流,是一种由内而外、由你到我、由此及彼的过程。只有贴地而行,才能赢得向前跃进的动力之源,提升自己的实践智慧。

在实践中,我大胆提出了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设想,积极倡导“基于生态理念的对话式教学”的教学主张。我以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是教育生态学理念与学科本质特性在数学课堂中的一种有机融合。“对话式教学”是一种基于师生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进行的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教学方式。对话的作用是激活课堂中的各种生态因子,改变课堂学习环境,使之各自在适切的生态位上获得优质的发展。同时,在大量的问卷调查、课堂实践的基础上,我逐渐形成了“真实贴切,自然流畅,多元对话,自由生长”的教学风格,探索出了基于生态理念的“对话式教学”的操作范式。如今,我对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研究在省内外已有了一定的影响。

快乐的心灵之旅

“读书,是另类的备课”“老师,别忘了读书”……诸如此类的名言警句尽收眼底。我觉得读书之乐,还在于它是一种心灵之旅。

依稀记得,1998年,学校申报一个省级课题,校长让我写课题方案。一番冥思苦想后,我终于拿出了一份自以为比较满意的方案。谁知,课题论证活动中,专家们对课题方案提出了许多质疑:“开展这样的研究,是基于怎样的思考?”“概念如何界定?”“最终要取得怎样的研究成效?”……面对专家如此“考问”,我深感底气不足,渐渐明白,如果有教育理论的支撑,教学实践会更科学、更理性。

于是,每天中午的阅读课,我与孩子们相约在教室,孩子们捧着书,我也捧着书……这个习惯一直延续至今,静谧的夜,嘈杂散尽,泡上一杯咖啡,挑一盏孤灯,抱一本书,悠闲地品味着,走向美丽的迷惑。我燃烧着《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穿越在黄爱华的《大问题教学的形与神》、徐斌的《追寻无痕教育》、贲友林的《现场与背后》的精彩书页里,聆听郑毓信的《数学教育:从理论到实践》、许卫兵的《成为高度自觉的教育者:写给后课标时代的数学教师》,细想着《我就是数学》,提醒自己《不做教书匠》,欣赏着《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明白了《教师,做个思想者》的意蕴……读书,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像呼吸一样重要的一部分。读着一篇篇美文,仿佛每晚都在《听名师讲课》,许多写作的灵感就在这时翩然而至了……

值得一提的是,张家港市特级教师工作室“领衔人”蔡明老师是《中国教育报》2013年推动读书十大人物之一,他时刻提醒我们要多读书。2013年工作室总结大会上,他让我作了“阅读丰厚底蕴,科研引领成长”的主题发言,与工作室成员分享读书的感悟。师父和朋友们的鼓励,常常温暖着我。我也因此能够坚持阅读,写读书笔记,做摘抄,至今在博客里上传了十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引发了朋友们的共鸣:

夏天(游客)发表评论于2013-1-17 10∶55∶00

我常常犯的错误就是曲解“责任”,对学生也好,对家人也好,总是那么高标准、严要求,所以让自己也变得很不快活,为什么不能让自己先跳出来想问题呢?谢谢惠芳老师,虽然不曾谋面,但是读您的文章,总感觉是一种心灵上的对话。

caoyixuan(游客)发表评论于2013-10-29 15∶28∶00

每每觉得内心空洞、生活盲目时,总会想到来这儿看看,看看陈老师的阅读心得,从中可以听见一个个伟大的声音,都在呼唤着每一个老师的灵魂回归,回到内心渴望却茫然的教育本质、教育信仰。这些年,是陈老师的文字陪伴着、鼓舞着我。

xiacuijuan(游客)发表评论于2014-7-20 14∶02∶00

真喜欢看陈老师写的东西,都是从心里流淌出来的,期待多一些推出……

著名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曾说过:“我贴着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所谓“贴着地面步行”,就是主张一种沉稳务实的人生追求。我以为,多读好书,与人分享,何尝不是在传递一种正能量?

2009年,我有幸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生态课堂案例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卷入了一个优秀的科研团队,开始真正地了解和接触“生态课堂”。随后,我先后主持了苏州市“十一五”“十二五”和江苏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工作。开展课题研究时,要撰写研究方案、研究报告等,由于加强了理论学习,了解了数学特级教师詹明道的“构建数学生态课堂”研究、江苏省海安县实验小学开展的“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建设”研究等,我立足教学实际,通过自身的实践与探索,揭示了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概念、内涵与特征,并找到了生态课堂与生本课堂、生命课堂的区别所在……我想,正是不断的读书思考,才使我对课堂有了美好的向往,它也是我课题研究的情趣所在。

由此,我想到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一书中指出的:“在意识中思索的东西应该让它在潜意识中酝酿一些时候才会成熟。功夫没有错用的,你自己以为劳而不获,但是你在潜意识中实在仍然于无形中收效果。”这,或许就是古人说的:“耕所以养生,读所以明道。”看来,我们要把不停地翻动书页当做一种对生活的迷恋。

丰盈的思想之旅

“真正说来,思想恰如风中的纸屑,其中有一些落在了幸运的手上,大部分都随风飘散了。”(周国平语)要成为一个优秀教师,我觉得,还要成为一个爱思考、有思想的人。我是从自己的数学课堂开始思考的。

有一次,听一位老师说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一课不好上,我想,何不尝试一下呢?研读教材后,我通过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已知甲是60,(先补充甲与乙之间的关系),求乙是多少。让学生通过画图表示出甲与乙之间的关系。预习中,我发现学生有表示甲与乙是相差关系的,也有表示它们是倍数关系的,还有表示它们既是倍数关系又是相差关系的(本节课新的知识点)。这样,我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整节课通过比较甲与乙的关系及计算方法,使学生掌握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体会到了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课结束后,我与听课老师进行了互动交流,汇报了设计理念与教学思考,老师们认真点评:

郁蓉老师:陈老师的每一节课都让我惊艳,每节课都有她对数学教学的独特理解、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以及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大气的课堂中不乏细腻之处,值得学习!

…………

同时,我还收到了QQ短消息:

徐春芳(2014-4-25 11∶08∶03)

陈老师,您好,回到学校再一次细细体会您的课,真的很精彩,尤其是建模的思想,真的很巧妙。忽然有了点小小的想法,不知道正确不正确,请您指导。建模是数学上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但班中总有部分学生不能内化这个模型,也许在解题的过程中就只能“依葫芦画瓢”。那么,我能不能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内化这个模型呢?能不能再加一个环节,用反例来内化呢?……

我随即打开电脑,与徐老师聊了起来。像这样与一线教师对话交流,我如今已习以为常(我们有专门的工作群、课题群)。我觉得,教研员不仅要上好自己的数学课,还应该带领好一支团队,发挥好示范、辐射作用。当天晚上,我认真梳理了活动资料,撰写了《重模型建构 展自学魅力》一文,以《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一课的教学为例,谈了如何重视数学模型的构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渐渐地,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公开课结束后,及时梳理教学设计与意图,认真撰写教学反思,约请专家对我的课堂进行点评:《因数与倍数》——思考“如何给数学课注入生态的元素”;《认识百分数》——探究“如何关注具体的儿童,追寻生态的课堂”;《用字母表示数》——研究“对话,如何让课堂丰盈起来”;《方程的意义》——尝试“以问题导学,促对话生成”;《认识分数》——顿悟“比较:概念教学的有效路径”……我以为,这样的比较与发现、探索与思考是一种“意义”的探寻,是内心的叩问与思辨,是怀着敬畏之心向课堂致敬!

当然,除了写自己的数学课堂感悟,我还写了大量的外出活动体会、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特色等方面的文章,至今写了近二十万字的“走进名师课堂”教学随记。

2005年暑假,我接到了《中国教育报》编辑的约稿,让我写特级教师徐斌的教育教学艺术。当时,我刚参加完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正在医院陪伴病重的母亲。我一有空就翻阅徐斌老师的书稿及朋友们在各种报刊发表的有关徐斌老师的文章,构思如何来写作。整整半个月,我终于写完了近两万字的系列文章。一天,编辑老师突然打电话告诉我,第一篇报道将于八月中旬刊出,让我上传照片给他,同时还要修改一下文章中的小标题。当时,我在医院,身边没有文稿,母亲还要打吊针,我万分着急。幸好临房病人的家属答应帮我照看母亲,我才急匆匆打车赶回家。打开电脑,与徐斌老师商量如何修改,一直忙碌到深夜十二点。之后,我揉着惺忪的双眼,又踏上了去医院的汽车……如今,这则系列报道被很多网站转载,好多网友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而我看到那一组文章时,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2007年“五一”节,我与特级教师许卫兵合作撰写了《“微型框架”与“宏观视野”——例谈数学课堂教学的结构化思维》《“回归简约”与“走向丰富”——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教材加工策略例谈》《“平面铺陈”与“深度开掘”——面对课堂生成的有效教学策略》《“正面强化”与“反向厘析”——数学课堂“有效教学”重难点突破策略例谈》四篇文章(均在《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教学》等杂志发表)。想起一个星期里,我们白天分别写作、晚上网络交流的场景,我感悟深刻:任何美好的事物,它的魅力或许远不在于其自身,而在于无数因它负歌而往的行者。

2005年8月,我出版了个人专著《触摸教育的风景》。特级教师薛法根专门给我写了一封信:陈老师,你好!很高兴看到你的专著,一定认真拜读。近年来,你留下的文字使我深受启发。对于教育,我们的确需要一种精神,一种不懈奋斗的精神。如此,我们才能始终充满激情地行走。在这一点上,你足以让我们学习……(在网络时代,还能收到一位每天无比忙碌的特级教师的亲笔书信,真是难能可贵!)

2013年12月,我出版了个人专著《追寻数学生态课堂》一书,课题研究成果荣获2013年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很多网友读书后,写下了书评。常州有位姚老师,专门组织全镇教师阅读我博客里的文章。看似小小的一个举动,令我肃然起敬!

西塞罗说:“活着就意味着思考。一个人只有深深‘活着的时候,生命才能全然敞开,进入内在的澄明之境,深深体认到生命的‘在场。”我以为,只有且行且思,才能书写自己的生命传奇。

此刻,我正在路上,优雅地行走着……■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猜你喜欢

特级教师方程生态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关于几类二次不定方程的求解方法
圆锥曲线方程的求法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根据勾股定理构造方程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一切皆有可能
盱眙生态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