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夯实城乡一体发展基础

2014-11-12宋希斌

民生周刊 2014年22期
关键词:哈尔滨农村土地产权

宋希斌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哈尔滨作为“大城市、大农村”特点突出的副省级城市,人口的48%、辖区面积的81%分布在农村,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繁重而艰巨。深入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更有助于激活哈尔滨县域广、农业大所蕴含的市场、土地等存量资源,为城市发展提供新的需求拉动和更大的产业承载空间,走出一条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作为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经济变革,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的关键是要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有序流动和高效节约集约利用。近年来,哈尔滨市围绕统筹城乡发展、释放农村土地资源活力,积极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农村土地运营方式,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

第一,牢牢把握明晰土地权属关系这一影响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关键环节,高质量地做好土地确权颁证工作,为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提供有力保障。土地确权是实现农村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更好维护农民财产权益的重要前提条件,是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万事之源。哈尔滨在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坚持把优质高效地做好土地确权工作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于2014年4月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启动土地确权工作,采取综合运用卫片、航拍、GPS定位等现代技术路径测量,组织动员老支书、老村长、老会计、老党员、老屯长和村民代表全程参与以及土地承包人、经营者现场认定等一系列措施,切实做到过程公开,数据准确,群众满意,确保了确权工作的有序推进,截至9月末,全市土地外业实测已完成了69.7%。土地确权也促进了土地资源的规模流转,确权工作开展以来,哈尔滨的农地流转面积增长了25%,为启动深层次的农地制度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着力加强土地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延伸配套服务体系,为推动土地资源的规模流转提供载体支撑。建立发展农村土地产权交易服务平台,有利于让市场发现农村产权价值,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农村,实现土地资源效益最大化。哈尔滨在开展土地交易服务中,突出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打造“三个平台”,即强化产权交易平台建设,按照统一交易规则、统一交易鉴证、统一服务标准、统一交易监管、统一信息平台、统一诚信建设原则,构建产权交易体系,并将宅基地、林地、草原等资源统筹纳入。强化产权融资平台建设。鼓励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在区县(市)一级开设分支机构、设立村镇银行。积极创新产权融资产品,将土地、林地、水面和草原承包经营权纳入抵押担保范围,让产权真正变成物权。强化产权纠纷调解仲裁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产权纠纷调解仲裁机构,全市70%以上的区、县(市)都建立了农村土地纠纷调解仲裁机构、村级调解组织,切实提高了解决纠纷的能力和水平。

第三,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市场化运营机制,为助推土地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提供强大动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组织,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促进土地集聚经营、引导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的重要保障和动力引擎。哈尔滨市在打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工作中,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健全机制、规范管理上,引导农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组织克服短期行为,强化约束管理,进一步理清产权关系,健全出资比例、经营核算、利益分配等规范管理制度,真正形成与农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良性运营机制,切实提高农民合作社的生机和活力。截至目前,哈尔滨已发展农民合作社各类经营主体1.2万个,覆盖面达61.8%,成为加快推进土地规模流转、集约化经营,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拉动力量。

哈尔滨市城乡二元结构具有鲜明复杂的特点,这也决定了发展城乡一体化具有丰富的潜在资源,我们将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的一系列要求,努力探索,不断创新,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释放城乡要素和改革红利,从而为城镇化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哈尔滨农村土地产权
我平等地嫉妒每一个去哈尔滨的人
莘县农村土地托管的实践与探索
产权与永久居住权的较量
首次大修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改了哪些内容?
奇妙的哈尔滨之旅
健全机制推动农村土地确权
共有产权房吹响集结号
对“小产权”房的认识与思考
《老哈尔滨的回忆》国画
感受哈尔滨的冬天